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興智
〔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JT/T 660—2006 水上加油站安全與防污染技術要求》中提及到水上加油站主要指“固定于某一水域,具有儲油設施和發油、計量設備,專門向船舶供應燃料的船舶”。 隨著我國水路運輸的發展,水上加油站大量出現在江河沿岸,給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帶來一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三起水上加油站跑冒漏油事故案例并結合《水上加油站安全與防污染技術要求》,分析導致事故的原因,從預防階段消除水上加油站水體污染事故的發生。
淮安某石化公司水上加油站A,2016年某日運營期間,對一條100 t左右的巡邏小艇進行加油。巡邏小艇配備相互聯通的一大一小兩個自用燃油柜,船主建議從大油柜開始進行注油,加油站加油員工依照要求開泵,泵速約為8 min/t。當加油量達到兩個油柜容積的五分之四時,大油柜液面忽然快速升高至加油口,發生冒油,加油站員工立即關閉加油設備,清理溢油,此時大油柜液面快速下降。由于聯通兩個油柜之間的管路較細,加油槍的泵速大于兩油柜之間油品流動速度,導致小油柜未裝滿時,大油柜已裝滿,在繼續加油的過程中發生油品溢出。由于現場人員及時處理未造成嚴重污染。
長江張家港段某加油站B,2015年某日組織500 t的卸油作業,上午10:00左右參考載貨量約為800 t的油船停靠加油站,并在辦理交接手續后下午13:00左右開始卸貨,作業期間加油站員工在甲板進行巡查。但是,在下午14:20分左右1、2艙已裝滿而應當更換3、4艙裝油時,現場巡查人員未出現在甲板巡查區,而是去了洗手間,導致油品從透氣孔冒出,順甲板流入江中。待卸貨人員發現情況立即停泵,加油站員工這時才前往現場處理甲板及水體中的溢油。
江蘇某公司水上加油船C為一條總噸約1000 t具備動力的運油船,該船舶的結構為雙底雙殼。在一次配送作業過程中,加油船在出發地某油庫裝載500 t燃料油前往客戶單位,到達指定地點時發現油品數量出現不正常損耗。船舶專業人員對清艙后的油船進行檢查,發現在油船的隔離艙及部分壓載水艙有油水混合物,且通過壓載水排入江中。經過對船體油艙的檢查,最終發現油船貨艙底部出現裂痕。因為前期在油船未裝載貨物時裂縫并不明顯,沒有引起作業操作人員的注意,在裝載油品之后因為液體壓力的原因,使底部變形裂縫增大,少部分油品滲入雙層底,通過壓載水的排放流入外部導致水體污染。
上述三起事故發生的起因、發生事故階段及造成的后果見表1。

表1 三起事故原因分析
通過表1可以清楚了解到,水上加油站在運營過程中主要發生油品跑冒漏而造成水體污染的是在加油、裝卸油及儲存階段。前兩個階段主要與人的操作有關,且當時油品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因此人為因素導致污染為主導,而在儲存階段,油品主要與儲存設備是否完好有關,因此以物的因素為主導。
案例1中加油站員工對船舶燃油柜的結構原理不清楚,在加油過程中未能把加油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往往在日常加油站的運營過程中,油站員工的操作不規范或不正確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因素,如計量員采樣過程中的油品滴灑,量油尺上有油漬未及時清理等。
事故案例2中,在收發油作業期間本應該有現場安全監管人員對現場進行巡查,但是后期巡查人員離開甲板,導致油品裝滿以后沒有人及時更換艙室,發生油品外溢,順甲板流淌進入水中造成污染。在加油站油品處于轉移過程中,人員巡查非常重要,油品處于非穩定狀態,需要有相關人員隨時可以控制油品流向,而作業現場的監管是最好的保障措施。
事故案例3是一起因為船體破裂導致的污染事件。由于油艙底部鋼板的裂縫致使油品外流,且裂縫較為隱蔽,只有裝載油品引起貨艙底部變形的時候才能發現。
三起事故案例雖然只有兩起事故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但是從根本上說都是人員的安全意識不足而造成的。特別是第三起事故,船舶相關作業人員在日常對船體完好程度的檢查不足,從而未能發現油艙的破損。
針對案例1中所出現的情況,加油站員工在加油過程中應控制加油速度,特別是在油箱加至80%~90%時,可以暫時停止加油,等待1~2min,待油柜液面平穩后,再緩慢加注至滿柜。水上加油站應當特別重視加油作業操作規范的培訓,通過規范員工的操作步驟,才能減少油品的跑冒漏,才能有效控制油品造成的污染。
根據案例2中出現的情況,在日常裝卸油過程中要設置雙人巡查,按照時間間隔進行輪流巡查,確保作業現場始終有人監管。同時,對于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在甲板作業區設置監控探頭,全程監控作業過程中的動向,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救援,將油品跑冒漏控制在可以自主處理的范圍內。在裝卸油作業時也應當根據《水上加油站安全與防污染技術要求》中的要求在貨油裝卸軟管連接處設置集油盤等有效設施,且集油盤的容量應當充分考慮裝卸油作業中可能的最大漏出量。
油船在海事部門的監管下,要求定期進行年檢與上塢保養。水上加油站在上塢維修保養的時候,要特別做好無縫檢測及鋼板測厚的檢查,確保船艙情況完好;同時,在日常作業人員的巡查過程中,特別對隔離艙的檢查必不可少,對隔離艙的油氣及壓載水要做好監控,如發現有油氣或壓載水表面泛有油花,要及時請專業人員進行檢測,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防止水上加油站的污染,從根本上應該是加強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安全技術水平。在日常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前往加油站進行安全教育,傳達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組織人員學習專業知識;加油站自身也應當定期召開班組會議,討論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并通過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使用防污染器材往往是阻止水體污染的最后一步,依照《水上加油站安全與防污染技術要求》(2006)的要求,加油站應當配備足量的圍油欄、吸油材料(纖維型),日常做好應急物資的清點,建立應急物資清單,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現場處置,防止事故擴大。加油站也應當設立沿岸聯系清單,確保能夠與當地水上公安、海事部門取得聯系,在自身無法處置污染的情況下請求支援。
水上加油站油品跑冒漏的防控重點應當在對人為因素的控制上,通過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與應急處置技術,增強安全意識才能夠在加油、裝卸油及日常儲存的全環節中確保平穩運營;設備設施的日常運行、維護保養也依賴于管理者與操作者的日常監管與責任意識,通過監管人員的頻繁巡查與設備檢測才能確保設備裝置的完好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