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平
(廣州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00)
電力能源是人們生產生活不可獲缺的能源資源之一,在電力企業建設和電力系統運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變電站作為電力能源輸出的主要基地,其功能和作用直接關系著電力能源的正常輸出。對此,電力企業需要積極利用智能技術,加強智能變電站建設力度,并做好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工作,妥善解決二次設備調試問題,以此保證智能變電站正常投入運行中。
第一,電壓回路關鍵點控制。電壓回路是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的主要回路之一,在安裝變電站二次設備時,需要保證電壓回路的科學性,以此保證變電站電路穩定,避免影響變電站保護裝置。一般在電壓同回路中,特別是開口三角電壓接線過程中,會出現人為操作失誤問題;第二,以上開口三角電壓接線原理操作簡單,但是因為各設備廠家接線方法的不同,容易出現主觀經驗的問題。比如,在變電站生產過程中出現及性接反的問題,則會導致開口三角電壓數值較高,影響變電站的運行安全,這些問題主要因為接線原理和實際情況不符導致的;第三,CT 回路極性和電流回路接地控制。一般回路電流不穩定,會導致采樣數據的精確性,因此需要控制極性電流,以此保護回路正常運行[1]。
數字化變電站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據具體的操作流程來進行,首先,需要將SSD 文件和ICD 文件通過配置工具融合成為CID 文件,在此過程中,如果需要更改LED 設備模型,則需要通過新融合成的CID 文件進行設置,禁止手動更改。為了避免出現手動更改的現象,影響監控、遠動和保護信息,需要在模型進行控制,以此確保變電站建設的科學、可靠。
智能變電站二次系統只要采用“三層兩網”結構(如圖1 所示),并需要遵循模型化、模塊化理念進行設計,確保每一個IED 設備都可以和IED 設備連接,在實時通信的基礎上運行,想要實現以上目標,就需要建立數字運行架構。一般在組網運行中,光纖和以太網需要采用光功率來計算數字網絡光纖運行過程中的總損耗率,以此作為數據記錄,最終將其做成文件,便于后期調試過程中準確、及時的解決故障。

圖1 智能變電站“三層兩網”構架圖
當前,我國智能變電站建設,主要采用數字化保護裝置方法,在此過程中需要用到多個數字采樣規約和接口,但是數字采樣規約和接口類型較多,現有的數字保護裝置測試儀器無法對應所有的采樣系統,最終無法針對性地支持不同類型的規約。但是數字化保護裝置測試儀器可以接受特定型號的保護裝置,最終將接受的報文轉送給保護裝置,想要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決:第一,將一般微機保護測試儀器和模數轉化裝置連接,通過模數轉化裝置將數字化采樣信號傳輸入合并器中,再通過合并器接入數字化繼電保護裝置中。且還需要和PC 連接保護裝置網絡接口連接,通過專項分析工具,獲取保護裝置內的信息,最終進行檢測;第二,將數字化保護測試儀器中的信號輸入到數字化保護裝置內,該保護裝置進一步將接收的信息輸入數字化保護測試儀器,以此實現最終的測試目標;第三,通過數模轉化裝置合并器,在固定積分轉化打包過程中完成測試,一般情況下測試結果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需要綜合考慮以上方案。一般情況下,方案一需要考慮誤差,確保檢測結果的精確性,方案二整個測試過程在閉環裝置內進行,因此測試結果具有一定的精確性,但是在實際的測試工作中,需要根據已有條件,科學選擇[2]。
對于電廠生產建設或者變電站運行而言,良好的接地裝置是確保電力系統和電網穩定、可靠運行的前提。但是當前大多數電力企業在變電站建設時,為了節約成本,縮減工期,在接地裝置上存在質量和技術問題,變電站接地不良,最終導致二次設備燒毀,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比如,當前我國某城市企業變電站接地不良,導致電力系統基礎裝置中的二次設備被燒毀。分析發現,該企業中心變電站需要對所有的負荷電能進行配置調度,但是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電力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主變保護柜內的低壓側后備保護裝置因為接地不良,出現了燒毀的情況,導致后期一系列工作無法進行。由此可見,變電站接地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電力設備和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需要對此環節做好保護工作。
在電力工程建設過程中,設備材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設備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也對工程后期的運營產生影響,對于變電站電力系統運行而言,在二次設備選擇上需要根據國家建設標準和具體規范進行。當前,一些電力企業在建設變電站時,為了節約資金和人力,沒有對設備質量和性能進行檢查和測試,直接投入使用,導致后期運行中出現很多故障問題,對變電站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以上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變電站二次設備選擇上,如果變電站二次設備選擇不正確,不僅會影響變電站基礎設施,也會影響變電站的整個工作,為了確保電力事業的穩定發展,需要重視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選擇。比如,在變電站直流電源設備選擇上,需要區分蓄電池組和硅整流裝置直流電源、照明電源和直流電動機等備用電源。如果沒有根據相關標準選擇電源,會導致后期設備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意外事故,直接影響變電站整個工作的正常進行。
一般變電站出廠設備調試和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是不同的,其在智能站聯調調試上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聯調調試主要包括:通信協議內容、變電站二次設備的網絡運行狀況、其他設備安全信息指標、設備運行參數、設備數字模型等,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流程主要圍繞單體、系統、總體三方面進行。但是在實際的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過程中,常出現流程不科學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聯調調試無法對整個項目進行調試,調試時間較短,只能對一些重點項目進行調試;第二,調試過程中選擇的定值,不是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定值,因此難以具體發現運行問題;第三,單體調試過程中,一般先需要了解設備的運行和構造,以便于設備故障時可以及時把握位置、處理故障。但是,現場調試工作和以上基本的內容有很大的不同,現場調試主要對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測,因此無法保證調試流程的科學性和一致性[3]。
在智能變電站調試過程中,需要考慮調試時監控人員的干擾性問題,一般通過在設備上安裝設備檢修壓板,智能變電站壓板和一般壓板是相同的,但是配置方法上卻容易存在問題。比如,設備運行時投入設備壓板,導致保護裝置產生抗拒行為;對保護裝置和設備檢修壓板之間的關系把握不到位。
對于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調式過程中的問題需要電力企業加強重視,在變電站建設過程中做好二次安裝關鍵點控制、數字化變電站二次設備調試技術應用工作。并有效解決變電站接地不良引起二次設備燒毀和變電站二次設備選擇不達標問題,最終確保變電站安全穩定投入運行,推動電力事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