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見到徐磊的時候,他正在多功能廳和工作人員一道忙著海淀區民革黨員之家的布置工作,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溫文儒雅的鄰家大哥般感覺,從兩個多小時的采訪中,我發現徐磊的身上呈現出了多種氣質,果敢、勇毅、忠誠、感性、愛心,正是這些優良的品質使得中聯國興書畫院在他的帶領下越做越好。左手書畫、右手公益,他用近二十年的時間把自己和中聯國興書畫院以及公益事業捆綁在了一起,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位為書畫插上公益翅膀的愛心人——徐磊。
難道“逆行者”們不怕死嗎?難道“逆行者”們就不想躲在家中遠離病毒嗎?不,他們也害怕,他們都有家有室,是他們的不畏犧牲精神,他們的大愛仁心,他們的責任心使命感支撐著他們。徐磊就是“逆行者”的一員。
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家家關門閉戶,避之不及,徐磊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能夠盡快籌集到防疫物資,給遠在抗疫一線的勇士們支援。多方打聽之后,徐磊只身一人開車遠赴口罩生產大縣長垣縣進軍,超過500公里的路程,徐磊只用了半天時間,徐磊說“這一路在高速上見到的車輛不足50輛,很多加油站都停業,休息區更是鮮有人員,更不要說能買到吃的,幸虧帶了一壺熱水。”當徐磊下了高速之后,迎來的是一系列的檢查,當檢查人員得知徐磊是從北京趕來,為了給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的時候,他們朝徐磊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談到自己第一次驅車千里籌集抗疫物資的時候,他感慨的說自己還差一點餓暈在了路上。
從1月23日至3月27日,兩個多月的時間,徐磊先后四次往返北京和長垣縣,這一路風餐露宿陪伴他的依然是熱水、面包和方便面,就這樣,徐磊先后籌集四批防疫物資進行捐贈,幫助民革海淀區委及政府相關部門采購用于捐贈的口罩10萬只,先后通過民革北京市委向相關醫院、海淀區分局刑偵第二支隊,通過北京市商委向相關醫院,通過聯合身邊友人向市交管局豐臺區支隊捐獻近5萬只口罩。并只身前往抗疫一線,向交警、志愿者、社區一線工作人員捐贈口罩1萬多只。
第一次去長垣縣洽談購買抗疫物資的時候,細心的徐磊就發現一線的工作者加班加點,多數都是用泡面來充饑,很多員工吃泡面吃的都口舌出現了潰瘍,于是第二次去洽談購買捐贈的抗疫物資的時候,徐磊拉了幾十箱水果,贈送給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幾個現場加班的女工感動的流下淚來。
3月5日18時,滿載北京、安徽和湖北三省市民革組織及愛心企業安徽省精益誠食品有限公司的20噸冷凍蔬菜,從安徽省亳州市出發前往武漢市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同前行的還有民革北京市海淀區工委捐贈的5萬只口罩。而這次捐贈的牽頭人正是民革黨員、中聯國興書畫院執行院長徐磊。
湖北省青少年基金會評價徐磊同志:“他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選擇無畏”。
4月8日上午,在民革北京市委聯絡處處長、海淀區工委辦公室主任石軍同志和民革海淀第六支部主委韓方群同志的積極協調下,中聯國興書畫院執行院長、民革黨員徐磊同志購買的20000只口罩順利捐贈到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和海淀區萬泉小學。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和海淀區萬泉小學校長景小霞代表學校接受了這份厚厚的“溫暖”。
4月20日下午,由全國對外友協組織的“同舟共濟、攜手抗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捐贈儀式”在京隆重舉辦,孟加拉國、馬來西亞、摩洛哥、泰國等國接受捐贈防疫物資。中聯國興書畫院執行院長徐磊作為捐贈企業代表出席捐贈儀式。
2020年4月,徐磊被評為海淀區民主黨派助力抗擊疫情工作先進成員。
在此期間多方奔走的徐磊也無時無刻不在心系家鄉疫情的狀況,2月上旬,徐磊同志多次籌集防疫物資,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亳州市委員會向亳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亳州骨科醫院捐贈1萬多只醫用口罩,向亳州市渦陽縣人民醫院及渦陽縣中醫院捐贈口罩1.5萬只,向防疫一線人員及相關街道捐贈口罩6.5萬只、酒精及消毒液1000公斤,被亳州市委統戰部譽為抗擊疫情中最貼心的“異地溫度使者”。
