李鳳杰 黃榮榮
摘要:高職教育要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開展1+X技能證書制度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職業技能;學前教育;實踐能力;1+X技能證書
一、政策的導向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職教20條”中均提出,職業院校需要開展1+ X證書制度,這樣既有利于貫徹落實國家立德樹人任務、深化產教融合政策在體系建設上的探索和創新,又給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也為我們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二、學校的發展
經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由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少數社會生源組成,我校亦是如此,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各有差異,所以在人才培養上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優勢制定培養計劃。開展1+X 技能證書培訓和認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可以幫助解決學生知識儲備和能力各有差異問題,也是推進教學改革的一個抓手。
三、托幼教育的發展
托幼教育發展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教師不但要懂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還要會組織教學、創編游戲、組織表演,最重要的是能夠為嬰幼兒提供科學的健康護理,做到保教結合,保教并重。高職院校推進1+X技能證書的培訓和鑒定工作,為學生提供成長和鍛煉機會,促進其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四、學生的角度
如今00后逐漸成為高職學生的主體,他們有個性、思想活躍、敢創新但實踐能力弱,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受父母的影響或他人的推薦而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對于本專業認識還比較膚淺和片面。多數學生認為具有音美舞技能,帶著小朋友玩就可以做幼兒教師,殊不知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幼兒園教師需要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才能任。推行1+X職業技能證書制度,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更重視實踐操作,結合行業特點,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價值觀。
五、職業技能證書認證的實施建議
我校開設中職幼兒保育、高職學前教育、高職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目前已舉辦保育員初、中級培訓認證3期,育嬰員初、中、高認證培訓4期,在探索和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改革創新。
(一)課程體系建設
開展1+X技能證書的培訓和鑒定工作,要高度重視托幼機構從業人員的崗位需求,課程內容要與崗位需求對接,突出課程的應用性。以此為契機推動校本教學改革,開發基于幼兒園教師工作內容的課程;開發活頁式教材、課證銜接的教材、操作冊教材;開發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立線上資源庫等。學前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書畫藝術三個專業組建專業群,整合課程體系,將專業課分為公共課和特色課兩大模塊,突出校本特色。
(二)建設實訓基地
整合現有的實訓室,結合托幼機構真實環境和技能認證需要開發實訓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并制定實訓制度、實訓流程、實訓內容、實訓標準、考核方案等,保障日常教學的開展和職業技能認證場地和設備要求。
(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以研究型大學的畢業生為主,其自身的理實一體化水平相對較低,承擔技能實訓的教學實有壓力。而1+X證書制度背景下,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素養,這就需要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勝任教學工作,所以院校要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可采用“校內培養為主、校外兼職為輔”的方式,對于校內教師,要強化理論對接實踐的能力要求,建立每年為期3個月的企業實踐制度,校內選拔優秀教師、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開展訓練、考核評估,以此來培養師資,同時組建由合作園所優秀的園長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承擔學前教育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優化師資隊伍。
(四)制定職業技能認證激勵措施
1.減免認證經費。可通過企業贊助、校企合作、學校獎勵等途徑減免學生參加考證的費用,減少學生的經濟壓力,激發學生考證的積極性。2.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可以學分置換,激發學生參與認證的動力。3.建立認證資源庫,在校通過認證的學生進入資源庫,可以優先選擇實習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國發[2019]4號,2019-01-24.
[2]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Z].教職成[2019]6號,2019-04-04.
[3]黃雪梅.職業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策略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
[4]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5]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5-28.
課題項目: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課題,《河北省幼兒園教師精準培養體系研究》,課題編碼:CANFZG21214。
教改項目《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碼:2020CCTJG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