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譚斗星 肖一波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10月14日中午,漣源市斗笠山鎮建設學 校閱覽室傳來瑯瑯書聲。這節午餐后40分鐘的午讀課,已經成為該教學點7名孩子每天最 期待的時分。
作為漣源市地理位置最偏遠的教學點之一,斗笠山鎮建設學校的辦學條 件曾十分落后。校長謝繁榮告訴記者,為了滿足村里學生就近“入好學”的教育需 求,2019年以來,漣源市教育局先后投入31萬元,翻新教學樓、新建功能室、改旱廁 為水廁,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不讓農村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均衡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成為 廣泛的共識。”漣源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陽克之擲地有聲。近年來,漣源市加快 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持續補充小規模學校教師,持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讓城鄉 孩子共享一片藍天。
夯實基礎,學生就近入學美麗校園
10月14日下午5:00,漣源市楓坪鎮中心學校操場上熱鬧非凡,學校儺面獅子舞訓練隊伍的30余名隊員穿上戲服、拿上各式面具開始了每天的排練。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圍觀同學的點贊與喝彩。
走進楓坪鎮中心學校校園,標準化、現代化的辦學條件讓人眼前一亮:綠草茵茵的運動場、設備齊全的教室、溫馨如家的宿舍……這所農村學校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校園文化建設,都與城區學校無異。
“學校由當地兩所中學合并而成。以前學生厭學、教師缺乏工作激情,屬于教學質量等方面‘墊底的薄弱學校。”楓坪鎮中心學校校長梁達文告訴記者。近年來,征地56.8畝,投入4800余萬元,新建了新校區,努力補上發展短板,優化學校布局,加快填平教育“洼地”。
為改善師生“少活力、缺激情”的現狀,楓坪鎮中心學校通過加強傳統文化熏陶,高度重視養成教育等,同時,大力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以及書法、足球特色課程進課表。自2018年9月辦學以來,該校教育質量飛速提升,教育改革有聲有色,校園藝體活動豐富多彩。
楓坪鎮中心學校的系列變化正是該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的生動例證。為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今年9月,該市出臺《漣源市2021-2025年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工作方案》,計劃投入資金13520萬元,完成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項目建設學校178所,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為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保障,補充鄉村學校師資隊伍
在漣源市,鄉村學校改變的不僅僅是看得見的硬件設施,師資隊伍也在悄然變化。
2017年異址新建的斗笠山鎮金鈴學校,憑借煥然一新的辦學條件和名列前茅的教學質量,逐漸成為鄉村學校的“排頭兵”。走進該校,記者驚訝地發現,不僅學生穿著嶄新的校服,老師們也統一著工作裝。
校長胡瓊自豪地說,斗笠山鎮金鈴學校11名專任教師大多為青年教師,是一支充滿活力的年輕隊伍,教學上精力充沛、生活中富有愛心,常年義務輔導學生學習,幫助鄉村孩子抓實養成教育。
為改善教師的住宿和辦公環境,今年7月,斗笠山鎮金鈴學校成功申請修建一棟教師周轉房。“不少教師早晨6:00就要趕來學校,工作到晚上8:00才能到家。教師周轉房的建設為鄉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讓我們安心工作。”教師楊小舟對此贊不絕口。
師資配備均衡是實現學校教育質量均衡的關鍵,漣源市建立健全了教師補充機制,促進教師資源向農村傾斜,確保城鄉教師資源配置大體均衡。目前,基本配齊了中小學校緊缺學科師資,為農村學校充實了新生力量。
合作辦學,共享名校名師優質資源
“按學號依次上臺演講,可以講故事也可以分享最近的生活趣事。”10月15日上午,漣源市長郡藍田中學青煙校區(原石馬山鎮青煙中學)八年級語文課上,來自湖南省地質中學的語文老師李靚正組織學生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
“以前學校辦學理念相對落后,老師觀念陳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學校負責人介紹。為此,今年6月,成為長郡藍田中學青煙校區,開展合作辦學。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初,長郡教育集團派出1名教學副校長和7名學科帶頭人,前來該校從事學校管理和一線教學。合作辦學的開展,讓較多的學生回流,本學期學校人數新增了110余名。
“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缺乏活力;學生基礎較薄弱,學習習慣欠佳……”長郡教育集團支教老師們一進入學校,很快分析起學校面臨的難點、痛點。
“結合學校實際,融合長郡教育集團的理念及做法,參照其規章制度,詳細制定了本校的相關考核評價標準……”長郡藍田中學青煙校區通過“對癥下藥”,支教老師們將先進的辦學理念通過各項活動落實落地。如今,長郡藍田中學青煙校區各項活動有序開展,文明之花綻放校園,學校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