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璠

“有時,我覺得大城市比較好,因為在大城市里住會方便、快捷一些。其實這是我小時候的看法,我現在的看法是大南坡村比較好。”在《大南坡》雜志的創刊號上,11歲女孩趙依涵寫下了這段文字。
為什么她喜歡現在的大南坡村呢?因為村子里進行了別出心裁的改造。
這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一個普通鄉村,地處太行山區,緊鄰魏晉竹林七賢吟詠地的云臺風景區,上世紀70年代依靠煤炭開采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當時村子很富,也因此而造就了一定數量的公共建筑,后來隨著資源枯竭,村子走向沒落。2019年,大南坡村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實現了脫貧摘帽,轉年,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文化發掘、社會美育、自然教育、地方營造、建筑景觀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在這里啟動,大南坡自此走上了“美學經濟”的道路。
在修武縣,像大南坡村一樣被美學喚醒、激活的地方還有很多,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編者注:《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對郭鵬進行專訪時,其在修武縣委書記任上)的心愿是:通過美學經濟,讓中國的鄉村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美學產品,讓成為和科技比肩生產力的美在鄉村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他相信2035年的中國鄉村,將成為中國與世界、本土與國際、藝術與生活的紐帶,成為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家園,成為城市里人人向往、安放心靈的故鄉。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修武采訪的幾天里,我們看到這里的招商引資碩果累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也感受到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樣的小城氣質是如何修煉而成的?修武縣域經濟的核心特點是什么?
郭鵬:修武縣是一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但文化、生態、旅游、鄉村資源卻比較豐富的縣域。這幾年,修武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特點,可以用“科技+美學”來概括。科技,用來提振我們的先進制造業;美學,用來提振我們的農業和服務業,特別是文旅、文創的融合發展。也就是說,修武縣域經濟的特點是雙輪驅動先進制造業和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
修武縣對于美學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2016年,修武縣率先在全國提出黨建美學。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在黨建領域創新,就嘗試著對過去的“村隊部”進行一些美學改造,并在黨建標語和字體上進行設計,提煉出“人民至上,共產黨好”這八個字,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既受到了百姓歡迎,也得到了社會認可。2018年,我們提出全域美學,讓修武縣在全域旅游創建中走出了一條新路。2020年,我們提出美學可以引領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全面發展,這一年也是“美學經濟”全面開花結果的一年,以美學為抓手,將美學與縣域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修武初步探索出一套可行的發展模式。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推動美學經濟的過程中,有阻力嗎?
郭鵬:最大的阻力是大家對鄉村的偏見,認為高級感的美學只適合大城市和城市人。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高級感和高品質屬于所有人。我們要堅信每個人,無論身處城鄉,都有審美的需求和能力。
修武縣目前啟動了全民美育計劃,從美學建筑空間、美學教材學習和美學藝術欣賞三個路徑,提升大眾審美能力,調動更多群眾參與本地文化、生態資源的美學變現,共同創富,最終實現修武的跨越式發展。
《小康》·中國小康網: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修武縣的美學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郭鵬:過去我們在鄉村建設中存在著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我們更多地注重生活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資金,卻沒有怎么關注人的現代化。單憑基礎設施的改善是留不住年輕人的,也改變不了很多中西部鄉村逐漸凋敝的趨勢。第二個誤區是我們認為鄉村是不需要美的,只要把硬件提升了,老百姓就愿意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實際上,當千村一面、鄉愁遺失,哪的老百姓都是不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
基于這兩點,我們專門把美學引入到鄉村建設當中,并提煉出了“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1”是以黨建為引領。“3”是以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群眾動員、多元投入為基本手段。第一個“5”是以“鄉村自然風貌、鄉村建筑、鄉村民俗、鄉村產業、鄉村生產生活方式”這五大鄉村文化的美學設計和價值變現為基本途徑。第二個“5”是實現“留住鄉愁、傳承文脈、調動原住民積極性、全民美育和投入產出相對平衡”的五大愿景。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實現的“基本手段”中,您首先強調的就是高層次人才,對于一座縣域小城而言,引進高層次人才困難嗎?
郭鵬:美學賦能的前提是吸引高層次美學人才。2016年以來,修武縣首創縣域美學經濟之路,立足千年古縣、中國長壽之鄉、革命老區和糧食高產區等優勢,引進大批高層次美學人才團隊,這5年當中,我們邀請到的海內外設計師有70多位,涉及建筑、平面、景觀、燈光、內容提煉等領域。
隨著美學人才深入田間地頭,修武縣通過美學賦能,成功激活和變現紅色、鄉村、傳統文化和生態等地緣資源,實現內涵式跨越發展,促進城鄉共同創富,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比如,在整個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實踐中,我們邀請了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左靖,他是整個大南坡村項目的總指導,扮演的角色就是整合所有資源,把大南坡村的在地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面進行提升改造。在藝術策展、平面設計方面,他都提供了很多的人才支撐和操作指導。他還直接在修武實踐了鄉村考現學,大南坡村藝術中心就出自他的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