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素珍
摘? ?要:針對課堂提問的技巧,通過課外精心設計問題,設計提問方法、提問技巧,課內進行實施的研究方式,使課堂提問做到了精準、及時、有趣和有效,通過實施有效提問,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本文探討課堂提問技巧的九點有效做法。
關鍵詞:提問;提問技巧;精準提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課堂提問既講究“巧”,也講究“活”。因此研究課堂提問的技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本文提出如下九種課堂提問方法。
1? 直白性
提出的問題要直白,要讓學生理解問題的真正意義;非必要不要轉彎抹角提問題,也不要提學生不能理解的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問題是直白性的關鍵。比如,有老師問:“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直白的問法是:“反射光線的傳播路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的位置有什么關系?”,這樣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研究光的反射規律,就是研究反射光線的傳播路線。
2? 遞進性
有遞度的提問,是順應學生思維進階的關鍵,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說過“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 因此提問時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是連續的、遞進的,形成階梯式的問題鏈。比如,在進行“歐姆定律”教學時,就必須設計連續的問題:(1)什么是電流?(2)電流的大小與電壓有什么關系?(3)電流的大小與電阻有什么關系?(4)當電壓和電阻都會變化時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5)什么是歐姆定律?學生通過這些遞進問題的解決,對歐姆定律是研究電流大小問題就有深刻認識。
3? 趣味性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說過:“樂趣是人們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東西。”? 因此課堂上所提的問題,必須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并進入思考。問題趣味性的表現有多種形式:一是問題本身有趣,二是提問口氣有趣,三是提問時機有趣,四是提問人有趣。比如,在進行“摩擦力”教學時,提出有趣的問題:“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失去了摩擦力,那會怎樣?”或者腦筋急轉彎式的,抓住時機提問也很有趣,比如問:“一只熊從天上掉下來,重力加速度g最大,請問這是什么熊?”答案是:北極熊,因為北極的g最大。
4? 激發性
所提的問題必須要有激發性,一是要激發學生的斗志,二是要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三是要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英格蘭名星菲里浦斯(Phillips)說過:“什么叫做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因此課堂上所提的問題,有時必須要有難度,讓學優生有失敗感。比如,讓初中生理解:什么是變速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是變速運動?,很多學優生通過思維都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必須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斗志,讓學生從中激發學習潛能。
5? 挑逗性
在學習“運動的相對性”時,提出:“我敢打賭,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誰能找出靜止的物體,他將比愛因斯坦更偉大”,這個問題的提出具有很強的挑逗性,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爭搶回答,教師把他們提出的靜止物體,一個個駁倒。比如,他們說大山是靜止的,老師就問“大山是不是在地球上?地球是否有自轉和公轉?大山是不是要跟著地球轉?”,最后學生不得不接受:“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這個哲學觀。提出具有挑逗性的問題,一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三是抓住初中學生容易激動的情緒,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6? 挑戰性
課堂上提問,有時候要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邁克. 加拂卡(Mai Ke Jia fu Ka)說:“要成功,你必須接受遇到的所有挑戰,不能只接受你喜歡的那些。”? 因此課堂提問也不能一味追求學生喜歡的東西,偶爾要提出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接受挑戰中成長。比如,在進行初中“力和運動”的教學時,提問學生:“物體作什么運動,由什么決定?你能概括出幾種運動的物體的受力情況嗎?” 此類問題對于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挑戰性,學優學生必須通過深刻歸納才能答對部分,因此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鍛煉學生思維深度。
7? 大眾性
課堂提問,大部分問題要顧及全體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是關鍵,是成功教育的追求。因此課堂提問時所提的問題,就必須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使每個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啟發。比如,在進行“運動的相對性”的教學時,讓學生接受了“運動是絕對的” 觀點后,又提出大家熟知的問題:“平時我們說大山是靜止的,難道錯了嗎?” 再引入參照物的概念,使學生接受“靜止是相對的”觀念。
8? 差異性
課堂提問,有時候又要講究差異性,使問題有個性和針對性,因為人是有差異的。大作家佚名(Yi ming)說過:“生來就與眾不同,何必追求要和別人一樣!” 因此,課堂提問,也要講究“和別人不一樣”,也就是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不同靈活度、不同思維度的問題,對于相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也要有不同的問法。比如,對于“浮力產生的原因”,對學優生的問法是:“放進液體中的物體為什么上下表面會產生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是什么?”,而對于學困生則提出:“同一個物體放在空氣中稱和放在液體中稱,為什么有差別?這個差別就是什么?”,學困生無法理解壓力差,但他們基本能理解稱重差,因此對不同層次學生要有不同問法。
9? 啟發性
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永恒話題。美國教育家哈欽斯(Hutchins)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提問的啟發性是啟發性教育的關鍵,也是落實啟發性教育的根本。提出的問題不但能啟發學生暫時的心智,更要能使學生啟發終身。比如,在進行“運動的相對性”教學時,提出:“舉例說明所有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通過學生舉例回答,不僅啟發了學生對“運動的相對性”的完全理解,也對學生今后全面看問題有啟發作用。因此問題的啟發性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提問及時、得當、精準、得法和技巧都是值得教學工作者研究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