自疫情全國暴發以來,徐磊自拿一百多萬元資金購買防疫物資,先后11次向政府及社會捐贈口罩15萬只、酒精及消毒液1000公斤;協助愛心企業向武漢捐贈100噸速凍蔬菜,協助政府級相關單位采購20萬只口罩等大愛和擔當行為被中央媒體多次報道,成為了民主黨派人士的一張“靚麗名片”。
徐磊在疫情面前,決心勇往直前,并以“以義當基、以愛鋪路,以心暖心、以死換生。”十六個字自勉。
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這次訪談中,徐磊還說了一個細節,他說在每一次開車走在路上遇到交警的時候,他都會想辦法停下來給交警送上幾個口罩,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透露出徐磊的細心和愛心,在疫情面前,徐磊做了一個愛心的傳遞,也讓受贈者內心多了些許溫暖。徐磊說:“為更多人提供一些安全,最起碼有一層安全保障,這個世界會更溫暖。”
這種給人一種正能量的東西,豈不正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東西。
90年代初,退役后的徐磊帶著滿滿的自信從家鄉來到了首都北京,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北京,徐磊能夠在這里扎根嗎?帶著自信來到北京后不久徐磊快就發現很多事情其實是他并不能夠左右的,每天擠公交車時候的汗流浹背、尋找機會卻無功而返的失落,徐磊把這一切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里。
徐磊向一線干警捐贈抗疫物資
人若不堅強,誰替你勇敢?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認準了方向走下去,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沒有誰能夠為你鋪好康莊大道。
處在千禧年之交的徐磊開始在北京為自己找方向、定目標。開始憑借著在軍營鍛煉出的雷厲風行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來面對創業路的艱辛和人情的冷暖。
一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大型文化活動讓他摸到了事業的脈搏,也給自己做了一個真實的定位。這次活動讓徐磊得以有緣作為辦公室主任參與“北京中聯國興書畫院”的籌建工作。
2002年6月16日,在王照華、蔣光化和戴舟三位老首長的親自關懷下,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組部、中聯部和解放軍四總部有關老領導和著名藝術家的支持下,中聯國興書畫院在北京萬壽路甲15號院正式掛牌成立,書畫院掛牌當天高朋滿座、鞭炮齊鳴,看到現場首長和嘉賓們的一張張笑臉,徐磊知道他的這份未來可以當做事業的工作才剛剛起步。
徐磊秉承“自立利人,誠信為本”的宗旨,在前行的路上,雖然波瀾迭起,但有堅毅的性格做帆,他的創業之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就這樣,徐磊在此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將自己和中聯國興書畫院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而這一切都源自于徐磊的初心。
徐磊出生在先哲老子的故鄉——渦陽縣,他的家庭也是典型的軍人之家,徐磊的祖父是位老八路,當年參加淮海戰役的時候是擔架隊的隊長,徐磊的父親是一名曾經服役于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的軍人,參加過珍寶島的自衛反擊戰,徐磊的叔叔也是一名軍人,受到長輩們的影響,從小徐磊心中就有了愛家愛國的情懷,也培育了他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優異品質,正是這些優異的品質讓他今后多年作為中聯國興書畫院執行院長,帶著自己的初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2012年中聯國興書畫院成立十周年之際,徐磊給書畫院的所有員工定了一個“三不原則”,不允許拉幫結派,不允許請領導辦事,不允許向藝術家索要書畫,一經發現立即開除,如果通知開會三次不到,且沒有說明原因的解除和書畫院的合作關系,這些規定讓書畫院的工作氛圍得以大大改善,如今中聯國興書畫院已經在全國各地成了了安徽分院、浙江分院、天津分院等十多個,規模也在不斷地壯大。
書畫院成立之初,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傾向于公益性,一種傾向于盈利性。王照華副部長說:“書畫院應該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己任,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王照華的一席話和徐磊的想法再一次的不謀而合,同時王照華的話還為書畫院定下了宗旨:“以文會友、以友樂藝、以藝載道、以道彰德、以德輔仁、以仁襯義。”
