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
摘要:在新時期下,我國建筑行業主要朝著現代化的趨勢不斷的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為重要的管理內容,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心較長,施工環節較為復雜,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難度,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融入先進的BIM技術,更快的完成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務,及時的發現在現場施工中的安全隱患。本文論述了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施工;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在當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利用BIM技術時需要充分的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以及傳遞性較強的功能,優化實際安全管理模式以及流程,通過BIM技術實現動態化的管理,模擬在后續施工時很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得建筑安全管理效果和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得我國建筑行業能夠朝一個新方向而不斷的發展。
一、BIM技術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
BIM技術是建筑信息模型為當前建筑工程建筑中的關鍵技術方案,在工程數據模型建立時能夠以數字化技術為主要的基礎,實現工程中各類信息的全面匯總以及整合,屬于數字化的工作方式,提高整體管理的針對性。
這一技術方案具備可視化的特點,通過三維模型的構建,能夠有效的對建筑周邊的空間位置進行可視化的管理以及分析,各種建設數學數據以直觀的方式進行完整性的呈現,從而使相關人員能夠快速了解現場的施工情況,做好危險源的控制和管理,為后續安全管理提供充足的保障。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下,通過可視化特點能夠全面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以及水平,以此來保證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其次在BIM技術中具備動態化的特點,在實際施工時各個施工環節較為復雜,并且整體施工管理處于動態化變化過程中,如果并沒有融入動態化管理思路,那么會對后續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的發揮BIM技術本身動態化的特點,融入三維立體化的模型,將現場信息進行全面的整合,共同錄入到大數據庫平臺中,之后,再根據現場情況做好施工參數的科學調整以及修改,并且還可以快速發現在實際施工中所存在的危險源,做好后續的跟蹤定位,以此來提高整體的管理效果。最后BIM技術具備協調性的特點。在建筑工程中所包含的施工環境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如何增強不同部門人員的溝通和交流已經成為關鍵環節了,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三位一體化模型的構建,建立統一管理平臺,并且快速的完成信息的共享以及傳遞,實現部門人員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這樣一來,如果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那么可以快速的結合之前所涉及到的信息,提出最佳的解決措施,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全面提高整體的管理效果,從而使工程建設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從中可以看出BIM的優勢較為突出,因此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協調好整體的工作流程,做好全過程的動態化管理,保證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
(二)應用優勢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中的各種建筑形式逐漸朝著復雜的方向不斷發展,傳統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了,并且在傳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也具有復雜性的特征,為了避免對后期施工造成一定影響,在實際管理時要充分的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案來提高現場安全管理的效果及水平。例如,可以融入完善的BIM技術,解決在以往圖紙審核中的弊端,全面提高整體的施工安全水平,這一技術方案能夠提供施工場地的立體化模型,更加清晰的查看不同節點的特點,并且也可以加強對現行問題的全面管理,減少安全隱患發生的幾率,提高整體的施工管理效率,避免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還可以通過部門之間的協調解決問題發生的原因,完善安全管理模式解決在以往工作中的局限注入,全面提高整體安全管理的協調度。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好每一個工程項目的協調管理,充分利用安全管理工作原則來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逐漸提高整體的管理水平。
二、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一)危險源的監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環境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在某個施工環節中難免會存在較不嚴重的安全隱患,并且對于一些現象性安全隱患是不容易發現的,增加了實際安全管理難度,因此為了解決現場中的安全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利用先進的BIM技術做好危險源的全面監控,提出更加科學的優化措施,完善整體的安全管理效果。在危險源管理時,要做到準確和快速,以此來提高整體的安全管理效果。 BIM技術本身具備模擬性的優勢,可以根據實際環境為主要基礎,做好可視化的模擬,全面的提高危險源辨別的科學性和直觀性,同時還要進行危險源的排查,在三維模型中通過亮度調節來識別不同危險源的發生程度以及位置,并且馬上的下發到相關的部門中,提出更加科學的維護方案和解決措施,減少安全隱患發生幾率,提高整體安全管理效果。因此在實際管理時要從這一出發點入手來提高整體安全管理水平,充分的發揮 BIM技術本身的優勢,來從源頭上提高整體安全控制水平,規避在后續施工時危險源所帶來的損失及傷害。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管理時,相關人員需要做好危險源的記錄工作,完善整體的數據庫管理模型,為后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減少危險源所帶來的損失問題,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場地的規劃
大多數建筑工程施工場地較為寬闊,但是由于施工環節具有復雜性的特征,施工場地的管理難度較高,例如材料設備的堆放問題,如果并有進行科學的管理,那么會使得整個材料雜亂無章,在各個工序實施時會由于材料的堆放無序而增加安全問題發生的幾率,導致整體管理水平很難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利用先進的BIM技術進行場地的規劃,確定好不同區域的關系和管理模式,保證現場施工的順利進行。在實際管理時要先進行建筑物空間位置的精準性測量,之后再將數據錄入到三維立體化模型中,做好數據的分類以及匯總,并且完善整體決策模式,通過三維模型來進行空間位置的科學布設,并且也可以快速的在模型中進行全面的展示,和實際情況進行相互對比,及時發現在場地規劃方案中的不足,直接在模型中進行修改。不僅可以節省實際工作時間,還有助于安全管理的效果以及水平,實現科學的協調,以此來提升安全管理的針對性。另外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也可以根據現場施工情況來完善模型中的內容,逐漸提高整體的安全管理效果,真正落實動態化的管理思路。
(三)構建安全指標
安全指標是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現場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希望相關人員完善安全指標的構建,共同的優化整體安全管理模式,保證現場施工的科學進行,在實際管理時要通過 BIM平臺,設置合理的社會安全指標,以此來快速觀察施工中的安全問題,并且還可以預測后續施工中的沖突以及風險,提前采取更加科學的緊急預案以及優化措施,以此來提高整體管理效果。之后利用BIM技術推算出安全管理周期,為后續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在實際管理時要做好不同工序之間的科學銜接,有序的開展各項的施工流程,保證各個工種能夠按照規定時間完成各項施工任務,彰顯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案。在實際工作中要落實科學性的工作原則,根據不同的工作任務和施工環節確定不同安全指標,以指標為主,保證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結束語:
在當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為了提高實際的管理水平,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BIM技術本身優勢,不斷的優化現場安全管理方案,做好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減少安全隱患發生幾率,逐漸的整改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從而使得安全管理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高,滿足現代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沈云帆.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應用[J]. 裝飾裝修天地, 2019, 000(012):39-39.
[2]劉儉, 王海燕, 王磊. 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建筑技術研究, 2021, 4(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