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殘碑里的時光

2021-11-04 18:40:50周吉敏
青春 2021年11期

周吉敏

1

山水是禪。

洞宮山脈自閩北入浙南后,在溫州西部,向東和北延伸擴展成南雁蕩山脈、北雁蕩山脈和括蒼山脈。澤雅在南雁蕩山脈的盤根錯節處。境內,峽谷深幽,青峰千仞,澗水在青綠間奔走。澤雅以西,南雁蕩山脈延展出崎云小山脈,瑞安、澤雅與麗水市青田縣交界于此,主峰海拔1164.8米,峰下有五代時古剎極樂禪寺,寺碑記載:

極樂禪剎甲于永嘉西路諸山。唐季龍紀間,鏡清恷禪師創始于孤峰之頂,名極云。謁靈峰者□若陟于磴,莫不爭先而趨焉。大德伏虎以騎,鹿訓以跨,出入乎浮嵐集翠之表……

——唐昭宗龍紀年,也就是公元889年,鏡清恷禪師云游至永嘉(溫州)西面山中,見峽谷、瀑布、激流、森林、草地,氤氳著獨特而神秘的氣息,有虎、鹿、羚羊等精靈們在林野中生息雀躍。又登上高峰,見煙云縹緲中青山萬重,如如不動。鏡清恷禪師在峰頂建了一座禪院,取名極云寺。

鏡清恷禪師講經時,老虎自林中而出,鹿也歡欣而至,伏在禪師身旁。禪師也經常騎著老虎,或跨著鹿,穿行在云嵐和綠野間。虎和鹿是靈善之物。特別是虎,集猛獸罕有的三個特點于一身,一是辟邪,《風俗通義》中謂:“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二是虎能聽佛法,具有靈善之性。三是虎能感應人間善惡,維持正義。歷史文獻和志書中,常有禪師伏虎馴鹿的記載。民間傳說,永嘉建郡城時,一只白鹿從林中銜花而來,繞河谷平原一圈又躍入林中,人們視為祥瑞,按白鹿足跡建城郭,城就叫白鹿城。鹿城之名,溫州至今還在沿用。

極樂禪寺逐漸成為溫州西部著名的禪寺。孤峰之上,煙云繚繞,梵音在峽谷中流轉。信眾不畏山峰險峻,虔誠地爭先前來拜謁。施主夏九,發善心,捐出自家的良田作為極樂禪寺的恒產,供養寺僧。到了基禪師時,因寺在孤峰上搬運物品太艱難,把寺移到前山向陽的地方,也方便從事耕種。

極樂禪寺從唐代,兩宋,到元代,從鏡清恷禪師、基禪師、榮禪師、無暇璨禪師、華谷聲禪師,四百多年的時間里,在山谷中歷風沐雨,花開花落。

元至正年間,鐵關武公來鎮守極樂寺山門,發愿重振寺宇莊嚴。施主林君美,是瑞安三川人,為人耿介,才德超群,喜歡與僧人交游,常攜友人到極樂寺與鐵關談禪。一日,談禪之余,樂然捐出自家膏腴之田的租谷百石,補足重建極樂禪寺的經費,同時,又刻大士妙相兩座,刻成之后,又捐了一些租谷。極樂禪寺煥然一新。古有夏九與鏡清恷禪師,亦有林君美與鐵關武公。他們的善舉,刻在碑上,垂范后世。

撰寫極樂寺碑文的作者是時任溫州路永嘉縣尹林慧生。明萬歷《溫州府志》記為林泉生,字清源,元莆田人,至順元年進士,官至翰林直學士。林縣長“文詞名海內”,是“閩中文學四名士”之一。林慧生作為地方官,弘揚地方美德是他的職責所在,其中也有他與君美以及極樂寺鐵關禪師的友誼。元代,溫州佛教發展的特點是士大夫仰慕寺院的清雅脫俗的環境,與當地高僧大德交往密切,或攜手出游,或坐禪論道,或茗茶弈棋,在唱和酬答中交流思想,也常為佛教僧人撰寫一些碑銘、僧贊、詩序等文。林慧生與林君美想必是這股文化潮流的先鋒。

