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雯
錨定打造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蘇州樣板”這一目標,蘇州自貿片區持續營造活躍的金融創新氛圍,不斷提升區域金融中心高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近日,2021年蘇州自貿片區金融創新獎評選結果出爐,24家實踐在金融開放創新、金融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環境建設一線的金融機構及相關單位脫穎而出。
自今年金融創新獎評選啟動以來,園區共收到來自32家機構的52個申報項目。結合新階段園區金融發展的重點任務,此次評選優化獎項設置,最終評選出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獎7個、金融科技創新獎6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獎8個、金融環境建設創新獎3個。這些獲獎項目分布領域廣泛,創新亮點突出,進一步凝聚起推動蘇州自貿片區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金色力量”。
盤活要素
探索金融開放創新路徑
蘇州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自覺擔負起“探路、引領、突圍”的使命責任,持續推動金融高質量集聚發展,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此次獲評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獎的項目圍繞貿易便利化、產業創新、人才服務等方面做了諸多探索。
去年年底,園區第1期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成為江蘇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也是全國首單生物醫藥行業專項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實現知識產權價值變現。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批受益企業之一,作為一家輕資產科技型企業,為真生物雖然擁有100多項發明專利,卻常被債權融資擋在門外,依托該產品,公司的2項發明專利被納入資產包,成功融資500萬元,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
如果說知識產權證券化給了企業“真金白銀”的幫助,那么暢通跨境金融渠道則能為企業盤活更多的創新要素。三井住友銀行蘇州工業園區支行推出蘇州自貿片區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綜合解決方案,趁著蘇州自貿片區的春風給企業帶去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不僅節省了企業的腳底成本,更提高了銀行的處理效率。
深化融合
提升金融科技服務能級
從兩人連續六天進行現場巡檢,到遠程實時連線智慧巡檢。蘇州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智能租后管理平臺解放了人力,更迎來了精細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來,如何實現租賃物的有效監管是整個融資租賃行業面臨的普遍性挑戰,蘇州金租公司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搭建創新金融平臺,探索資產管理創新服務模式。智能租后數字化管理平臺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助力公司租賃資產數字化管理、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創新實現租賃物權監管方式的同時,進一步以租賃為紐帶深化與其他行業資源有效整合,通過逐步引入跨行業數字化升級服務,提升公司整體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探索“租賃+”綜合性金融創新產業服務模式。
深化金融與科技“聯姻”,園區持續推動金融科技服務能級的提升。位于園區的蘇州金融科技創新中心正加速發展成為“聚人才、話合作、謀開放、育生態”的金融科技樞紐,該中心由園區管委會與蘇州銀行合作共建,旨在建設內外融合的創新研發機制,加強行業前沿項目創新孵化,構建多方互融的金融科技產業生態。
成立幾個月來,蘇州金融科技創新中心作為金融科技生態標桿的定位已初現成效。金融科技創新方面,Su-Pay項目成功入選監管沙盒,持續創優境外人士在蘇營商和居住環境;聯合實驗室建設方面,已完成8個實驗室場景落地,并與華為、博納訊動、紙貴科技等十余家企業達成合作;展示中心運營方面,已有15家金融機構、50余家科技企業參展,展示內容覆蓋7個前沿技術領域、40余個應用場景。
服務實體
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自2006年起,園區就聚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聚焦發展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及新型療法三大重點領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目前生物醫藥綜合競爭力攀升至全國第二,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產業提質增效的背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愈發凸顯。
今年上半年,蘇州元聯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攜手園豐資本,聯合打造國內首支產業引導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采用不動產基金模式助力園區開發及招商,解決產業化落地階段大量載體的建設需求。項目通過高周轉、專業化、創新型的基金模式,充分整合各參與方優勢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為初創期科技企業注入更多“源頭活水”,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創新推出“科創貸”投貸聯動創新產品,重點支持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芯片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通過“債權+股權”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制”服務,有效解決科技企業創業初期的融資難題。截至目前,寧波銀行蘇州分行已通過科創貸累計服務園區科技型企業80家,累計投放貸款3.5億元。
協同發展
共創優質金融環境
金雞湖畔,金色浪潮涌動。截至目前,園區已集聚各類金融、準金融機構約1200家,實現超90%的銀行分行和近80%的保險分公司落戶,成為全省外資集聚度最高、金融機構種類最全、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在風景如畫的東沙湖基金小鎮,236家投資管理團隊入駐,設立基金445只,7家債權融資機構入駐,累計基金規模達2572.28億元,“資本集聚到東沙湖、小鎮輻射帶動全中國”的良性循環發展局面正逐步形成。蘇州工業園區沙湖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圍繞東沙湖基金小鎮運營及管理開展不竭的創新實踐,尤其是近年來,通過更完善私募基金產業政策體系、更多維度的小鎮服務體系、更有效的資本連接平臺吸引了眾多頭部機構,同時升級現有服務體系,塑造一流營商生態,規范私募基金的運營發展,嚴控非法金融。
優質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成熟的金融市場和穩定的金融環境,但活躍的金融市場也會帶來金融糾紛的不斷增長。作為全省首家組建金融審判庭的基層法院,園區法院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糾紛協同治理新模式,構建金融糾紛協同治理數字化平臺,為園區金融發展打造法治化新生態,保障區域金融資本“活水”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