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昭群
(作者系山東省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理療科退休副主任醫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膚健康又漂亮。實際上,人們在出生后,全身的皮膚都是一樣的完美。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同齡人之間皮膚的差異越來越大,有些人的皮膚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而有的人卻恰恰相反。究其原因,主要是與日常能否重視皮膚保養密切相關。因此,青少年朋友們應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注重呵護皮膚的健康。
皮膚覆蓋在人體的表面,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能夠抵御外界各種微生物的侵入和有害物質的傷害,且具有調節體溫、保護、感覺、吸收,分泌與排泄、新陳代謝、呼吸等諸多功能。
皮膚看起來很薄、很嬌嫩,實際上分為3大層:分別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層是皮膚最外的一層,能夠不斷新生,且由外向內又分為5小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和基底層。表皮從真皮及皮下組織中汲取營養,不斷地制造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通常皮膚的更新周期為28~60天。真皮為表皮之下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纖維、基質及細胞所構成,能夠維持肌膚彈性,進行營養交換。皮下組織由含有大量脂肪的細胞組成,具有儲存能量、保溫及緩沖外來震動的作用。當真皮受損后,不僅會導致皺紋產生和皮膚松弛,而且形成的瘢痕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會終身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保護皮膚免受損傷至關重要。
美麗健康的皮膚細膩、潤澤,能給人帶來美感、自信和快樂,但要讓皮膚長期保持如此狀態并非易事。由于人體的內環境和外環境等許多因素,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所以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以防患于未然。
不良的心態。如膽怯、焦躁、暴怒、狂妄自大、嫉妒、驚慌等,均可導致血液循環出現障礙。比如,皮膚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營養吸收就會減少,從而導致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減慢,皮膚加速老化,皺紋增多、面容憔悴、暗黃等,還會引發粉刺、痘痘等。
紫外線照射。紫外線對皮膚健康威脅最大,易損害表皮毛細血管,使皮膚結締組織的彈性降低,人體皮膚干燥脫水,形成黑斑,產生皺紋,粗糙無光澤,加速皮膚老化,嚴重的還會引起皮膚癌變。
激素分泌減少。女性雌性激素分泌正常時,皮膚呈白里透紅、細膩光滑、柔軟、富有彈性及張力。如果雌性激素分泌減少,皮膚就會失去光澤和彈性,易出現色斑、皮膚過敏,特別是黑色素容易滋長,從而引發黑素斑、黑痣等。
交感神經亢奮。人的神經緊張會引起交感神經亢奮,導致血壓升高、心搏加強和心率過速、新陳代謝亢進。這種亢奮,對皮膚的影響很大。由于刺激雄激素的分泌,可導致過度分泌皮脂,造成膚色暗淡無光,皮膚干澀粗糙。
環境污染。空氣中的微粒、灰塵會堵塞毛孔,生成粉刺,促使皮膚老化,影響皮膚健康。在空調環境中,過于干燥的空氣會將皮膚中的水分帶走,使面部又干又皺,暗淡無光,失去彈性。
飲食不當。肉多菜少會導致缺乏B族維生素,易引起口角炎、干皮病、各種皮炎等。飲食過于油膩會出現油脂過度分泌,誘發毛囊炎、痤瘡、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有些食物中含有致敏成分,如芒果、菠蘿等,不耐受人群食用后易引起芒果皮炎、接觸性皮炎。易感個體大量食用光敏性食物如灰菜、薺菜、芹菜等,如受到暴曬,裸露的皮膚就會出現燒灼或刺痛感,表現出紅腫、起疹、瘙癢等癥狀。柑橘、南瓜、木瓜等食物中富含胡蘿卜素,過多攝入會引起皮膚黃染,引發胡蘿卜素血癥。海鮮、牛羊肉、花生等高蛋白食物,會引發蕁麻疹、各種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
不注意清潔。若是不經常洗臉、洗澡,皮膚表面會附著大量的病菌和灰塵,會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皮膚病。此外,不當使用護膚品、化妝品會損傷皮膚,誘發炎癥和色斑。
此外,經常熬夜也會導致身體內分泌紊亂,出現黑眼圈、皮膚松弛、眼袋、膚色暗黃等;不慎外傷,生活不規律、廚房油煙、電腦輻射、飲水過少、濫用藥物等都會傷害皮膚,應引起注意。
由于每個人的皮膚各有特點,所以護理措施也應因人而異。只有有的放矢,才能達到有效保護皮膚的目的。
干性皮膚。此類型的皮膚毛孔比較細小,容易干燥、皸裂、瘙癢、長細紋、脫皮和長斑,養護重點是補水、保濕。平時多喝水,飲食清淡,控制洗臉和洗澡的次數、時間、溫度及堿性肥皂的適度使用等。
油性皮膚。油性皮膚容易出油,尤其是臉部T形區,毛孔粗大,油脂分泌旺盛,因此容易長痘痘。護膚的關鍵是做好控油,尤其注意清洗T形區,也要注意補水和保濕,忌食油膩、辛辣且刺激性強的食物。
混合性皮膚。此種皮膚兼有干性皮膚與油性皮膚的共同特性,表現為額部、鼻部、下頜部皮膚油膩,易滋生細菌,導致痤瘡及黑頭的發生。但面頰、口周部常出現缺水現象,因此飲食要營養均衡,以保持水油平衡。
敏感性皮膚。此類型皮膚的特點是皮膚較薄而敏感,會因外界刺激引起灼熱、刺痛、紅疹及瘙癢等。平時應注意遠離過敏原,注意防曬,清水潔面,慎用清洗劑及護膚品,不要用彩妝,多吃蔬果,忌煙酒,合理飲食,經常鍛煉身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