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江南七怪中的五位在桃花島遇害后,七怪之首柯鎮(zhèn)惡和他們的徒弟郭靖便認定了黃藥師是兇手。
柯鎮(zhèn)惡對郭靖說:“別聽妖人妖女一搭一檔的假撇清,我雖沒有眼珠,但你四師父親口說道:他目睹這老賊害死你二師父,逼死你七……”郭靖不等他說完,便猛向黃藥師撲去??骆?zhèn)惡鐵杖也疾揮而出。
柯鎮(zhèn)惡雙目已盲,偏偏還遇上郭靖這個“沒頭腦”。當郭靖踏上桃花島,見到師父們慘死的現(xiàn)場,不由分說,同樣也把兇手認定為桃花島的島主黃藥師。
柯鎮(zhèn)惡師徒二人所犯的錯誤被稱為“確認偏差”,它是指一旦人們形成先驗信念,就會有意識去尋找支持或者有利于證實自身信念的各種證據(jù),有時甚至會人為地扭曲新證據(jù)。人們在腦中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細節(jié),忽略矛盾的資訊,并加以片面詮釋。
打個比方,有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家修車用的千斤頂不見了,你十分懷疑(或者更確切地說,你“告訴自己”)是鄰居王二偷去了。當然,你也不能平白無故誣陷鄰居,于是去尋找證據(jù)。你開始絞盡腦汁回憶,想起王二的車后輪好像剛剛換過,他以前不常鎖門的車庫最近大門緊鎖,他這幾天好像故意避免和自己照面……沒錯,所有的證據(jù)都有力地指向王二就是那個賊。直到有一天,你在自家的柜子里找到這架千斤頂……
“確認偏差”被稱為所有思維錯誤之父,它就相當于人們腦中的一個過濾器,過濾掉與我們現(xiàn)有觀點自相矛盾的新信息(反駁證據(jù)),只留下自己愿意相信的信息。
換句話說,人們總是更愿意相信那些他們愿意相信的事情。如果人們在潛意識里是支持某種言論的,那么他自然也就更愿意找更多的證據(jù)來證明這一觀點,從而選擇性地忽略那些有可能推翻自己觀點的言論。
當郭靖看到三師父韓寶駒半身伏在棺上,腦門上有著清清楚楚的五個指孔,自言自語:“我親眼見到梅超風已死,天下會使這九陰白骨爪的,除了黃藥師還能有誰?”其實這時郭靖已經(jīng)先入為主認為黃藥師是兇手,他也不反過來想想,人家一代宗師怎么會用這么不入流的招式。
同樣,當郭靖看到四師父南希仁寫了個小小的“十”字,“確認偏差”再次作祟:“四師父,我知道你要寫個‘黃字,你是要寫個‘黃字!”可是,以“十”開頭的字難道只有“黃”嗎?
然而,郭靖對顯而易見的反面證據(jù)卻視而不見。比如他在現(xiàn)場見到一只鞋,鞋底刻著一個“招”字,鞋內(nèi)刻著一個“比”字,他卻將它拋在地下。“比武招親”四個字已經(jīng)告訴他一半,可是他卻全然不去聯(lián)想。
先確定觀點,再去尋找依據(jù),只會導致結果為偽,從而誤導決策,造成損失??骆?zhèn)惡師徒的錯誤,廣泛存在于我們身上。比如在牛市中,人們堅信股市會一直漲下去,于是看到什么樣的新聞都會認為是好消息:經(jīng)濟增長勢頭強勁,意味著公司和家庭財務狀況改善,因此股價和風險資產(chǎn)價格會上升;經(jīng)濟增長放緩,意味著利率降低,因此股價和風險資產(chǎn)的價格也會上升……所有的消息都能轉化成利好。然而當股市突然暴跌時,很多之前自信滿滿的股民叫苦不迭。
當柯鎮(zhèn)惡最后在鐵槍廟了解到事情真相,后悔不已,他大罵自己和郭靖:“你是小糊涂,我是老糊涂!”那么,我們?nèi)绾伪苊狻按_認偏差”的發(fā)生呢?
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提出了解決“確認偏差”的唯一途徑——尋找與它不一致的所有信息,這一過程也被稱作“證偽”。所以在證實我們觀點的時候,可以采用逆向思維,也就是證偽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法證偽自己的觀點,那就可以大膽采取行動了。生物學家達爾文就經(jīng)常尋找證偽證據(jù),每當遇到一個似乎與進化論相悖的證據(jù)時,他總會記下來,試圖弄明白它是否具備合理性。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