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乾
深秋時節,板栗上市,街頭飄滿栗香。板栗屬于淀粉類堅果,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可知,干板栗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78.4%,與小麥粉、稻米相當;鮮板栗淀粉含量也在42.2%左右,接近甘薯的2倍。其蛋白質含量比面粉、大米略低,脂肪含量與面粉、大米相當。另外,板栗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鈣、磷、鉀等多種營養成分,以及諸多有利于口腔黏膜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所以經常口腔潰瘍的人,常吃栗子是有好處的。而從熱量上來看,100克去殼熟板栗(大約6個)的熱量是214千卡,一碗米飯(約200克)的熱量大約是232千卡,也就是說6個栗子的熱量與一碗米飯的熱量相仿佛。
或許有的人看到這里會認為常吃板栗會造成肥胖,但其實板栗相比較于其他的堅果來說,熱量并不算高。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其他堅果多3~4倍;蛋白質含量約為5.7%~10.7%;脂肪含量較少,約為2%~7.4%;其總熱量相較于比其他的堅果來說要低一半以上。比如,核桃干,100克的熱量約有646大卡。所以說,在控制一天總熱量的前提下,適量吃點板栗是沒問題的,在吃的時候,可以適當減少主食的食用,以控制熱量的攝入。
在我國,栗子最常見的吃法非糖炒栗子莫屬。其味道軟糯香甜,深受大眾喜愛。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炒栗子需要用到糖和油,有些栗子在炒制時存在裂縫或破口,較易吸納外部的糖和油。因此要控制食用量,最好一次吃三四個,一天最多不要超過10個。高油、高鹽的膳食不利于健康,因此更建議大家采用蒸、煮等清淡烹調方式。在選購栗子時也要注意:看一看,剛炒出來的栗子外觀光亮,涼后泛白可能是添加了石蠟;摸一摸,不添加石蠟的栗子會黏手,添加石蠟的栗子會比較滑;嘗一嘗,盡量不要選擇太甜的栗子。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建議人們食用栗子以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理由是栗子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但其實栗子中脂肪含量僅為2%左右,如果單比較不飽和脂肪酸,它是比不過那些油性堅果的。至于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他食物也都含有,且栗子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在所有食物中并不是最突出的。所以,要預防高血壓,低鹽膳食很重要。而要預防冠心病,膳食平衡則更為重要。栗子吃得太多,反而會增加能量攝入,并不利于慢性病預防。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中的淀粉相比其他食品中的淀粉較難以消化,所以對于消化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和孩子,建議少吃栗子。另外,板栗的纖維素含量豐富,食用過多也易導致脹氣,腸胃虛弱的人群也應少吃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