極樂寺碑立于元至正三年(1343),至今已有600多年。想著,一個有陽光的上午,拓碑人把一張宣紙像一張網似的鋪在極樂寺碑上,小心翼翼地把一個個字從時間的海中打撈上來。雪白的紙上,一個個黑色的字慢慢地蘇醒過來。

從碑文中我們看見了一座禪寺的興衰,人們的善舉,還有文人、仕宦與寺僧的交游,相對應的是宗教文化、農耕文化與士人文化。

2

佛教東來。但沒有人知道佛教何時在東海一隅的溫州落地,或許是東海的長風帶來,或許從東甌王的翎羽上飄落下來,或許從青瓷熊熊的火焰中飛濺出來。但是,一位詩人帶來佛教的思想,卻是永嘉山水可以作證的事實。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謝靈運被貶謫,任永嘉郡守。心不甘情不愿,赴任日期一再遷延,原定夏末到任,直到秋天才順著甌江而下,踏上這座濱海小城。這位滿腹郁悶的詩人,給溫州帶來文學的才華,也帶來了佛教思想。

謝靈運與佛徒有相當深的因緣,他與慧琳友善,同為廬陵王義真的入幕之賓。曾見高僧慧遠于匡廬,其他如法勖、僧維、曇隆、法疏等人,也都與之有過交游。前往永嘉,可能有幾位僧人同行,到了永嘉后,這些僧人也隨從靈運出游,并時常在一起誦經論道。

一日,謝靈運與僧友,去郡城西面的瞿溪山訪僧。他們駕一葉扁舟,從郡衙門前的河道出發,出城南,折向西,往峰巒疊嶂處而去。一路上,一個個海跡湖,像明亮的眼睛,照亮謝靈運晦暗的心情。謝靈運登瞿溪山后,寫下《過瞿溪山飯僧》:“迎旭凌絕嶝,映泫歸溆浦。鉆燧斷山木,掩岸墐石戶……望嶺眷靈鷲,延心念凈土。若乘四等觀,永拔三界苦。”詩中詳細描述山民原始的生活,贊美僧友秉志高潔的修行,是謝靈運求助佛教思想擺脫現實苦悶的心靈表達。

謝靈運在永嘉寫作了著名的《與諸道人辯宗論》,討論“漸悟”和“頓悟”,辨析成佛之道。謝靈運的“頓悟”之義源于道生。王弘把謝靈運的書送示道生,道生對謝靈運的闡釋總體認可。許倬云在《萬古江河》里寫道:“竺道生發‘人人皆有佛”的論斷,開啟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的理論……竺道生的頓悟論,也可能有孟子學說的影響。后世禪宗由此肇始。”

謝靈運稱得上是佛學家,而不是一位佛徒。《金剛經》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令人精神為之一凜的醒世之言,謝靈運沒能據為己有。他太愛生了,他執著于眼前的享受,太害怕一切消失殆盡,因而求助于佛家的思想。

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中寫道:“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這“清暉”,是自然山水的光芒,也是謝靈運的佛教思想遇上永嘉未染塵的山水迸發出的智慧的光芒。謝靈運其實是山水光芒的采集者,這是他另一個隱匿的身份,連他自己都不會覺察到。謝靈運的山水慧光,一直滋養著后世的詩人,才有了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等等。

據考證,從劉宋開始,甌窯上開始出現蓮花紋。可以說,謝靈運在溫州,倡導了一種精神至上的文化生活。他的佛教思想像水一樣滲入溫州的泥土,培植了一片適宜佛教文化傳播的土壤,特別是禪宗。

謝靈運也曾沿甌江逆流而上,進入戍浦江,游覽藤橋的石鼓山,留下山水詩《登上戍石鼓山》。“日沒澗增波,云生嶺逾疊。”夕陽西下,甌江潮漲,戍浦江隨著也漲起來,潮水會一直漲到層層云嶺之后,那里是江的源頭——澤雅。

