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辛

遵義市鳳岡縣新建鎮

遵義仁懷市壇廠鎮枇杷村
上海是支援貴州遵義的對口扶貧城市,只要走進遵義下面十幾個區縣,都能見到上海派到各個縣、區、市的干部。
實際上,在貴州省除遵義之外的另八個州、市和專區,我也總能碰到一些上海派到這邊扶貧的干部。這些扶貧干部對貴州充滿了感情,講起貴州來滔滔不絕,話比我這個和貴州結緣了半輩子的人還要多。并且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一句:“三年的扶貧經歷,我們也會像你一樣,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貴州這個地方了。”
有人問我: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往往會意味深長地說一句:“這就是貴州的魅力吧。”
上期我寫了《過口難忘遵義茶》,講的是小小的一片茶葉為貴州脫貧作出的貢獻。事實上,貴州省文化旅游事業的飛速發展也為貴州脫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前些年,中央電視臺面向全國的公益廣告中,總能看見一個盛裝的苗家姑娘,用她朗朗的嗓音道:“到西江苗寨旅游,就是來扶貧。”如今馳名全國還吸引來不少外國游客的西江苗寨,不但順利脫貧,而且家家戶戶都在小康路上走得歡快。
兩年之前,我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散文《西江華彩路》,寫的是苗家兒女在旅游發展路上富裕起來的詳細過程。曾經去沿海城市打工的苗家兒女,現在99.7%都回到了西江苗寨,干起了旅游,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后來,那一句公益廣告語,變成了“到丹寨來旅游,就是來扶貧”。目前,丹寨苗家也已脫貧,和西江苗寨一樣,以它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著全國、全世界的客人前來游玩。
地處西南山鄉的貴州,所有的山水風光和優質旅游資源,都需要宣傳。而最好的宣傳,就是旅游回來的人由衷的贊譽,他們的口口相傳,最能激起人們想去游玩的欲望。
最愛旅游的上海人,也因此成了貴州井噴式旅游發展的先行者和宣傳員。上海人不僅會玩,還愛出去玩。無論是水春河、杉木河、清水江的漂流,還是山巔有著蘑菇石、萬卷書奇景的梵凈山,亦或者是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又或者是苗鄉侗寨布依村落里獨具特色的美食、米酒……經上海游客回來繪聲繪色地一說,便會引起不少人前往貴州一探究竟的興趣。在苗鄉侗寨,時不時地能聽到購買了民族飾品、銀飾品、風味小吃的上海客人用地道上海話說:“讓我也為扶貧出一點小力吧。”
對此,貴州的各族鄉親不僅是歡歌載舞地來迎接,更是在各種各樣的旅游項目上,盡一切力量讓每一位遠方來客吃得滿意、玩得開心。旅游文化發展了,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扶貧的步伐也越走越踏實,越走越快。
這些世世代代長居在深山密林中的少數民族村寨,真正嘗到了發展旅游的甜頭。2020年的11 月,貴州省最后兩個貧困縣從江和榕江宣布脫貧,邁上了致富小康路。當地的侗族、水族、布依族鄉親們臉上,露出了歡快的笑容。
在這方面,上海扶貧干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用自己的眼界、學識和對上海貴州兩地都熟悉的優勢,給貴州當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扶貧和旅游雙管齊下,終于讓貴州這個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重新煥發出動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