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棋凡
(瑞木鎳鈷管理(中冶)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瑞木鎳鈷礦屬于“濕型”紅土礦,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馬當省境內,礦區所在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一年分為旱季和雨季,雨季期間礦區防排水工程的壓力較大,時常有采礦生產活動對礦區周邊河流水系造成污染。不僅對礦區周邊社區居民造成用水困難,加重礦區對周邊環境治理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影響社區關系,對公司整體名譽造成損失。經過礦區多年的實踐,針對防排水工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優化措施。
瑞木鎳鈷項目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地區,5-10月為旱季,11-4月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為5100mm,雨季平均降雨量4027mm,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80%,旱季降雨量則較少。礦區位于瑞木河西南岸,地勢較高,最高標高810m,最低標高6545m,平均標高700m,地勢起伏相對平緩。礦區北、東兩側緊鄰瑞木河沖積平原,礦區面積約為10k㎡。礦區中部有較大的平坦地帶,四周地勢下降,水勢經周圍小溪匯入瑞木河。
瑞木紅土鎳礦采用露天開采的方式,防排水主要是由大型雨水沉淀池、攔水壩和積水坑等防排水工程組合應用。雨水沉淀池布置在采場內部,主要以蒸發滲透為主,攔水壩布置在采場邊界,主要對匯水進行堵截控制,積水坑布置則靈活運用,作為防排水工程輔助,現有防排水工程有雨水沉淀池2個,攔水壩8個,積水坑30個。經過多年開采,礦區已經形成相對完備的防排水工程系統,采場內地表徑流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雨季還是會有部分區域有沖積污染物沖至下游水系。
礦區內最高標高810m,最低標高6545m,平均標高700m,地勢起伏相對平緩。礦區周邊地勢較低,礦區東北部是河流以及河流的沖擊平原。礦區及其周邊地形形成了一個高山臺體,礦區四周地勢較低,對防排水工程要求較高。
“濕型”紅土礦一般由6層組成,分別為腐殖土、紅色褐鐵礦層、黃色褐鐵礦層、殘積層、含礫石的殘積層及基巖[1]。礦體平均體重約為0.9t/m3左右,見表1。瑞木鎳紅土礦的粒度很細,黃色褐鐵礦層-38μm的粒級含量高達87.93%,殘積礦層-38μm粒級含量還占有65.47%。在雨水沖刷過程中礦體浮于流體上層,跟隨流體漂流至下游水系中,不容易沉淀,影響防排水工程的效果。

表1 礦體平均體重表
目前礦區總面積大約10km3。根據歷年降雨統計分析,礦區每年強降雨在1、2、3月,全年小時降雨強度大于30mm/h累計在20h左右[2]。
瑞木鎳鈷項目紅土礦開采采用露天開采的方法,機械開采和水力開采相結合。水力開采法是借助于水的能量將含礦礦層沖擊崩落,使礦石粉碎分離出來的方法[3]。水力開采工藝占產能的30%~35%。水力開采面臨著雨季期間匯水量大、強降雨期間不能生產,大量雨水匯集至集漿池并溢流,容易造成下游的污染的問題。
實踐證明,采場防排水排至采場內部雨水沉淀池是最有效的方法。
根據礦體賦存和礦體地板形態,合理布置采剝作業,盡量在采場內部低洼處形成盡可能多的采空區,用來建設雨水沉淀池匯集雨水,防止污染。
攔水壩建設在采場外部,攔水壩庫容設計滿足泥漿沉淀期間庫容足夠容納強降雨匯水。為了防止流體對壩體沖刷,壩頂不能過水,壩體應修建排洪設施,并在壩體表面覆蓋一層防雨工程塑料薄膜。防止流體直接沖刷壩體。排洪設施為壩體兩側掘出的兩個溢流口,并放置石籠進行過濾處理。
攔水壩庫容設計計算公式:

其中:V庫,攔水壩庫容,m3;v徑流,徑流量,m3/s;t,泥沙群體沉降時間,s
雨水沖刷作用下,礦體顆粒、泥沙等隨雨水匯集至攔水壩處,泥沙顆粒在水中下沉時,其運動狀態受顆粒的雷諾系數的影響。

ν,清水的運動粘度,Pa;ω0,顆粒下沉速度;d,顆粒的粒徑
根據實踐數據可得,Re為0.65。當沙粒雷諾系數0.5 式中γs為泥沙容重,γ為清水容重,c1和c2是按實測資料確定的無因次系數。如果用c1=6,c2=2/3代入上式可得到魯比沉速公式,它適用于細顆粒泥沙(此時公式的形式實際為Stokes的球體沉速公式)[4]。 上式即為細粒泥沙沉降速度的通用表達式。 ν取1.005×10-3Pa·s(20℃),d取38μm,求得沉降速度為0.0122mm/s。 則壩體庫容為: 上式中H為壩體高度,R為匯水面積,q為最大降雨強度。 即在設計攔水壩庫容計算時,應考慮能承受匯水面積內持續強降雨的最長時長。 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減少雨水對礦體沖刷,應及時進行復墾植被的工程。復墾作業分為兩部分,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工程復墾是復墾的第一道程序,將剝離物聚堆排放至采空區進行平整,并做好相關的防排水工程。生物復墾是復墾的第二道程序,采用幼苗栽培的方法對采空區進行植被恢復。復墾工程道路應為開拓道路的固定坑線,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減少礦石損失。 雨季降雨比較集中,大量降雨匯入采場內的大型雨水沉淀池,蒸發滲透緩慢,對防排水工程有一定的儲水壓力。礦區水力開采產能占比為30%~35%,需要大量清水。針對水力開采容易造成雨水溢流污染的問題,在雨水沉淀池周邊安裝渣漿泵,對雨水沉淀的匯水進行循環利用,既可以緩解雨水沉淀池的匯水壓力,也可以為水力開采提供充足的雨水,節約成本。 經過系統的防排水工程計劃編排及單體設計,結合礦區復墾規劃,可以對礦區雨水沉淀池、積水坑和截洪溝進行聯合作業,確保防排水系統的完備。防排水工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在規劃和設計防排水工程的時候,還要兼顧礦區的采剝作業,復墾作業,尤其礦區所在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更加加劇了礦區防排水工程的壓力。


4.3 復墾
4.4 收集雨水進行循環利用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