瞿溪與澤雅,分居一道山脈的兩面,一墻之隔,接壤生息。澤雅與藤橋,是一脈之水,相依相通。一向熱愛尋求人跡罕至的險峻之地,以征服高山大川為興趣的謝靈運,沒有翻過瞿溪山,也沒有繼續溯戍浦江而上到達源頭,詩人的目光無法抵達山水更深處。

在謝靈運的劉宋時,澤雅還沒有人煙,還是一塊化外之地。那里或許居住著沒有隨東甌王內遷江淮的“甌人”遺民,或許峽谷里還有滅國后避入深山的“越人”,他們在山中就像謝靈運在《瞿溪山飯僧》詩中描述的山民那樣,用泥土涂塞門戶,截斷樹木,鉆木取火,過著原始的生活。

到了唐朝,佛教大盛,杜牧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況,同樣也可以用來描述溫州。一座座寺宇在溫州山水間雨后春筍般地生長起來。據《溫州通史·漢唐卷》載,中和元年至天復二年間(881—902),二十余年間溫州地區增加了二十所寺院,極樂禪寺是其中一所。而溫州地區佛教發展的繁盛時期則在吳越國(906—978),在此七十年間,溫州地區新建了八十六所寺院。

極樂寺,這一朵禪花,開放在繁花凋零的晚唐,孤峰之上的梵音,開啟了澤雅文化之先聲。催開這朵禪花是唐后期的社會動蕩。雖然溫州偏安東海一隅,但每一次帝國心臟的搏動,自然牽動著每一根毛細血管。戰亂,寺院禪林是那滔滔洪水中的一艘方舟,深山冷岙成為生命的庇護所。

澤雅的高山峽谷中,文明延宕而遲緩。宋時,澤雅屬永嘉縣泰清鄉,有“梅溪里”的記載;明清時屬永嘉縣泰清鄉二十三都,以溪山清勝故名。澤雅,最初只是一個村落名。明弘治《溫州府志》作“寨下”,萬歷《溫州府志》作“澤雅”。“寨下”與“澤雅”方言諧音,應是方言雅化而來。時代變遷,行政建制更換,山里200多個自然村落,現在隸屬于澤雅鎮。不論是“梅溪”“泰清”,還是“澤雅”,從地名里就已看到一片清明的溪山。在明朝,或是宋朝,或是更早的時間,澤雅山民利用山水資源手工造紙,技術與《天工開物》里的造紙如出一轍,延續至今。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文字對于這一方水土卻極其吝嗇,歷代志書文獻除了記錄幾個地名,竟然沒有記載這片土地的任何消息。為文字提供安生之所的澤雅,卻被文字遺忘。極樂寺碑文成了記錄澤雅的歷史文章。

布羅代爾說:“宗教是文明最強有力的特征。”刻在石頭上的極樂寺碑文,讓后人得以窺見千年之前澤雅那一方水土的精神氣象——唐時的澤雅高山峽谷中,人還沒有多少說話的余地,這里充滿著花朵、草樹、溪流、山風、雨雪這些土著的聲音。而佛祖,在群峰之上拈花微笑。

3

進山,開車與步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沿著古道,血肉之軀踩踏在山體上,是亙古的行走,令人血液澎湃,喚醒人與山最原始的關系。

六年前,我曾沿著古道上北林垟。粗石砌筑成的山道,沿著山勢“之”字形延伸,連起一座座山。日光從濃密的竹林中漏下來,投在覆著蒼苔的古道上,雖是白日,此中也有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之禪境。那三兩聲鳥鳴,穿透密林,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禪心也可體會。中國的藝術意境,是人與山水合一的詩意境界。詩也是中國原始的宗教。在山水間參禪、悟道,才得天地真意。

