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祎
隨著建筑信息化系統BIM的廣泛應用,在建筑行業與攝影行業之間新生了一個交叉領域,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統本身以及其所管理的項目目標無論在項目前期宣傳還是項目施工過程還是項目后期營銷過程中,都大量的需要圖形圖像的參與,因此各種職業院校都有一定的意圖在這兩個領域之間進行一定的人才培養前瞻。
建筑攝影作為商業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攝影師賴以生存的一種細分市場,如此廣大的市場需求,如何培養以及如何成長為一名建筑攝影師就成為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
相對于攝影培訓機構培養的人像攝影師,各大藝術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以藝術攝影培養方向為主,大多數走藝術創作路線,少量進入高端肖像攝影機構,每年幾萬攝影畢業生,成為頂級人像攝影師收入頗豐的十幾年來不過那么三四個人,大多數人員改行做了藝術相關行業,或者跟本專業毫不相干。
現實攝影市場中,比較出色的廣告攝影師出身于哪些專業呢。據筆者觀察,其中大多數攝影師還是出身于藝術類設計類專業,基本都有一定的美術功底或電腦美術平面設計功底,他們知道需要什么樣的圖片,而不是跟著感覺走去,拍意識流的圖片。商業攝影是比較嚴肅的類目,而且受眾又是接受商業視覺傳達的普通人,不是學院派藝術攝影所面對的藝術圈內人,也不是婚紗攝影所面對的固定的范拍流行趨勢。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銷售的興起與繁榮,靜物攝影風頭一時無兩。客戶的購買欲望幾乎完全取決于商家圖片的質量,商業攝影的范疇更多的傾向于內容引導,也可以說是建國后商業攝影市場大發展最快速的一段歷程。與網購市場一起騰飛的還有廣闊的建筑市場。建筑攝影作為一個比較新興的類型也開始被房地產商對應的平面服務機構逐步推到了攝影市場的前臺。
建筑攝影作為商業攝影相對比較新興的細分類目,較之人像攝影差異巨大,較之平面靜物攝影差異亦可以說差異不小,跟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風格更是云泥之別。
從建筑攝影的拍攝目的來看,作為房地產廣告的平面素材來源,拍攝要滿足建設單位也就是開發商對于自身樓盤的定位,也就是說攝影師要懂得開發商的項目立意,更深的層次來看,攝影師甚至要與建筑本身的建筑設計師心有靈犀,才可能在拍攝過程中表達出建筑物本身的立意,畢竟建筑物外環境本質上說與雕塑都符合于造型藝術原理。這就要求建筑攝影師首先要懂得建筑本身,需要建筑攝影師有一定的建筑專業審美,如果有一定的建筑專業背景就更佳了。
當然建筑設計師直接服務于開發商相對比較固定的平面機構,可以說建筑攝影師潛在的要滿足開發商的建筑產品理念,但更表面的情況是建筑攝影師要直接向平面機構的平面設計師負責,進行工作銜接。而且正規的拍攝流程絕不是攝影師拍個到此一游后直接發圖片給平面設計師,嚴謹的情況是建筑師服從于平面設計師的要求,平面設計師把平面框架意圖向建筑攝影師闡明后,建筑攝影師去拍攝符合于平面設計師框架與立意的圖片素材。可能廣大攝影從業者,不認同筆者的觀點。但客戶永遠是上帝,平面設計師就是建筑設計師的直接客戶,如果平面設計師要求下次換個攝影師,那這份合作關系基本就沒有繼續的可能了。相對于婚紗攝影師讓新婚的伴侶滿意即可,建筑攝影師與平面設計師的溝通能力成為了業務接洽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攝影師懂得平面設計的基本原理與設計思路。
借鑒房地產市場發展時間更為長久的國家,建筑攝影在二手房銷售中甚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很多拍攝案例不僅僅拍攝房屋正面側面背面,甚至拍攝鳥瞰圖。室內拍攝也不僅僅局限于日間的普通拍攝,很多拍攝者在傍晚時間拍攝,室內燈光與室外較暗淡的天光形成了強烈的冷暖沖突,暗示著家庭的溫暖。形成了極好的促成效果。在暗示家庭溫馨的角度中,有些拍攝著還會著力拍攝屋后的花園,玩耍的寵物,亦或是車庫里整潔的工具架,車庫門口漂亮的花架。這種體驗式的拍攝風格仍然沒有在國內得到普遍的應用。反觀國內某些二手房交易平臺,圖片大量盜用,所謂真實的圖片也不過是二手房銷售人員,用手機隨手拍攝的低劣圖片,無法突出建筑室內室外環境的點睛之處。
建筑攝影除了外環境拍攝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分類是室內環境拍攝,要求將室內設計師的設計風格理解到位,這又要求建筑攝影師在拍攝建筑內環境的時候對于室內環境設計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對于環境具有足夠的敏感性,能夠抓住建筑的本質。建筑的本質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內部的生活氛圍與生活方式。所以建筑攝影師至少要懂的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風格與流派,更準確的理解室內環境的設計意圖,并用自己的拍攝技術將其獨有的精神特質用圖片的方式表現出來。一個不理解流水別墅的攝影師,是不可能拍好流水別墅與自然關系之間的內在審美意境的。
筆者認為,建筑攝影師最好是出身于建筑設計或平面設計或室內設計此三種專業群,在教學培養或自學過程中,至少讀過造型藝術原理,立體構成空間構成色彩構成平面構成這些造型方面的課程,平面方面再閱讀部分版式設計的內容將更有利于與平面設計師溝通。再完成以上基礎素養的培養之后,再讀建筑史與室內設計方面的理論書籍,其實最好的建筑攝影師轉行去做建筑設計師平面設計師或者室內設計師,幾乎都可以勝任,也只有這三方面都可以融匯貫通的人,才可能在建筑攝影這個類目做到如魚得水。
在房地產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注重推廣的開發商無疑占到了市場的先機。但實際在二手房交易領域,建筑攝影的市場方興未艾。國內各大二手房交易平臺充斥著大量低劣的室內拍攝圖片,銷售人員只是簡單的利用手機拍攝基本的戶型情況。部分房地產中介平臺提出了VR看房等方式吸引客戶,但VR中的視覺效果離表現室內氛圍還離著很遠,所以今后的建筑攝影市場可以借鑒房地產發展歷程比較久遠的國家的發展方式,更好的鍛煉培養出一批出色的建筑攝影師,服務于這個體量巨大的攝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