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楠
摘要:我國風景園林藝術具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是多種藝術的融合體。在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構建景觀序列時,通過對景觀節點進行有序巧妙的布置,形成一個完整的園林景致。通過采用雙景式、三景式和多景式,合理設計布置景觀序列中的景觀節點,加強觀賞者的游覽節奏和韻律。主要對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的景觀序列和景觀節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園林綠化;景觀序列;景觀節點
景觀序列在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起主導作用,關系到整個風景園林設計質量。景觀序列設計形式復雜多變,將景觀中的各種元素進行串聯、組合布置,形成一個錯落有致的景觀結構,使觀賞者在游覽時感受到風景園林景觀的美感,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1風景園林綠化設計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1園路設計
原路設計不僅僅是設計觀賞路線,還要將園路功能設計到風景園林中,園路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還要具有安全性,安全性是園路設計的基本原則。在設計時,注意鋪路石間的距離,按照成年人步幅距離設置石間距離,大約為50cm,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設計游步道時,將石板作為游步道鋪設材料,不可使用光滑的石板,應使用表面粗糙的石板,確保游覽者的行走安全。
1.2園林的藝術美感
風景園林的藝術美感是園林建設的初衷,對于普通游覽者來說,園林景觀的好壞主要是通過視覺進行判斷。所以,設計風景園林要從自然、感受、人工形態入手,營造良好的景觀氛圍,形成藝術美感,為普通游覽者提供視覺和感官上的享受。
1.3我國傳統美學文化的運用
現代風景園林設計要尊重并延續地域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使用現代的水泥、鋼板、玻璃、雕塑,構建一個具有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園林。在其中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如竹林、荷花、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窗戶等,傳承中華民族風景園林文化。
1.4風景園林設計成本控制
設計風景園林時,需要認真計算綠化面積,主要包括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等。同時,還要考慮自然環境問題,風景園林建設有利于水土保持,凈化周邊環境,保持生態平衡。設計時將保護自然環境納入設計范疇,通過認真計算,確定使用草坪還是喬灌木,又或是喬灌木與草坪相結合,避免單一使用草坪,確保園林的觀賞性。風景園林設計要結合園林所在地實際情況,按照所在地的地形地貌設計景觀序列。園林中盡量使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易于成活,養護簡單,可有效降低成本。
1.5景觀節點設計要富有特色
風景園林設計要有自己的特色,應進行實地考察,部分風景園林設計參照其它城市園林景觀,或是將多處園林景觀拼湊到一起,導致風景園林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與其它園林別無二致。風景園林設計除了要突出新、奇、異,還要將景觀節點進行串聯,重視園林景觀的整體文化氛圍,融合審美規律和審美感覺,構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和古代文化意境美的風景園林設計。
2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景觀序列的構建
2.1景觀序列構建時展開的設計
設計景觀序列時,要著重考慮觀賞者的游覽路線。依據游覽道路的地勢走向,將景觀逐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序連接的視覺走廊。觀賞者在游覽路線中,根據景觀序列進行觀賞,不同的視覺角度會有不同的觀景感受。景觀序列的構建包括3種方式:
2.1.1雙景式。雙景式是景觀序列構建常用的展開方式,從游覽路線的開始就對景觀進行設置,雙景式景觀序列構建是由2個景觀點或2個景點組合設計。
2.1.2三景式。三景式在景觀序列展開方式中也較為常見,與雙景式類似,是以3個景觀點或3個景點組合設計。三景式展開模式為:起始景觀--高潮景觀--結點景觀。
2.1.3多景式。多景式是在景觀序列中設計多個景觀節點或3個以上的景點,使用組合設計形成的景觀序列。多景式采取的展開模式為:起始景觀—前奏景觀—展開景觀—高潮景觀—延展景觀—結點景觀。
2.2景觀序列展開方式中的空間秩序
景觀序列將游覽路線的結構作為軸線,各個景觀序列的展開都要按照軸線的路線展開。軸線類型較多,不同類型的軸線可以打造出不同的景觀秩序,建造出別具一格的觀賞景觀。通過軸線的特征,將軸線分為以下4種類型:
