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賦能才能真創佳績
葫蘆島銷售 章述吉
讀了貴刊2021年第16期的報道《恩施石油:黨建為經營賦能》一文,筆者眼前一亮:看到了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可喜成績,并由此悟出這樣一個觀點:黨建工作“真賦能”才能真正助力生產經營創造佳績。
有關黨建賦能生產經營的新聞簡直遍地都是,但真正收到效果的能有多少呢?有些單位做的是表面文章,所以效果自然不佳。而中國石化湖北恩施石油公司黨委所開展的“黨建為生產經營賦能”的一系列做法是實打實的“真功夫”,也是“真賦能”。就拿“領導班子深度指導經營”這一點來說,絕不是領導班子象征性地做做樣子,而是有一套具體詳實的操作措施的。如,成立“經營領導小組”“營銷診斷小組”等等。如“黨員突擊隊發力解決難題”,11個黨支部成立了11支黨員突擊隊,哪里有需要黨員就出現在哪里。正因為有了上述林林總總的“真賦能”,所以才取得了“公司連續3年成品油計劃完成及同比增幅、非油毛利率及毛利額、利潤完成率及利潤絕對額均位居全省系統前列,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在73%以上”的良好經營業績。
湖北恩施石油公司黨建賦能生產經營、助力生產經營創佳績的“秘籍”告訴我們:黨建賦能生產經營絕不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的,也絕不是無所作為的。只有轉變觀念、創新舉措、真功實做,才能取得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雙贏的目標。

創新需要練好臺下“十年功”
大港油田 李 淇
貴刊2021年第17期報道《超低滲油藏有效動用看十廠》一文,對長慶油田采油十廠轉變注水開發方式,探索超低滲油藏有效動用新方法的成績和做法進行了探查。筆者注意到,這種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注水開發方式的成功,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至少經過了六年才磨成的“一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一項創新必須經過多年打磨,不斷消除問題毛刺,才能發揮出突破性作用,也就是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創新是指人們為滿足自身需要,不斷拓展對客觀世界及其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的活動。在當前國內石油石化行業面臨資源劣質化問題加劇、勘探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創新,以保障安全經濟有效開發油氣資源。但是,創新不是計件生產可以控制進度,更不是煮菜燒飯一樣簡單,奢望一呼百應、一步跨越更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扎實的基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創新,只能是拔苗助長。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耐心,要有堅守與極致的“工匠精神”,要經歷成功與失敗的反復折磨,才能實現有價值的創新。
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是對創新者最好的支持。像長慶油田采油十廠轉變注水開發方式的探索,就是從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到長慶油田再到采油廠,都是全力支持,給予了充足的人力、財力和試驗對象支持,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對急需創新改變難題的企業來說,建立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鼓勵從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要讓科研人員“可以十年不鳴”,但只要最后能“一鳴驚人”對企業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