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做農業,本質上需要長期主義,沒有一個想要賺短錢、快錢,或者在里面撈一筆就走的人,能夠在農業行業真正待得下去。
做農業至少需要一個周期。在這一輪豬肉價格上漲之前,有很多人說我養了十年豬都沒有掙錢,只是剛好遇到豬肉價格上漲。其實不是這樣,農業的邏輯是“靠天吃飯”。天氣好的時候,靠光合作用能多產一點糧食,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少一點。種植業和養殖業都是如此,這個行業鍛煉了新希望的長期主義。
很多人問我,“你這么愛時髦、這么臭美,怎么去養豬了?”還有很多人問我女兒說,“你媽媽干什么的?”我女兒會特別嚴肅地說:“我媽媽養豬的?!?/p>
聽到這個答案我很開心,也很安心。我為什么會喜歡上這個行業?我喜歡的不是一個被別人誤解的“養豬的”這三個字作為職業的代名詞,而是這個職業本身的長期主義。我喜歡的是,進入這個行業以后,很多前輩和同行是用樸實的,根植于大地、回報于社會的心態做這個行業。作為一名女性,在這樣一個善良、樸實的行業中工作,擁有事業和成就,我認為自己是幸運的。
在我接手新希望六合的2012年,面臨的局面是收入和利潤雙降。那時候我和陳春花老師搭班子。一開始,我要拍板一些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訂單,由我一個人簽字,由于責任太大,我常常睡不著覺。
非常感恩的是,跟我情同母女的陳春花老師帶領我從戰略和組織入手,而不是從基層的細微末節入手。我們一起去看頂層、環境發生的變化,研究我們的組織能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變化?于是我發現,戰略和組織都需要順應外部變化而變化。
那時我們遇到了瓶頸,不光我們,其他企業也如此。第一,飼料行業已經進入同質化競爭,技術和機器差別不大,雖然我們擁有規模優勢,但利潤卻上不去。第二,飼料產業暫時沒有技術變革帶來的質變。第三,飼料行業下游沒有集中,雖然集中這件事正在發生。以前的中國農村養殖都是分散式,城市化以后,農村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進程加快。
我們在四川廣安新建了六層樓的養豬場。樓房養豬是中國特色,因為我們地少。這座養豬場里有電梯,供人員、物資、豬只進出,有各種各樣的攝像頭,豬場上方有軌道攝像儀器和非常多的傳感器。飼料也是自動化系統,每一個房間都有新風系統,濕度、溫度能夠得以控制。
豬場發生的變化是技術帶給我們的變化。IBM和十幾家咨詢公司幫我們做場景數字化,一年咨詢費幾千萬元。理念變了,技術手段也變了,豬只每個時段的生長數據集中在一起,可以更精準地飼喂。
本質上來講,飼料行業是重投資產業,最后拼的是成本,所以需要堅持信念、長期干下去,而且不管行情有多好,都得過緊日子。以“分”計算盈利的時候,長期主義才能夠真正落實到上下環節每一個員工的手上和心里。
2020年新希望提出要過緊日子。其實2020年豬肉行情是最好的,為什么要過緊日子?因為我們怕大家忘了本,所以提出所有管理人員去任何一個地方出差,盡可能住宿舍、吃食堂……過緊日子是我們的企業精神,也是堅持長期主義的具體措施。
有新加入的高管是從房地產公司過來的,說房地產公司都是用“億”做單位計算,而我們按“分”。當時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現在想來這是好事兒。因為真正做到了精細化管理,所以靈活性和柔韌性非常強,獲得了組織的敏捷性。
我們開始養豬的時候養殖業在逐步走向集約化、規?;凿N售模式要有變化,以前更多的是賣給經銷商,今天可以直供給客戶。
與此同時,我們制定了新的養豬計劃,因為我們發現如今的養豬產業直接跨越到了5G時代,信息技術集中、生物技術集中、資金比較集中、人力特別集中。
精細化運營除了帶給管理體系敏捷性和強大的執行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希望六合集團這些年持續做年輕化。我們非常重視對新員工的入職教育,讓他們從業務到價值觀,真正做到走腦、走心、入心、入魂。
以上種種秉持長期主義所積累的能力,讓我們在當前的形勢下能夠在追求規模的階段快速增長,我們也相信,當養豬進入下一個時代,不是規模化競爭的時候,我們拼的是成本,拼的是供應鏈能力、上下協同能力,不但養得好,還要做屠宰精加工和食品深加工,那個時候拼的是企業與市場對話的能力。
新希望持續多年的長期主義,一定會在未來開出更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