2.2.1單序軸線。由1個景觀序列構成的路線稱之為單序軸線,單序軸線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突出景觀序列,單序軸線一般布置在多景式模式中。
2.2.2枝狀軸線。枝狀軸線是像樹枝一樣結構的軸線,由1條主軸線和1條次軸線組合的形狀,或是1條主軸線上有多條次軸線組合的形狀。枝狀軸線的主軸線主要作用是為了突出主景觀序列,作為次軸線上的次景觀序列被用來襯托主景觀序列,兩者互相輝映,加強了景觀序列的觀賞性。
2.2.3交叉軸線。交叉軸線主要是指2條軸線相互之間進行交叉,2條軸線關系平等,以交叉的形式存在,為景觀序列提供空間,將景點設置在軸線的景觀節點上。
2.2.4發散型軸線。選擇一個景觀空間作為軸線中心點,軸線以中心點作為起始點向四周擴散,形成發散型結構,就是發散型軸線。
2.3景觀序列的節奏與韻律
在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著重考慮人的思維方式和觀景體驗,在人的視覺中,把握景觀節奏,提高景觀對人的吸引力。音樂中的韻律,使景觀具有一定的動感和旋律,根據人的思維和對景物的觀賞方式,在空間秩序的布局上注重景觀的有序變化,使觀賞者的視覺隨著景觀序列變化進而產生思維變化。所以,景觀序列要保持連續性,還要有規律性。風景園林綠化設計要重視景觀的邏輯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節奏設計景觀序列,使景觀富有節奏和韻律。
2.4景觀序列的動靜結合
景觀序列中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為風景園林錦上添花。動是指外在因素對園林的影響,如天氣變化,園中的植物受到風的吹拂,雨的澆灌,形成動態美,植物的花朵,樹木的枝條隨風擺動,也是景觀序列中動的展現。靜主要體現在景觀序列中的假山、亭臺樓閣等穩定不動的物體或裝飾品。動靜的景觀序列還有一種表現方式,即人在景觀空間中游覽,景觀也在由靜態變為動態,整個景觀序列顯得動靜相宜、美不勝收。
3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景觀節點構建
3.1景觀節點的意義
景觀節點也指景觀意境,通過應用各種元素,營造出人們享受的氛圍。在設計景觀節點時,通常使用假山、石頭、水塘、植物等,構造出景觀節點的氛圍。中國的傳統園林藝術,一般注重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構景元素一般都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在設計構造時留有人們思考想象的空間,提高了風景園林的文化和內涵。
3.2景觀節點構建中的造景藝術手法
構建景觀節點時,設計者要從觀賞者的視域特征入手,根據園林的地形進行設計和創作,應用不同的造景藝術手法。常用的造景藝術手法主要有借景、對景、藏景、分景、露景、障景、夾景、框景等,通過熟練應用造景藝術手法,提高整個風景園林藝術水平,使園林更具觀賞價值。以造景藝術手法中的分景為例,分景是將景觀節點的空間進行劃分,分成多個景觀空間,形成多個景觀空間相互連接,而又各自具有獨立的景點,給觀賞者帶來目不暇接的觀景感受。
3.2.1對景法。2個景觀節點的距離比較近,處于一個視域軸線上,在其中一個景觀節點上,可以欣賞到另外一個景觀節點,2個景觀節點之間互相襯托。
3.2.2借景法。2個景觀節點距離相對較遠,視域軸線也不相同,在其中的一個景觀節點上,可以將另一個景觀節點融入到當前的景觀節點中,對當期景觀節點進行視域拓展,使觀景范圍變大。
3.2.3夾景法。利用景觀園林中的植物、地形、景觀裝飾物,將景觀節點進行適當遮擋,將主體景觀襯托出來,形成主次分明的景觀節點。
3.2.4框景法。使用景窗、門洞形成一個框狀的視域,從框狀中觀賞遠處景觀,或利用植物和樹木枝條編制成框狀視域,從樹木枝條中欣賞周圍景觀。
3.2.5障景法。使用植物、地形、園林建筑,合理的遮擋布局,隨著走動,景觀發生變化。
3.2.6分景法。將一個景觀節點分成幾個景觀空間,增加景觀層次,隨著觀賞者的走動,形成多種景觀視域。
3.2.7藏景法。在景觀節點中,隱藏其他的景觀節點,增加觀賞者的興趣。觀賞者會產生別有洞天的思想碰撞,藏景法經常與障景法一起使用,增加景觀層次。
3.2.8露景法。露景法是將景觀節點展示出來,與藏景法相反,將藏景法與露景法聯合使用,景觀空間變得有虛有實,景觀節點將更加豐富多彩。
3.3景觀節點構建中實體空間與心理空間
在景觀節點構建中,園林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實體空間,實體空間是園林組成元素所構造出的空間,是真實存在的空間。心理空間是人們想象出來的空間,是園林設計者通過精心設計,營造出來的空間。如花草樹木的高度、種類的變化,營造出不同的邊界變化,使整個景觀呈現多樣性變化,從而增加觀賞者的想象空間。
4結語
園林綠化設計通過不同的空間構造和造景藝術手法,融入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思想,凸顯園林文化內涵。使用造景藝術手法,合理優化景觀空間,提高園林藝術水平,使其更具文化氣息。將景觀節點進行細節上的完善,從而使風景園林具備濃厚的文化底蘊,使風景園林更具有觀賞性和代表性。
參考文獻:
[1]劉曉瞳,郭冠男.園林綠化設計中景觀序列與景觀節點的構建[J].環球市場,2017(16).
[2]戴娜.園林綠化設計中景觀序列的展開與景觀節點的構建[J].林業建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