就這樣徐磊秉承老首長的囑托,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一道本著為社會服務、為民族服務的宗旨,開始致力于書畫藝術的交流,這一做就是十八年,十八年來,徐磊和他的團隊做了大大小小600多次慈善公益事務,累計捐款額度近千萬元,幫扶殘疾人士、適齡兒童千余人。每逢國家的大事、喜事、盛事,徐磊都會積極的參與,讓中國書畫藝術的“特殊魅力”綻放光彩。
由他牽頭策劃發起的“百名將軍、百名部長、百名書畫名家巡回展”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關愛失足青少年”“老少共畫中國夢”等這些融合了個人的愛心與集體的力量的固定公益項目也是享有盛名,18年來,中聯國興書畫院在執行院長徐磊的帶領下,矢志不渝地推行著公益文化,以書畫院為平臺,借助革命老前輩和藝術家的關心和支持,用一個紅心、一顆愛心、一顆悲憫之心不斷的向社會傳播正能量,既傳播了書畫等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也傳播了善良、溫暖和愛。
2005年10月23日,對于徐磊和中聯書畫院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和諧盛世百名將軍、百名部長、百名書畫家書畫展”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舉行,中聯國興書畫院的“三百”北京展正式拉開帷幕。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王誠漢上將、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等黨政軍各界領導和著名藝術家及嘉賓1000多人出席,這場閃耀著藝術光輝、透露著和諧盛世的活動舉辦之后,四面八方好評不斷,北京展覽結束以后,書畫展還在全國進行了巡演,如今書畫全球巡展活動仍在進行,扮演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推行者,也將一顆公益心進一步發揚光大。
徐磊和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的孩子們在一起
2008年12月29日,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北京市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與北京中聯國興書畫院藝術家們為廣大監獄干警幫教服刑人員活動中,組織將軍、部長和著名書畫藝術家捐贈了一大批書畫作品,將軍、部長、畫家走進這些特殊的群體,跟他們談心,讓他們早日回歸社會,這為推進監獄文化建設,促進服刑人員積極改造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這一做就是12年。
2013年,徐磊和他的團隊結識了另一個令人尊敬的團體——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從此以后,徐磊成了這些殘疾人的徐爸爸,每年的中聯國興書畫院的年會都能夠看到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們的身影。
徐磊說:“我做公益的初心,是想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溫暖,多一些幸福,多一些和諧。用優良的傳統文化去照亮孩子的心靈,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回過頭再看自己書寫的人生這本書,回首漫漫來時路,腳印個個好清楚,那是一種驕傲。”
2015年8月25日,中聯國興書畫院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6年2月到2018年5月,“紅色信仰 經典永恒——馬克思名言書畫展”、馬克思名言書畫展、《馬克思名言書法集》首發、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論壇,“永恒的經典——馬克思名言書法展”等一系列和馬克思有關的書畫展有序展開。
2018年的建軍節,為紀念“八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和中聯國興書畫院成立17周年。在執行院長徐磊和副院長何新橋的召集下,書畫院的部長、將軍和書畫藝術家們,相聚北京人民大會堂、揮毫潑墨,共慶“八一”。
2019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中聯國興書畫院特策劃、組織“謳歌輝煌七十年翰墨綻放新時代——首都書畫名家聯誼筆會”在首都隆重舉行。
中聯國興書畫院以它獨有的姿態向社會展示文化的內涵與力量,而這一耀眼的光輝之下,是徐磊個人的一顆紅心為國為黨甘愿付出一切的矢志不渝精神,是徐磊和他身后強大的團隊,默默的支持與奉獻。