走出叢林,到了山頂,山谷里的人家也就一覽無遺了。繼續行走和攀登,不斷有新的山景和隱匿山間的房屋出現,像捉迷藏,永遠指向無盡的山的深處。他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一直在心頭像葉子在風中翻飛。這些仍在山里生活的人家,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依著日出日落與季節的輪回,生活的節奏也是天地的節奏。從喧囂的城市到寂靜的山中,才能真正領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智慧。

車在山間盤旋上升,耳朵似被堵了一層東西似的嗡嗡作響,不斷提醒我山的高度,也提醒著我曾經擁有現在已失去的山性。

車窗外,山色蔥郁沛然,一路不見村落人家。但我知道那些叫坑源、黃山、石坑的村落,就藏在峽谷里。他們的祖先藏起自己生命的來路,讓深山鎖住后人飛翔的翅膀。但終究是鎖不住的,千百年之后,他們的后人又開始往山外遷徙,如今峽谷中的村落大都已是空村,人煙少。這是人類遷徙的本能。

北林垟屬于高山盆地,山間“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恍若“武陵桃源”。村頭正建起一片現代建筑,叫“田園綜合體”。這是一個現代概念,可以理解為具有吃飯、睡覺、休閑、旅游、養生等功能的鄉村田園設施。做這樣的事,一千多年前的陶潛是鼻祖。從歷史的那只眼看,只是人類遷徙的一種方式而已。避亂,開墾,隱居,躲禍等,都是祖先邁開腳步遷徏的理由。當田野上的人走向城市,城市趨于飽和后,一些人回到鄉村。這是自然的輪回。

從村尾一座小山的腳下進去,繞過這道山的屏障,里面豁然開朗,呈現在眼前的竟然是一個巨大的湖,一個異常飽滿、深邃、仁慈的湖。哦,不,是群山合圍中的一片廣闊的田野,平鋪的青禾,蕩漾的綠光迷了我的眼。竹林像成批的綠色云朵,也像一條大河,在巍峨的山體上飄蕩,抑或流淌。讓人分不清綠色是從高山流淌下來,還是從田野漲上去。

晚稻正揚花灌漿,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稻米香,饞得讓人想吃一碗香噴噴的嘗新飯。我呼吸著,張開貪婪的嘴,在心里大聲呼喊——“是誰在這山谷里種下第一株禾苗呀?”翠色逼人,風從山上跑下來,從我揚起的雙臂下穿過,綠野上倏忽閃過一襲袈裟,隱入對面山脊相交處。看到那里有兩片竹林像兩扇大門,像守護著什么似的。

貼著山邊的小徑走是一種奇妙的感覺,迂回曲折,由遠而近,像去尋訪一位故人。走到了山襟交疊處,才知是一條小峽谷,澗水潺潺有聲。小徑往左分叉出小徑,彎彎曲曲,然后被一條粗石壘砌的小小的單孔石拱橋接到對面。一塊缺了上半截的石碑站在那兒。這是我從書上看到的“極樂寺碑”嗎?

碑上附著一層青色的苔衣。湊近看,依稀看見一些淺淺的字跡。拔了一把草,擦去青苔,辨認出“溫州路”和“佛”這幾個字。“路”是宋元時期的行政區域名,在宋相當于明清時的省,在元代相當于明清時的府。碑文字跡模糊,不知道碑上刻的是什么內容。發現石碑的反面也刻有字,辨認出“青田縣二都根頭信士林二位拾銀二錢”,還有“庫門坳”。這是我看過的極樂寺碑文中沒有載錄的內容。給村人電話,說為了防盜,把碑埋地下了。那這塊又是什么碑?折下一片南瓜葉去溪澗兜水,打濕石碑后,希望能辨認出碑上的字。葉兜里的水,走到半途差不多已漏盡。在古物面前,我們是那么的徒勞和無助。

再次進山時,我們用水沖洗石碑,用鐵刷清除碑上的青苔。石碑吃了水后,竟然整塊暗了下去,那些字沒有浮上來,反而像溺水了一樣,沉到時間的深海里去。我們撲到石碑面前,細細搜尋,想把它們打撈上來,除了上次認出的“溫州路”“佛”,這次認出了“夏九”,足以讓我們斷定這塊殘碑就是極樂寺碑。

