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強新
周經理在消費品行業有近10年的工作經驗,三十而立的他正躊躇滿志地計劃著未來的事業發展。對目前的狀態,他認為自己正處“雙金”時期:要工作經驗有工作經驗,要精力有精力。因此尋找廣闊的事業舞臺成了他的階段性目標。
經行業內朋友介紹,有一家企業正急需CMO(首席營銷管),這家企業雖然在業內沒太大影響,規模也較小,且前期經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但是周經理覺得,以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若能將之做大,也不失為一大成功之舉。經幾次接觸溝通后,CEO也很熱情邀請他加入,于是周經理毅然挑起了該企業CMO的重擔。
到任后,周經理通過調研發現,該企業產品定位存在較大問題。比如,企業規模不大,卻有五大類近一百多個品種。提起該企業賣什么產品,消費者往往各說各話,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周經理認為,一個企業產品雖然多,但每個產品的銷售量都不高,不但成本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企業缺乏明確定位,沒有一個產品能真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也意味著所有產品都缺乏競爭優勢,對于中小企業,最可怕的莫過于將有限的資源分散使用。
于是周經理改良維新,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他認為沒有前途的四個大品類,僅保留最有優勢的一個品類,同時將公司所有資源都集中到這個品類上。在市場發展上,周經理也砍掉了許多銷量遠遠抵不上費用的區域,重點攻擊公司所在地華東區。同時,周經理還進行了必要的人事調整,引進了一些有想法、有干勁的人才,辭退了不能為公司產生效益的人,并將原先給兩個人的工資給一個人。
這樣一來極大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熱情。經過半年調整,奇跡開始發生,公司原來每個月銷售額僅一百多萬元,半年后竟上沖至兩百多萬元。員工眼見著公司業績開始騰飛,工作熱情也隨之高漲。
隨著經營狀況的改變,周經理準備施展拳腳大干一場。不過在喜悅的同時,煩惱也悄悄爬上了他的心頭。
周經理發現,剛入職的前兩個月,自己的上司經常到他辦公室與他溝通,很能尊重自己的意見,并常跟他一起下班。隨著業績的改善,他發現上司來他辦公室的時間開始減少,特別讓他郁悶的是,原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能得到肯定,現在不置可否的表態常令他摸不到頭腦。有一些他招進來的員工向其“密告”,最近上司時不時提及他的問題。
周經理深感苦悶,他覺得自己交出的成績表甩得過長江黃河,怎么隨著業績的改善上司也隨之變化,而且還不愿放權了。周經理找到上司想跟他多溝通,但溝通的結果讓他更郁悶,因為上司每次都固執己見,不愿意聽取他的意見。
周經理的滿腔工作熱情遭到了打擊,他越來越感覺自己在這家企業已無法再施展才華,在到任后第8個月向老板申請“告老還鄉”。
周經理離職后才知道,原來他已經是第九任CMO,幾乎每一任CMO到任時都滿懷斗志準備大干一場,但最長的也不超過一年。
為什么CMO的職業生命那么短暫,離職后的周經理一直在思考。有一天,周經理了解到,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企業任CMO不到4個月就離職,那位朋友埋怨自己命苦,碰到的CEO什么事都要過問,事無巨細。有時候覺得不過癮,還會找下屬來一番真情告白,那種越級的真情告白使這位朋友投鼠忌器。比如想調整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又擔心他們說自己的壞話,想要變革被一拖再拖。
要做事就要有空間更要有支持,如果CEO不愿意放權,無疑封殺了CMO發揮的空間。對CMO職場短命基因,周經理突然有所頓悟。
CMO的職業是以業績為取向,但到最后,許多CMO的結果是業績不好要走人,業績太好也要走人。業績不好,自然沒有生存的余地;業績太好,為什么結局也不一定好呢?因為難免功高震主,影響CEO的威望。如果CMO碰到一位心胸開闊、觀念超前的“賢君”,也許能幸免于難;如果碰到一位心胸狹隘、思想保守的CEO,不一定好業績能帶來好結果。
周經理感覺始終無法與CEO建立默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自己的發展。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既要做同事更要做朋友。缺少朋友這道獨特的關系,僅靠工作層面的接觸不免顯得生硬。周經理忽然覺得自己僅僅與CEO見了幾面,沒有感情基礎就貿然出山非常冒失。其次,自己空降的企業,其CEO雖然是企業最高指揮官,但CEO并不是企業老板,只能說兩個高級打工仔聚到了一塊。當企業業績欠佳,他們還能相安無事,一旦公司有了起色,功勞算誰的?
大家都想在老板面前表現,作為CMO,當然不甘心把辛苦成果拱手讓人,于是很多微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且許多時候“能夠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
周經理想起自己的另一位朋友A君。A曾是浙江一著名企業的CMO,他剛到任的時候CEO讓他放手去干,當企業有了利潤后就開始插手干涉。A君曾形象地比喻說:這就好比打牌,當CEO自己玩牌,發現籌碼越玩越少時,往往會找CMO幫他玩,而且會說“我不行,還是要你們高手來玩!”CMO被這句話刺激得熱血沸騰,開始幫CEO玩,隨著桌上的籌碼越來越多,CEO走上來拍拍CMO的肩膀說:“你玩這么久也累了,該休息休息了,來,讓我玩兩把吧!”于是CMO被晾到一邊,歷史也就這樣不斷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