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守祥

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已近尾聲,并陸續通過省里組織的檢查驗收。新成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秉持“移動優先”理念,融合傳播,引導視聽,積極推動新聞輿論向基層一線下沉,打通了宣傳引導“最后一公里”,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凸顯了輿論宣傳的引領作用。筆者作為菏澤市巨野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親歷者和組織者,就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踐行“移動優先、端網優先”理念,凝聚立體宣傳合力,談幾點體會和看法。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接受和傳播信息。在新的信息傳播生態下,如何瞄準受眾群體,利用好新的傳播技術和傳播平臺,搶占信息傳播的制高點,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巨野縣融媒體中心從籌建之初,始終把“移動優先、端網優先”理念放到首要位置,對縣域內的各類傳播平臺資源、生產要素重新調配和組合,撤銷原巨野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教中心、新媒體部和原隸屬于縣委宣傳部的《新巨野》報紙編輯部,組建新聞信息采集中心,打破原來以媒介平臺、版面頻道、節目頁面為單位的新聞產品生產流程,打通頻道、頻率、紙媒、網站、新媒體運行體系,從原來一天一次的“定時”播發,逐漸變為新聞資訊同步“秒發”。記者采寫的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新聞產品,第一時間在“巨野融媒”APP“麟快訊”板塊和“巨野融媒”抖音號、公眾號等移動客戶端推送,做到“快”字優先、“鮮”聲奪人。
同時,利用旗下廣播、電視、報紙、網站、“村村響”應急廣播、LED戶外電子屏等發布終端,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制作動漫、動圖、H5、手繪、快閃、VR、VLog、短視頻等個性化內容刊播覆蓋。并將優質內容及時向上級主流媒體、學習強國平臺、燈塔黨建在線及商業平臺同步推薦,實現了“信息共享、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的目標。目前,“巨野融媒”APP注冊用戶2萬多人,“巨野融媒”微信公眾號粉絲量6萬多人,“巨野融媒”抖音號粉絲量40多萬。精心推出的《巨野援鄂勇士回家》《靈秀山水·詩意田園》《扶貧路上》《山東琴書:煤氣中毒警鐘鳴》等一批融媒體產品,以鮮活生動的表達方式,新穎獨特的傳播風格受到廣大網友好評,單條播放量或點擊量1600多萬、500多萬人次。原創MV《最美逆行》《最美身影》《麟州稍等》《致敬巨野交通人》等融產品被新華社客戶端、《學習強國》等中央、省級平臺刊播,多次產生“爆屏”效應,受眾留言累計2萬多條,彰顯了主流媒體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融媒體擁有更多的渠道、更大的體量、更廣的平臺。如何從“單打獨斗”邁向“協同作戰”,形成1+1>2的宣傳“裂變效應”,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巨野縣融媒體中心依托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整合縣域內主要宣傳資源,建起了“1個中心”(融媒指揮調度中心),“13個平臺”【巨野電視臺、巨野人民廣播電臺、應急廣播“村村響”、《新巨野》報、巨野廣電網站、“巨野融媒”APP、“巨野融媒”公眾號(含頭條號、微博)、央視頻號、閃電號、“巨野融媒”抖音號(快手號)、LED戶外電子屏】集新聞發布、政務服務、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立體式發布傳播平臺。中心實行統一指揮調度、采編播一體、新聞資訊即時多元發布的工作機制,各平臺之間由編委會統籌管理運作。編委會每天早晨召開新聞例會,統一匯總新聞信息,統一下達采訪指令,統一調度新聞報道,實現了各類媒體資源的及時掌握、及時調配,改變了以往資源分割、各自為陣的狀態。
“巨野融媒”APP重點打造了“麟快訊、麟直播、麟點播、麟視頻、麟悅讀、麟美圖”為主的“麟”系列板塊;巨野廣播電視臺優化創新了《巨野新聞》《麟城紀事》《啦呱說事》《鄉村故事匯》《黨旗飄飄》《法治麟州》《陽光政務熱線》電視節目和《陽光資訊》《每日正能量》《鄉村季風》《心情驛站》等14檔電臺直播節目;巨野“村村響”應急廣播遍布城鄉的1600多個無線智能音柱、810只聯網農村高音喇叭和300多只太陽能終端,確保第一時間把各類新聞資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縣域內的每個角落。巨野縣融媒體中心還與18個鎮(區、辦),20多個縣直部門的新媒體平臺形成聯動,初步建成了一個覆蓋近10萬用戶的新媒體矩陣。