不知極樂寺碑損壞于何時?耳邊仿佛傳來一聲悶響,似雷聲消逝在山的那邊。距今600多年的極樂寺碑斷了。沒有人知道。一株南瓜藤從旁邊的田園里爬過來,臥在石碑身旁,開了一朵黃燦燦的花。

4

極樂寺與這塊殘碑,隔著一小片梯田。四季豆的藤蔓已開始漸漸枯萎,茄子雖還開著花,結得果實不是駝背就是躬腰。秋的肅殺之氣已悄然而至。只有稻禾越發茁壯,醞釀著登上季節金燦燦的巔峰。

天地間的榮枯興衰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大地上的事物消失又輪回。眼前的極樂寺,五間平房,簡陋,寂靜。從唐代到現在,生生滅滅,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沒有被湮沒。

寺坐西朝東。站在寺前極目遠眺,四圍青山如屏,千畝稻田盡收眼底。寺在山的皺疊處,深藏不露,外面進來看不到寺,而寺內看外面卻一覽無遺。明弘治《溫州府志》記載:“極樂禪寺在泰清鄉后梁龍德間建。”應是基禪師搬極樂禪寺到前山的時間,指的是現址。

極樂寺所在的高山盆地有兩條山嶺,通往瑞安。寺前嶺,我曾走過,翻過山去,是瑞安的朱山、東元等地。這幾個地方與澤雅一樣,都是造紙古村,峽谷山澗中遺留著錯落的水碓和紙槽,舊日造紙盛況可見一斑,尤其是山澗中的村人講的不是瑞安方言,而是澤雅方言,祖上應是為尋覓適合造紙的水源從澤雅這邊搬遷過去。另一條叫和尚嶺,翻過山是瑞安山后,這條嶺估計是極樂寺的僧人修建,才有此名。

寺前嶺曾走過太平軍的鐵馬。1862年2月,太平軍進攻溫州,四次攻不下溫州府城。太平軍將領白承恩便出奇計,親率精銳部,從青田萬山越白沙嶺突入瑞安飛云小港,另派偏師繞道永嘉林垟(今甌海區北林垟),翻越朱山,在瑤莊會合,到河上橋,在大嶺巧擺荷包陣,令千余鄉兵陷入包圍,白承恩部乘勝進駐潮至一帶,而后長驅直指瑞安縣城,在桃花垟中了埋伏,白承恩死于抬槍之下。白承恩是溫州平陽人,熟悉溫州地形。白承恩派出的偏師就是經極樂寺旁的黃泥嶺往瑞安朱山方向。山澗中有一條石橋名“火燒橋”,原是一條木橋,當年清兵與太平軍在這里對峙燒毀了木橋,后才修建為石拱橋。傳說,白承恩的軍隊把軍糧、物資藏在極樂寺,作為攻打溫州的后方倉庫。現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極樂極樂,三步下三步落,誰人得到誰人與寺院對半奪。”像一句開啟寶藏的秘訣。

民間傳說里,極樂寺有九十九個和尚,為湊足一百個,打了一個石和尚站在寺前,往后,寺院就衰落了。傳說雖是佛家教化人凡事不能做得太滿,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極樂寺曾經的規模。北林垟現年97歲的老人黃有花回憶,極樂寺原有三進,自己年少時曾去燒過香、點過燈,寺前的梯田以前都是極樂寺的范圍。二十世紀的1939年,極樂寺毀于山洪泥石流,直到半個世紀后的1998年,才在原址上重建,也就是現在五間簡易的平房。從寺門邊的一塊碑文得知,極樂寺最近一次修復是在2005年秋,村民募捐修整了寺前的路、寺門、屋瓦,還通上電。這塊碑與那塊殘碑,距離不過十米,隔了600多年的時光,極樂寺播下的那一顆善的種子,一直在這片土地上開出花來。寺后有一口井,山泉從石頭縫里滲出,汪汪一潭,不枯不溢。

