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圓
摘 要:后澆帶工藝是一項預防混凝土施工作業中形成開裂、裂縫等異?,F象的特殊性施工技藝。在技術操作中,工作人員需在底板、墻體等核心部位增設對應標準尺寸的專項裂縫,為后續處理建設施工架構創造必備條件,并在已呈固定形式的混凝土膨脹收縮作業結束后,及時處理預設裂縫,將其相對分散的分割架構、部分重塑為整體形態。此外,工作人員在執行該技術施工任務中,需注重建材與技藝的契合性,增強銜接部位的強度、剛度,確保建筑物主體結構構造的完整性。同時,還可以在工程項目內部建筑新、舊裂縫位置展開后澆帶施工作業,達到修復裂縫的目的。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施工;應用
1后澆帶概念
后澆帶指的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為了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受到溫度、收縮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裂縫的技術。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以建筑施工規范和建筑設計要求為基礎,在建筑施工基礎底板、墻等位置進行施工縫的預留工作,并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部分,內部收縮后以澆筑的方式讓整個混凝土結構形成整體。后澆帶類型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沉降后澆帶,解決主樓與裙房產生沉降差進行的后澆帶施工;第二,溫度后澆帶,解決溫度導致混凝土拉裂現象而進行的后澆帶施工;第三,伸縮后澆帶,為了防止建筑物面積過大且受到溫度影響而出現伸縮縫開裂的情況進行的后澆帶施工。
2后澆帶技術類型
后澆帶技術關鍵是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預埋建筑物的臨時變形縫和獨特變形縫,其與地基結構和沉降密切相關。在具體建設項目的施工中,結合實際的施工規程,對澆筑區的沉降進行預留,然后根據混凝土的填充量,消除變形縫和變形問題,完成整個建筑結構。在具體應用中,根據后澆帶的設置效果,可分為防止內部拉應力影響的溫度后澆帶、合理預防和控制發展變形的收縮后澆帶及避免和防止沉降差的沉降后澆帶。
3施工后澆帶的技術優勢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結構的原材料在溫度的影響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整個結構造成一定的危害。為了減少特定施工現場鋼筋混凝土的溫度損傷,必須有效利用后澆帶。大型工程建筑物的高層結構通常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通過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混凝土的連續性,使建筑形成無間斷整體,確保施工質量。在整個工藝應用過程中,合理提高后澆帶質量的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其優點如下:(1)降低地基沉降差的影響在地基施工中,如有高聳地基,必須按各層地基的施工方法進行分析,并確定是否采取澆筑技術。若地基墊層為硬土層,則地基沉降變形小;若為軟層地基,則需要采用相應的處理技術,以確保地基參數達到相應的標準。沉降后的施工結構和澆筑面積應設置在建筑物結構的中部,以確保消除地基沉降差異。由于在工作開展中需要進行分段施工,為此在工程主體施工完成且總沉降量達到60%時,應對結構的連接部分進行澆筑,從而形成整體建筑群。(2)降低溫度收縮的影響通常,混凝土施工工程會在施工結束后的30d~60d出現硬結問題,由于溫度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混凝土結構會出現裂縫、收縮、變形等問題。而后澆帶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因溫度變化而造成的變形和收縮影響。
4后澆帶施工流程
(1)施工準備。在建筑后澆帶施工前,無論是施工總包單位還是具體的專業施工隊伍,都要做好各項建筑后澆帶施工的技術、材料和人員設備的準備工作,從而為建筑后澆帶施工質量和使用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做好后澆帶的清理、清洗沖洗工作,防止夾渣和塵土造成施工過程中無法順利銜接的問題,從而精準確定所需材料的數量和實施的步驟;另一方面,還要對光滑的后澆帶預留表面進行鑿毛處理,以增加混凝土銜接處的整體性,根據需要可以采用多種處理方式配合使用,特別是要做好界面黏合劑的涂刷工作。由于后澆帶銜接處是防漏和質量控制的重點區域,施工單位和檢查控制單位的負責人員要進行充分的施工準備。
(2)控制后澆帶間距。后澆帶相對于整體澆筑而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伸縮膨脹量,減少裂縫的產生和做好銜接處理,所以,一般后澆帶施工的間距控制在7cm左右最合適。后澆帶預留過大和過小,都會對后期的施工難度和建筑整體結構產生影響,因此要特別重視后澆帶的預留區域尺寸。
(3)模板搭設。在后澆帶澆筑過程中,重要環節就是做好后澆帶模板的搭設,模板施工不是憑借經驗進行,而是要進行專業的計算設計和方案制定,特別是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提高,建筑后澆帶施工尤其要做好模板設計和計算工作,避免憑借經驗隨意施工。另外,還應加強對設計文件的交底和規定,特別是隨著建筑高度的提高而給高空作業和臨邊作業帶來較高的安全隱患,高空模板支護工程對施工安全具有較高的要求,對于后續的澆筑施工和養護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當做好高空作業的安全保護和文明施工,做好后期拆模的便利化設計和施工質量的控制。
(4)澆筑振搗。在建筑后澆帶施工混凝土澆筑環節,由于混凝土澆筑的寬度和總體材料數量較少,降低了檢測和材料試塊等相關質量要求,從而給建筑后澆帶施工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局部振搗不密實是后澆帶結構不穩定、防水性能較差的基本問題,應根據建筑后澆帶高度特點進行分層澆筑和振搗密實,以防止產生氣孔和空鼓現象,做好模板濕潤度的控制。選用合理的振搗設備,在振搗過程中,還要防止對鋼筋造成破壞和移位,確保結構的整體性。
(5)施工后的處理。完成建筑后澆帶施工后,需要及時對施工豎縫進行外觀平整的處理和檢查,以防止發生黏結不良等質量問題,如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注漿、注膠和補強施工處理。在混凝土初凝階段,做好外觀檢測和試驗,結合澆筑前的水壓沖洗、垃圾處理和鑿毛、界面黏合劑的涂刷,做好后澆帶施工后的處理和檢查。
(6)養護。建筑后澆帶施工完成后,要在進行養護后再拆除模板,切忌提前拆模和提前使后澆帶承受壓力。還應加強養護期的監督管理和保護,做好成品保護工作和養護措施的執行檢查,避免造成后澆帶的強度不足和破壞。并根據不同季節溫度和環境的影響,做好建筑后澆帶的養護措施,嚴格按照養護要求進行灑水、覆蓋或保溫處理,保持后澆帶的應力擴散速度適中,防止應力集中而產生溫差應力裂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領域、建筑工程領域不同程度的發展,使工程項目中的施工技術得到更新且趨向成熟。施工單位將后澆帶技術深度引入實際建筑物施工流程中,可對混凝土建筑結構形成裂縫這一不良問題進行精準、有效的控制與預防;并縮短工期,節省工程建筑投入成本,多方位維護工作人員在施工作業中的基礎安全;增強建筑物本體結構的健全性、整體性,保障全程建筑任務各項要求、標準高質完成。此外,施工單位應將建設現場各類儲備資源、施工要點、建筑物投入使用性質等多項現實情況作為該技術開展根本點,在該技術日常施工作業中積累、總結實效操作經驗,助力該技術的改良、普及。
參考文獻:
[1]萬欣.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29):195.
[2]李文書.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分析[J].現代物業(中旬刊),2020(2):180-181.
[3]孫曉莉.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4(9):67-68.
[4]李帥.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7):36-37.
[5]徐艷秋.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的應用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