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全面落實中央“雙減”工作部署,致力提升學校育人水平。10月15日,省教育廳就《實施方案》進行了權威解讀。
“雙減”的工作目標
用1年時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管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實現全面覆蓋,規范線上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工作任務如期完成,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到2024年,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校外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
在減輕作業負擔方面,《實施方案》指出,嚴禁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同時,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明確通過控制作業總量,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初中生達到9個小時。
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
針對如何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校結合實際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和內容。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實施方案》還提出,通過“網絡大課堂”和“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專題資源和學科資源,發揮名校網絡課堂、名師網絡工作室、網絡學習空間等作用,組織優秀教師向學生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
學科類培訓認定更加明晰
《實施方案》對學科類與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給出明晰地認定。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均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則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針對其他非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治理,《實施方案》指出,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中央及我省關于“雙減”工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