中聯國興書畫院副院長、原國防科工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江海談到徐磊,眼中滿滿的尊敬,他說“作為徐院長的助手,從他的身上能夠看到一種從血液里流淌出的對祖國、對人民的的赤誠,多年來他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作為感召力,凝聚了一批老將軍、老部長、老書畫家,用翰墨藝術去傳承紅色基因,去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2008年8月8日,全球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在鳥巢拉開帷幕,當開幕式上各個國家的奧運禮儀引導員手持用毛筆寫著中文、英文和法文的指示牌剛剛登場,就引起了世界的一片驚嘆和叫好之聲,而這一切依然和徐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開幕式指示牌確定為中國古代書畫卷軸試樣的研討當天,與書畫家們打交道的徐磊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設想,說指示牌上除掉漢字之外,其中的法文和英文,是否也可以有書法家用毛筆書寫,這個創意,立馬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贊同。就此,北京奧組委開幕、閉幕式運營中心按程序給徐磊發去了一份印有密件章的邀請函,還在注意事項中明確提出了書寫要求,格式大小為56×28cm,不排除各種書法字體,但要有辨識度。
接到這一工作之后的徐磊,當晚徹夜難眠,他不是因為興奮,而是在思考該如何完成這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其實這也是徐磊多年來在做每一項重大事項之前養成的習慣)。為了確保書寫工作的正常進行,徐磊和他的工作團隊們將時間改為夜間12點至凌晨四點,佩戴具有國際地區時差的手表,以隨時把握聯絡的有效性,書寫內容確定后,徐磊帶領十多位中聯國興書畫院的專職書畫家開始了指示牌的創作,隸書、篆書、楷書、行書,一邊嘗試一邊書寫,挖空心思的把能想到的書寫技法都一一做了嘗試。最后經過層層報送研討,最后確定中用中國傳統草書進行書寫。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當天,當我們看到指示牌上那用毛筆書寫的印有中英法三種標識的指示牌的時候,許多人都是眼前一亮,更是受到了全球各界的一致好評,殊不知這些指示牌背后又是徐磊和他的團隊付出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2008年奧運會,除了開幕式指示牌是徐磊團隊創作之外,奧運景觀雕塑的成立,也和徐磊有著莫大的關系。徐磊說:“能夠成為國際奧組委大家庭中的一員,是我一生的榮幸。”
“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是徐磊和他的團隊參與奧運的理念。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孝。”這是徐磊常說的一句話。
徐磊對于自己的家鄉也是用一顆感恩之心在進行著反哺。
2013年3月26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國際老子文化周大型系列文化活動在京開幕,此次文化周將舉辦老子國際文化論壇,來自境內外的70多位老子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就“老子文化的理論價值”、“老子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老子文化對養生的積極意義”等議題闡述各自的觀點。
而其中對《道德經》的不同解讀也是此次文化周的一個重頭戲,81章的《道德經》將由81位道長、81位書法家,以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字體書就碑文,以彰顯多元書風的個性。
然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在3月25日晚上徐磊接到了一個來自老家的電話,電話中他得知那個讓他尊敬,給了他呵護的祖父在他的老家渦陽病危,非常想見自己一面,一邊是明天就要開幕的中國國際老子文化周,一邊是祖父病危的消息,徐磊把老人病危的消息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里,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消息。26日下午15時,在和國際友人交流的時候,徐磊依然是滿臉的笑容,用他那“中國式”的英語向國際友人展示著老子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夢的啟迪,沒有人能夠想到他的心里到底有多苦,因為一個小時前深愛他的祖父在期待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曾在徐磊身邊工作三年的小齊說,其實在前期活動籌備中,徐磊經常來往北京與渦陽之間,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從渦陽縣城到老家僅僅是二十五分鐘的車程,他都從未能回家看看生病的祖父。
