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照江
通過SWOT模型分析石油銷售企業現狀,可以探索審計工作定位轉型路徑,調整審計角色擔當。
2020年,中國石化江蘇石油公司審計部獲得了2017—2019年度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它肯定了公司審計在過往促進組織依法履職、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完善內控、防范風險等方面富有成效的努力。榮譽屬于過去。隨著2018年審計署和2020年國資委相關文件的出臺,如何在企業價值鏈中實現自身角色更好定位,是當下內部審計工作需要正確面對、客觀分析、積極探索的課題。
江蘇石油嘗試通過SWOT模型分析當前石油銷售企業內部審計典型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思考探索內審工作定位轉型路徑,調整審計角色擔當。
SWOT分析法,是一種綜合考慮組織內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以及外部環境的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的常見分析方法。它力求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當戰略。
結合SWOT分析法,石油銷售企業內部審計有怎樣的優勢和劣勢呢?
優勢方面,內部審計在企業治理體系中的分量加重。近年來,中國石化銷售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由黨組黨委、董事會直接領導的治理體系架構支撐了審計權威性,也為內審工作定位于企業重大戰略決策提供了平臺。劣勢方面,內部審計理念仍較保守,與企業當前的發展需求不相匹配,審計定位存在方向性偏差。這主要體現在出于逃避審計風險、資源不足、畏懼變革等因素,內部審計的定位雖以從財務收支為基礎開展的事后監督評價開始向事中、事前轉移,但受陳舊審計理念影響,審計計劃不精準、審計資源統籌不合理,與實現企業風險預警、過程監督和價值提升的審計價值還有很長的距離。
中央審計委員會成立以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力量,增強審計的監督合力”。這不僅意味著內部審計成為國家大審計體系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意味著加強黨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領導、審計獨立性權威性的提高有了堅實的國家層面保障。
有機遇也有挑戰。“十四五”新時期,科技創新和低碳綠色發展等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這與石化行業現狀存在較為突出的矛盾,對內審部門工作的政治定位和促進企業提升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戰。此外,伴隨著信息化機遇而來的是信息技術應用對于內部審計的挑戰,在傳統型審計資源減少和信息化新型高效審計資源增加的審計資源調整碰撞的同時,因過度依賴信息系統出現思維壁壘和審計的風險增大。
內審工作定位方面,我們結合SWOT分析的結果分為鞏固優勢、彌補劣勢、緊抓機遇、直面挑戰四個方面。
鞏固優勢,定位關鍵。首先是鞏固內審組織架構完善的優勢,提高內部審計參與公司治理的高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價值。其次是加強內審自身改革建設,確保審計的獨立性、促進審計資源質量的提升。
彌補劣勢,刀刃向內。內部劣勢是主觀性內因,是需要首先解決的主要矛盾,需要深刻領會《工作規定》的指導意義,要結合企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求加以解決。一是審計職能定位要從傳統對既定結果評價的“保值性”事后監督轉為以“增值性”評價,建議職能為探索方向的事前、事中監督。二是審計的主要內容要實現資源向貫徹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企業戰略轉型發展的執行方面傾斜,為企業的遠景整體目標實現提供前瞻性、戰略性的審計建議支撐。三是審計的切入點和工作方法,要從依賴于抽樣和經驗開展轉型為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為主要途徑的全面問診。
緊抓機遇,優勢結合。當前,企業信息系統普及處在進一步的整合完善中,內審機構應把握機遇、優勢結合,掌握主動權。一是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出改善建議,促進企業大數據團隊組建、信息資源整合。要克服因缺乏統籌導致信息爆炸等信息系統缺陷,為審計信息化的實操使用和大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奠定基礎。二是提升內部審計大數據應用能力。要充分認識到審計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深刻改變了審計工作方式和審計資源配置方式,內部審計要做到“物有所用、物盡其用”。
直面挑戰,主動化解。新階段新矛盾下,內部審計工作應具有鮮明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圍繞國家在新發展時期的新要求,將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集團黨組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新時期審計工作的基本監督點。二是要矛盾導向、重點突出。要圍繞本企業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風險,將企業的發展規劃、戰略決策、轉型改革、重大風險等作為新時期內審工作的關鍵探索點。

●內審工作要做到常態化監督。 供圖/視覺中國
要當堅守履行監督職能的忠誠衛士。監督職能是審計最基本的職能,是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牢牢堅守的審計定位底線。一是要勇于揭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要能夠把握監督方向。內部審計的監督重點要向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企業重要發展戰略方向、企業重點風險方向轉移。三是要做到常態化監督。
要當善于發揮評價職能的診斷良醫。評價職能作為審計的主要職能之一,是企業內部審計的保值定位向增值定位轉型的重要過渡環節。一是內部審計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發揮評價功能。二是審計評價要適時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三是審計評價的“包容”機制把握,對處于改革探索階段,屬于容錯糾錯免責情況的審計評價要將重點放在問題解決、制度完善的思路方法上來。
要當樂于探索建議職能的參謀助手。內部審計可以充分發揮在公司治理中把握全面、了解全局的優勢,對企業的決策部署、經營改革、管理改革等措施就可行性提出事前建議,在試點運行階段通過審計調查的方式就有效性提出事中建議,逐步摸索為戰略決策提供建議的有效途徑。
要當推動大監督協同共振的聯動主力。審計問題整改和成果轉化,絕不是憑審計部門的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的,關鍵在于“大監督”合力的發揮,內部審計應成為推動大監督協調聯動合力發揮的重要力量。內審部門可聯合紀檢、巡視、財務、企改法律等部門,共同研究揭示問題、糾正問題、成果利用的同頻共振機制,推動審計成果的應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