在呈現形式和宣傳方式上,從廣播電視新聞、專題、報紙版面傳統單一的宣傳形式逐漸變為新聞專題、微信推文、客戶端、短視頻、直播、H5、VR、Vlog、快閃、動畫、戶外多媒體等“長短火器”一起上,各種手段全出擊。為進一步拓寬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巨野縣融媒體中心還與齊魯網、山東電視臺閃電新聞客戶端、“學習強國”等深度合作,先后參與了“這就是山東·驚蟄春耕忙”融媒聯動直播和“學習強國”直播中國欄目“相約巨野龍美濕地公園”大型直播。
特別是2019年4月20日,巨野縣委、巨野縣人民政府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昌邑故國——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在巨野博物館開展,為宣傳好這一千載難逢的文化盛事,剛剛組建的巨野融媒體中心經過精心籌備,精心策劃了“海昏侯回家”系列宣傳活動,提前采集了大量文字、圖片、視頻等第一手素材。根據不同媒介的傳播特質,對這些鮮活素材進行定制式生產、多渠道傳播,推出了“麟視頻——海昏侯回家”系列短視頻為主的傳播度高、參與性強的融產品,在旗下各個平臺每天集中推送。
融產品還在新華社、央視網新聞頻道、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網等國內主流媒體落地,被全國各地402家新聞媒體刊發或轉載,閱讀人數幾百萬人,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海昏侯熱”,彰顯了立體傳播的巨大優勢和傳播效果,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
無論傳統媒體抑或新興媒體,無論“大屏”(電視屏)抑或“小屏”(手機屏),內容為王仍是王道,選題選材仍是關鍵。只有讓群眾真正用起來、用得好、離不開,貼地飛行,縣級融媒體才有生命力和“煙火氣”。為把受眾“需要什么”與媒體“生產什么”有機融合起來,“巨野融媒”APP精心設置了“麟生活圈”“隨手拍”“智慧黨建”和“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網上問政”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服務版塊;同時開設了“政務號”,邀請了30余家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職能部門入駐,方便群眾網上辦事,讓群眾少跑路,提高辦事效率。針對網友的留言和心聲,巨野縣融媒體中心會同縣委督察室聯合辦公,跟蹤督導,責任部門第一時間回應,確保做到留言有回復,問題有反饋,提升了受眾粘合度,外化為瀏覽量、點擊率,內生為情感上的依賴。
為使融產品符合融媒背景下的傳播語境,契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需求,巨野縣融媒體中心從細節入手,對標題中的每個數字、每個標點融入情感,使其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傳播效果。“驚險!小轎車一頭沖進10米坑塘”“瞧!2020年末的這場雪”“狂風呼嘯刺骨寒,警務助理暖人心”“一碗菜里有文化,講政治”“六只番鴨,成就一個全國示范村”等系列“粘著泥土”“冒著熱氣”“帶著露珠”的融媒產品,不僅讓受眾耳目一新,一目了然,滿滿的“煙火氣”,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受眾與媒體的距離。
巨野縣融媒體中心還做廣做深“融媒+產業”,立足小屏視覺化呈現與企業品牌價值融合,面向市場不斷開發如快手直播、抖音直播、平面視覺專版、宣傳海報、企業專題形象片策劃制作等有高度、廣度、行業專業度、目標精準度、優質創意度的融媒服務產品,使直播化、移動化、產品化和企業定制服務成為融媒體中心服務新趨勢,實現了多平臺立體化融合傳播。
媒體融合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巨野縣媒體融合發展剛剛起步,廣大新聞從業人員只有不斷踐行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四全媒體”理念,更好地適應融媒體背景下的新業態,才能展現新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把縣級融媒體打造成新型主流媒體的強大宣傳輿論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