我望向剛才走過的小徑,這條被腳印踏平的石板路,回響著遙遠的信息。山野藏匿的秘密,與腳下蓬勃的野草,枯榮與共。

5

那一個人影在我的意念里揮之不去,有時清晰,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就前面的田野上耕耘的某個時刻;有時模糊,不過是風起時剎那寂滅的一個念頭。

再次進山,已是一個月后。綠色的山谷,已變成金色,陽光有了金屬般的聲音。我是為那個人來的。他是“夏九”。極樂寺碑文中記述他捐出自己的良田,作為極樂寺的恒產,供養寺僧。夏九是記錄在案的有名有姓的澤雅高山峽谷中的唐朝居民。

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是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大禹后裔的姓氏。夏氏從何時遷入東海一隅的溫州。古老中國的人口流向,對應著一次次歷史的大動蕩。西晉的“五胡亂華”,唐朝的“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北宋的“靖康之難”,戰亂的大災難,迫使中原人帶著族群,向著南方,一批批上路。

歷史大遷徙的洪流中,哪個身影是夏九,或是夏九的族人?1988年版《瑞安市地名志》載,夏仁明,唐僖宗時避董昌亂(875)自山陰遷閩東赤岸轉遷瑞安苔湖。文成《會稽郡夏氏宗譜》記載:夏仁俊,唐中和元年(881)自會稽縣(今屬紹興市)遷居安固縣(今瑞安市)白云山下岙底村(今泰順縣莒江鄉下村村),因父于劉漢宏叛唐時義諍被殺,隱居下岙村。這兩支遷入溫州的夏氏,是夏九那一支嗎?夏九行九,前面還有夏一、夏二、夏三……遷徙北林垟高山盆地中的夏九這一支,可能已是一個望族。

溫州偏安一隅,社會相對穩定,不論是黃巢起義,還是接著的五代十國,沒有發生過戰亂殺戮之大禍,反成避亂之民的流入地。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黃巢從仙霞嶺入閩血腥屠殺,閩北居民大批流入溫州。這也是繼兩晉“五胡亂華”流入溫州的第二批人口。而浙東地區不斷發生的農民起義,如天寶三年(774)的吳令光起義、浙東“海盜”起義、寶應元年(762)舟山島袁晁起義、大中十三年(859)浙東裘甫起義、乾符二年(875)浙西王郢起義等,都直接波及溫州,促使一些人離開易動亂的河谷和濱海地帶,進入山區。

顧況《仙游記》載:

溫州人李庭等,大歷六年,入山斫樹,迷不知路,逢見漈水。漈水者,東越方言,以掛泉為漈。中有人煙雞犬之候,尋聲渡水,忽到一處,約在甌閩之間,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還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禮。野鳥名鴝,飛行似鶴。人舍中,唯祭得殺,無故不得殺之,殺則地震。有一老人,為眾所伏,容貌甚和。歲收數百匹布,以備寒暑。乍見外人,亦甚驚訝。問所從來,袁晁賊平未,時政何若,具以實告。因曰:愿來就居,得否?云:此間地窄,不足以容。為致飲食,申以主敬。既而辭行,斫樹記道。還家,及復前蹤,群山萬首,不可尋省。

這儼然是唐代的“桃花源記”。顧況在溫州任職,這個故事不致全無蹤影。動蕩的晚唐,夏九他們或許從河谷平原出發,朝著西面的這片高山峽谷而來,“尋得桃源好避秦”。

山巒疊翠的山間盆地,帶給夏九安寧的氣息。他在這片莽蒼的山谷里站定,將鋤頭舉過頭頂,用力楔入茂盛的草叢,當一股泥土的腥香涌上來,從萋萋的荒草地漫過時,臉上不禁泛起微笑。然后,一鋤,一鋤……黑色的浪花,綿延開來。一場雨水后,一片茸茸的綠色長了出來,再給幾天南方的好天氣,稻谷的清香就開始山谷里流動。人的繁衍也如草木,夏九的族人也像一把種子在山谷里撒開來。

