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璟 王洪泠 黃志高
摘? ?要: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疫情的催動下,混合式教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凸顯了混合式教學的優勢。不同課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以“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為例,論述實驗課的混合式的基本模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實驗;打點計時器測速義
“互聯網+”概念在2014年提出以來,混合式教學越來越進入人們的視野中。5G時代大背景下,資源信息共享更快捷,這就更有利于混合式教學的開發研究。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疫情下學校被迫停學,根據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口號,各地區高中紛紛開展線上教育工作,為疫情后普及混合式教學起到了很大幫助。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將混合式教學應用在實驗課中將成為必然。下面以“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這一節為例,闡述如何使用混合式教學開展這節課的教學。
1? 傳統實驗課的教學模式與弊端
傳統課程上,先是帶著大家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和公式,接著講解實驗前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熟悉打點計時器的構造、使用,明確實驗步驟等,然后讓大家動手實驗,教師在一旁協助學生,最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
傳統的物理實驗課將物理學科的探究性全部抹殺,就是告訴學生實驗應該怎么做,學生就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這也就是填鴨式教學。同時,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準確,教育改革強調,課堂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傳統課堂完全違背。
2? 淺談混合式教學
2.1? 混合式教學的優點
第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第二,支持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第三,有效互補單一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缺陷,第四,教學評價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1 ]。
2.2? 以“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為例開展混合式教學
2.2.1? 課前
教師活動:瀏覽各個教學視頻網站,精心挑選與本節課實驗內容相關的教學視頻,例如:幾種打點計時器的構造與工作原理、古代和現代測速度常用的方法等。制作小測試,題目難度不應太難,但都要與本節課內容相關,例如:平均速度的計算式,兩種打點計時器等。在學生完成練習后及時公布答案并且結合學生的答題情況設計課上的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說出觀后感,完成測試題,提出疑問。
2.2.2? 課上
教師活動:講解實驗目的,讓同學們圍繞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
設置問題:
(1)選擇哪種打點計時器?為什么?
(2)如何組裝儀器?
(3)實驗時,先接通電源還是先釋放紙帶?為什么?
(4)實驗完成后,紙帶上可以獲得什么信息?如何處理才能得到速度?
(5)分析小車在一段時間內的運動情況。
帶著問題,組織學生在機房中用電腦版虛擬實驗室APP進行實驗,教師在教室中巡視指導,指導并督促實驗進度,就先前給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讓學生掌握以下要點:
(1)會選取配套的實驗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和學生電源,電火花計時器和220 V交流電源),學會組裝。
(2)知道實驗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先釋放紙帶再打開電源,紙帶捋平,復寫紙不要裝反等)。
(3)處理紙帶時,取點跡清晰的點,知道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0.02 s,會用平均速度的知識計算某點的瞬時速度。
(4)知道速度-時間圖象。
學生掌握這些要點后,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中進行線下實驗,在學生進行實驗的時候,教老師從旁協助,及時發現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引導和幫助,督促學生完成實驗測量和實驗報告。布置課后作業,例如:讓學生測量玩具小車的速度、自制滴水計時器等。
學生活動:使用教師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可以和同學討論,也可以咨詢教師,在虛擬實驗APP中完成實驗。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實驗,及時提出問題,掌握教師提出的要點知識。在實物實驗過程中,要遵循實驗室的注意事項,完成實驗,及時填寫實驗報告并上交。完成課后作業。
2.2.3? 課后
教師活動:及時批改實驗報告,總結學生出現的問題,將結果發布在QQ群或微信討論群中,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思考,提出問題和新的見解。針對課后作業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引導,本節課后學生最容易出現疑問的一般集中在以下幾點:
(1)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為什么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2)分析速度時間圖象。
(3)實驗的應用創新。
讓同學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物理走向生活,讓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教師緊扣本節實驗課的重點: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能根據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會用描點法描繪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并從中獲取物理信息;突破難點:處理紙帶的方法,用描點法畫圖象的能力。
學生活動:及時關注教師在交流群里發布的消息,完成課后作業的時候積極思考,存在疑惑的地方發在群里及時討論。將打點計時器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靈活變通運用。
將實驗課進行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重點放在課前視頻的學習、虛擬實驗室的使用和課后線上交流這幾個環節上。課前視頻學習吸收了翻轉課堂的精髓,節省了傳統課堂中講授基礎知識的時間;虛擬實驗室的使用充分利用了現代技術的特點,幫助學生通過設計實驗、云感受實驗操作,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課后線上交流致力于將課堂教學延伸和繼續,利用線上交流的優勢,將傳統一對多的交流模式轉變為多對多,提高教學效率。在踐行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下列事項:
(1)加強監督,跟進學生視頻學習進度;
(2)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包含重難點,保證學生帶著任務學習,防止學生做無用功;
(3)鼓勵所有學生在課后參與線上交流,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感。
2.3? 弊端與不足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這一節內容是選修一的入門,為后面學生學習加速度奠定了基礎。使用混合性教學有很多的優點,也存在弊端,如教師挑選哪些課前視頻最合適,學生的家庭條件是否支持線上學習,在模擬實驗室APP中如何引導學生,如何檢驗將知識運用在生活實際中的程度,怎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等問題仍然存在。
參考文獻:
[1] 王翎.淺析云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J].東方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