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藝




摘 要: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發生了巨大的革新。伴隨科技帶來的經濟模式的巨大變革,思維模式的發展更加不可控。針對網絡流行語這種特殊文化現象在視覺設計中的表現,分析其現實意義,探討多樣的視覺表現語言,并結合插畫設計進行具體的應用表達,其目的是通過網絡流行語的視覺語言轉化,增加大眾對其進一步的解讀與理解,并引起觀者對當前網絡文化環境的思考。通過自身對諾曼情感化三個層面的理解使其與插畫設計相結合,增加部分交互語言形式,進一步拓展抽象主題的視覺語言轉化形式。
關鍵詞:網絡流行詞語;設計轉化;插畫設計
一、網絡流行文化下的從眾心理體現
在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每一種信息的背后都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觀念,是非對錯在多方利益的引導下難以分辨,信息的全貌也往往沒有被展現。這時,從眾心理和行為應運而生,例如: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平臺,人們在瀏覽過程中對信息的獲取多數來源于微博官方賬號的信息發布,而對這些信息的判斷與識別則更多跟從于部分“大V”的觀點。在這種逐漸滋生的從眾心理的影響下,網絡易于傳播的特點也影響了許多新型傳播形式的出現,對于公眾而言,獲取信息與認知信息的渠道則更為簡單化,所以公眾在認知信息的程度上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網絡流行詞語的含義與內容
(一)網絡流行詞語的含義及內容
網絡流行詞語是指在網絡文化迅速發展的數字化大背景下,在特定網絡文化氛圍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含義的網絡詞匯,其多是由日常傳統的詞語進行形變、音變、意變所得。網絡流行詞語總是伴隨著一段時間內的流行文化背景,借助快速傳播的網絡媒介,達到在短時間內為大多數人熟知的效果。具有時效性強、流通廣泛、接受面廣、使用頻率高的特點。
盤點2019年網絡流行詞語,有以短視頻段子或口頭禪被人們熟知的,例如臭弟弟、奧利給、可、害等;有流行節目或流行歌曲廣為人知后出現的,例如C位、帶節奏、鎖cp、轉發這條錦鯉、涼涼等;更有當紅焦點人物衍生出來的,例如村花、OMG、買它等。另外,以“檸檬精”“酸菜魚”“綠茶”“雙標狗”“上分狗”“鴿子精”為代表的詞語,體現了人們對身外事所描述出的中性詞匯向著對自身及他人行為總結出的貶義詞匯的轉變,并在運用過程中,以擬人的手法進行娛樂化表達。
(二)網絡流行詞語形象設計的意義
本文通過對當前網絡流行詞語的釋義及其背后的行為邏輯的分析,充分了解并深挖其背后的特定人群的心理狀態及共通的情緒,營造特定場景,設計特定形象,通過更為直觀的視覺語言對觀者進行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引導人們對當前網絡環境背后所掩蓋的社會文化現象及公眾共有的心理狀態進行反思。例如,2015年11月17日,《牛津詞典》首次將當年年度詞語頒布給了一個表情符號——“Face with Tears of Joy”,即網絡常用表情“笑cry”的小黃臉,這個表情是栗田穣崇根據網絡上一種“哭笑不得”的文化潮流創作出來的,這個表情受到廣大網民歡迎的大部分原因則是其在本質上反映了當前網絡文化背后廣大年輕網民自嘲的精神與心理狀態。這個案例的成功恰恰是對人們心理狀態共性的捕捉并對其進行解構與圖像語言表達后對其語言表意缺陷的彌補,故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頗受人們歡迎。由于其結合當前社會流行文化及社會流行事件,在網友的思維中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記憶點。
三、網絡詞語抽象形象在插畫設計中的
具體體現
(一)網絡流行詞語在插畫設計中的形象轉化
David Read Johnson曾經說:“要傳達思想及觀念,語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傳達情感,繪畫則是最好的方法?!眻D像作為最直觀的視覺載體,在信息傳達的過程中往往最為直接且聯想空間更廣。網絡流行詞語往往是以簡單的短詞句表達其背后的故事及抽象概念。藝術自身就是一種圖形創作。并不是所有的決定因素或特征都已經實現,其中一些是潛在的。在對網絡流行詞語進行插畫創作的過程中,對參與者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自我”,它強調一種切身體驗的代入感。在創作與欣賞的過程中,都需要創作者與參與者同其自身理解與經驗相結合,而在插畫創作的過程中,每個形態都在表達想法,每個線條都在反映心態,任何視覺要素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二)網絡流行詞語插畫設計的視覺認知分析