不知道現在北林垟還有多少夏九后裔?問當地村民李宗玉。“現在當地沒有一個人夏的。”他們去了哪兒?夏九一族消失的只留下一個人名。這令人匪夷所思。

李宗玉給我講了一個當地的傳說:“最早是夏姓和葉姓搬來住在北林垟。后來,夏和葉兩個家族都染上瘟疫,只留下葉家一個孩子,是后來搬來的陳姓人的外甥,就由舅舅養大,跟著姓了陳。隨著陳姓家族在當地不斷壯大,陳家人排擠這位外姓人,已經長大的葉氏后人,就搬出來自立門戶,就是現在的下垟村,還在家廟里立了夏九牌位,稱‘夏九明王。”

傳說是風書寫的歷史。這是一個令人驚喜的信息。穿過金色的稻田,下垟村從金色的稻浪中像一座小島浮上來。蜿蜒的村道上曬著谷子,羽毛雪白的鴨子在水塘里撲打著翅膀,南瓜、冬瓜臥在矮墻上曬著太陽。好一個安適的小村。

“吱嘎”一聲,仿佛打開的不是廟門,而是一扇時間之門。我走了進去。“原來夏九在此!”一個棄世如此之久的人,沒有被時間湮沒。“夏九”正襟危坐在神座上,目光從我頭頂越過,投向門外那一片金色的田園。姓陳的葉氏后人立夏九為家神,讓族人世代供奉,此中又有什么隱秘的原因?問村人,沒有人知道答案。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李宗玉又帶我們去了一個當地人叫“夏葉宕”的地方,據說是夏家和葉家最早的居住之處。此地離下垟村不遠,山形如抱窩的母雞,滿山竹林,任意生長。竹林中臥著一段青黑色的斷墻。一些砌墻的方石散落于林中,又半入土壤。他們就住在這里嗎?雖然隔著時間的帷幕,他們的氣息還是在竹林間彌漫,仿佛手一伸就能握住。

再次去看極樂寺殘碑,手指從“夏九”上拂過。寺前的田園里,下垟村的陳林云和他的兒子正在收割稻谷,身影仿佛就是千年前的夏九。

秋光清澈,風從廣闊的田野上吹過,時間的深度消失了。遠山的草樹微微擺動,有兩個人影從對面的蔥嶺上下來,大袖翻飛,穿過金色的稻田,朝著我們這邊走來,已聽到他們的談笑聲。一位高聲吟道:

“雁蕩峰頭春水生,無邊木葉作秋聲。六龍卷海上霄漢,萬馬嘶風下雪城。春盡不知陽鳥去,巖高惟許白云行。故人家住青山下,野竹寒流亦有情。”

“君美兄,我在雁蕩山作的這首詩,如何?”說著就朗聲笑起來。

“慧生兄的這首《題大龍湫和李五峰韻》寫得豪健,與兄臺相比,我的那些詩文就顯得小家子氣了。”

“賢弟謙虛了,鐵關禪師重振極樂寺宇,你捐出百石租谷助緣,讓人感佩。”

“我們此番前去極樂寺也是‘故人家住青山下,野竹寒流亦有情。之意境也。”

“快快走,鐵關禪師已在等我們了。”

極樂寺殘碑,立在山谷里,像老僧入定。山無語,水潺潺,白云千載空悠然。遠望,曠野那邊炊煙升起,雞犬之聲相聞,仿佛還是唐朝。

責任編輯 菡 萏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色老头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久久综合久久鬼|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一二视频| 久久99国产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色婷婷电影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欧美色99|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 免费看a级毛片| 99在线观看国产|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国产| 亚洲天堂首页|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你懂得|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黄色片中文字幕|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免费|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色天堂无毒不卡| 久久91精品牛牛|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香蕉|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女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