談到未能見祖父最后一面這件事的時候,徐磊很坦誠地說是有遺憾,但是他又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我作為中國老子文化周的發起人必須堅守陣地,我要對得起背后家鄉130萬父老鄉親的期待,讓先賢文化在首都綻放魅力,引燃世界關注的心聲,也是祖父生前的遺愿,我相信老人家的在天之靈也會原諒我的選擇。”
其實徐磊對家鄉的愛和反哺遠不止這一件事,2013年,他把子女多年來積攢的十萬塊錢壓歲錢偷偷地拿出來捐給家鄉渦陽修路、建農村學校的圖書館,而對外他一直在說這是中聯國興書畫院做的事。
2017年在徐磊的多放奔走和協調下,憑借著他的堅持不懈,很短的時間就給亳州市國防教育基地申請了九架飛機、五輛坦克、五門大炮、一輛護衛艦和一枚東風3號導彈,現如今亳州市的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皖北地區首個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一期已經完工并對外開放,成為當地的一大參觀旅游的亮點。
在采訪中一個細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徐磊說自從90年代來到北京這二三十年,其實他有至少四次機會能夠將自己的戶口轉到北京,大家都知道一個北京戶口對于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而他遲遲都沒有去這樣做,后來老家的房子拆遷,戶口無處可落的時候,徐磊把自己的戶口落在了一個異性的叔叔名下,徐磊說:“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把自己留在家鄉,能夠為家鄉多做點事。”
有一年去英國考察簽證的時候,徐磊自己單獨拿出一個戶口本,他夫人和孩子拿出一個戶口本,當時簽證人員看到徐磊的戶口本上和戶主的關系,很詫異,但是聽完了徐磊的解釋后,則給了徐磊一個大大的贊。
訪談中徐磊這樣說:“我把戶口留在老家,將來自己退休了,沒事就回家看看,兜里揣著一個老家的戶口本,心里踏實。”
采訪時談這件事的時候,徐磊的眼淚流了下來,我知道這是一種最真情的流露,不慘有任何的雜質,是一種對故鄉的那種純粹的愛,徐磊把對故鄉的愛不僅流在血液里,甚至刻入了骨髓。
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更是給徐磊題詞“亳州好,好男在京城。”
徐磊,這個從先賢之地走出來,飽經風霜,卻始終保持良善的初心的好男兒,初心執念為篤行,翰墨情懷寫人生。用點滴小事,書寫博愛情懷;立場堅定,無懼人生路途困頓坎坷,重擔在肩,走出自己的家國情懷……
在徐磊身邊的人都說,徐磊這個人身上有一種正能量,他的所作所為能夠潛移默化的感染在他身邊工作的每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和他接觸不久的人也會被他的熱情所感染。
這就是徐磊,他把一腔熱血全部用在了中聯國興書畫院的發展上,更是用在了關心下一代、幫扶青少年成長的公益事業上,右手公益,他為書畫插上了公益的翅膀;左手書畫,在他的努力下,中聯國興書畫院也是一步一個臺階走在穩健發展的道路上。徐磊個人也先后被中央文明辦、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等多個榮譽稱號;被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和平發展貢獻獎”榮譽稱號;被首都精神文明辦授予“奧林匹克傳播使者”稱號;榮獲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頒發的特殊貢獻獎;被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授予突出貢獻獎等多種榮譽。
在采訪即將結束之際,徐磊透露,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船頌——您從湖南走來”百名部長、百名將軍和百名書畫名家書畫全國巡展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其實對于國家的每一次大事、喜事、盛事,徐磊和中聯國興書畫院從來都不曾缺席,徐磊和他的團隊總是沖在最前面。
采訪結束后,二樓的民革黨員之家主委們的肖像掛牌儀式還在繼續,走到樓下,回首再望中聯國興書畫院所處的辦公樓,在陽光的照耀下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而我也知道,徐磊在接受完我的采訪后,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奔忙,去完成。他一直行走在翰墨情懷和公益人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