本文選取“酸菜魚”“檸檬精”“雙標狗”“鴿子精”等被大眾從自身情緒出發進行總結的網絡流行詞語,進行插畫設計,通過設定特有的時間故事背景,結合網絡流行詞語的特殊含義進行形象設計,運用比喻、象征、聯想等手法對其進行繪制,并通過色彩、構圖、線條等多方面要素對網絡流行詞語的插畫設計進行視覺認知分析。
色彩往往通過對視覺的刺激,從而對心理產生影響。深色物體讓人感覺很重,淺色物體會讓人感覺很輕;冷色讓人感到嚴肅與焦慮,暖色則會更加溫暖和輕松。不同純度與明度的色彩都會對視覺產生不同效果的刺激作用,純度更高、對比更強烈的畫面往往在第一視覺上更抓人眼球,但也會使畫面顯得更加焦慮緊張。在對網絡流行詞語的插畫設計中,由于設定的特殊背景為網絡時代下的未來世界,整體風格基調偏未來主義。以“酸菜魚”的形象設計為例,在顏色的選取上,其背景的顏色選用了純度較高、亮度較低的鈷藍色,輔之以暗紫色進行背景紋理的處理,使整體畫面的基調偏未來感與科技感。也很好地將背景的色彩沉淀在畫面最后面,更適合突出主體形象。
構圖和情感在畫面中的表達有著直接的關系,主觀的情感狀態是通過客觀的可視化元素傳遞出來的。在創作中,以場景版“酸菜魚”的畫面構圖為例,由于“酸菜魚”背后體現的是當代年輕人缺乏自信、間接性頹廢的心理狀態,故而在畫面構圖中采用豎構圖的形式,將場景擬定在“破舊”的未來網絡化廚房中。由前至后,由傾斜式家具置于前方并逐漸將場景向后推進,使觀者產生一種“走進”的代入感。隨著視線轉移至右側光線的透窗而入,最終以主體形象“酸菜魚”黯淡頹廢的狀態吸引視線并點明主題。而在其左上角餐具的凌亂細節更突顯出整體環境的頹廢之色。整個畫面呈現三角形的構圖,畫面布局穩定且搭配色彩的使用突顯層次感,使觀者在欣賞過程中具有代入狀態,從而體會到情感的共鳴與自我情感經驗的出現。
四、結 語
伴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網絡流行詞語逐漸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其詼諧的語言形式,已經同口頭通俗用語一樣成為生活用語的一部分。它的來源是依托于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被高速傳播的時事熱點、公眾人物、流行文化等。本文從網絡流行詞語的含義及內容出發,分析其出現的社會文化背景,通過資料收集及調查研究提出針對其視覺轉化的創作要素建議。由于當前使用網絡交流的人群大多為年輕人群,伴隨著巨大的社會生活壓力,其心理狀態也必然受到影響。插畫藝術作為影響情緒的一種形式,更易將網絡流行詞語背后的網絡文化傳遞開來。本文以“酸菜魚”等網絡流行詞語為例,對其進行插畫形式的視覺語言轉化,分析其畫面組成因素及構成形式,以此研究對此類網絡流行詞語進行更具吸引力的視覺轉化的呈現方式。
參考文獻
[1] 雷德侯著,黨晟譯.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a.三聯書店,2012.
[2] 李倩.治愈系插畫研究.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
[3] 艾倫·梅爾.插畫視覺語言.浙江攝影出版社,2018.
[4] 趙玲,張靜.微博用戶的從眾行為特性與影響研究.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3.
[5] 許禮賢,劉永清,張昊.文字設計在中國.三度出版有限公司,2019.
[6] Darrel,Ress著,趙東蕾譯.如何成為一名插畫師.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7] 高橋善丸著.字體怡人.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8] 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9] 樸相姬,李智善.去倫敦上插畫課.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
[10] 王慧萍.怪物考.湖北美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