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霈
摘要:游戲是孤僻癥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有效開展好這一活動,對于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孤僻癥;幼兒;融入游戲
孩子的天性是玩,在無憂無慮地玩耍中,通過動手、動腦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探索、體驗,使之健康快樂得成長,并貫穿整個幼兒教育過程中。
一、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必要性
學前教育階段,孩子天生就要活躍,要玩生活,熱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年齡,是孩子發展的需要,對孩子的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孤獨癥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通常出現在兒童早期,被認為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盡管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異常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關,這些途徑尚未在孤獨癥患者中進行評估。游戲對孤僻癥幼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貫穿于整個學前教育,孩子們喜歡游戲,玩得很開心,這是孩子們智力好奇心的表現,除了游戲,沒有別的教育方式可以吸引孩子們的需求,有經驗的幼兒教師會根據兒童的季節、環境和特點,創造出更多的原創內容,更具吸引力,更能適應兒童的不同需求,以實現他們的教育目標。在組水平上,與對照組相比,EIBI改善了結果(主要通過智商衡量)。然而,在個體水平上,結果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一些證據表明,初始智商(而不是年齡)與進步有關。我們發現48%的孩子表現出快速的學習能力,取得了平均的治療后分數,并且在7歲時,在普通教育課堂上取得了成功。治療結果最好通過預處理模仿、語言和社會反應來預測。
三、如何開展游戲化區域活動
(一)營造游戲化活動環境
近年來,雖然孤僻癥兒童家長的觀念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是仍然有許多家長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接觸。用游戲融入來幫助孤僻癥兒童家長積極地參加到孤僻癥兒童的干預中,這樣游戲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高功能孤僻癥兒童社會情感理解和社會交往,教學人際問題解決、情感知識和社會交往。干預前和干預后的測量包括社會互動的觀察、問題解決和情緒理解的測量以及教師評定的社會技能。結果顯示在三個干預領域取得了進展。治療后,兒童更容易與同伴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特別是,他們改善了眼神交流,提高了與同伴分享經驗和對同伴表現出興趣的能力。在治療后的問題解決中,兒童對不同的社會情境提供的相關解決方案較多,非社會解決方案較少。在情感知識方面,治療后,兒童提供了更多復雜情感的例子,提供了更具體的例子而不是一般的例子,并且在不同的情感中更經常地包括一個聽眾。治療后,兒童在堅持和合作方面也獲得了較高的教師社會技能評分。這些發現的意義將從目前高功能孤僻癥兒童干預模式的有效性方面進行討論。在教師設計完成區域游戲活動后,為了達到區域游戲活動的目的,必須創造有利于孤僻癥兒童積極參與區域游戲活動的環境,為兒童提供獨立的發展空間,根據區域活動和方案的主要內容開展區域活動,考慮到幼兒的需要,通過幼兒實踐,調動幼兒參與區域休閑活動的積極性。
(二)明確游戲化活動主題
作為區域游戲活動的一部分,幼兒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確定游戲活動的主題,確保主題與幼兒的感知和興趣相適應,并與區域活動相結合,以提高游戲教學的效率。在孤僻癥幼兒方面,例如在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多種區域性兒童活動,讓孤僻癥幼兒通過區域性活動獲得成就感,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豐富游戲化活動內容
平均而言,父母使用了七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在自閉癥譜系中,治療的次數因兒童年齡和殘疾類型/嚴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言語治療是最常見的干預,其次是視覺計劃,感覺統合和應用行為分析。使用了大量的治療方法,其中許多缺乏實證支持,因此未來的研究應側重于了解自閉癥兒童父母選擇治療方法的決策過程。為了實現課程與區域活動的有效整合,充分發揮區域活動的作用,幼兒教師應探索和豐富區域活動的游戲內容,引導孤僻癥兒童積累生活經驗,教師可以結合兒童的特點,如瓜類、瓜類等作為區域活動的主要內容。
(四)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首先,游戲的設置要有趣味性。例如:小班的音樂歌曲《胡蘿卜》,在活動中,我首先試著彈鋼琴教孩子唱歌,孩子們似乎漠不關心,不感興趣,所以沒有達到效果。我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兔子蘿卜杯,讓孩子們在唱歌和玩游戲的時候選擇角色和老師。班里的孩子們不僅努力參與,游戲中,孩子們的自我合作精神也出現了,孩子們繼續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幼兒教師必須細心觀察, 精心準備, 利用游戲這一教學手段, 寓教于樂,讓幼兒在和煦的陽光中留下童年的美好和難忘。
參考文獻:
[1] 崔莉莉.如何讓孤僻癥幼兒融入游戲中[J].青春歲月,2013(21):306-307.
[2] 林曉梅.傳承民間游戲,還幼兒健康快樂[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