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他從一名機械維修鉗工逐步成長為企業依賴的技能大師,為企業生產助力轉型發揮重要作用。工作以來,他潛心于各項機械技術,從國企到外企,實現了多工種、多技能的跨越,在“精密制造、數控加工編程與應用、機械裝調”等專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先后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顧星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江蘇省產業教授、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技術能手、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蘇州時代工匠、蘇州市青年首席技師、園區高技能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申報專利17項,專業論文6篇,出版專業技能指導書籍2部,完成企業重大技改項目30余項。
他就是顧星。蘇州市職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師、蘇州市技師協會副會長、蘇州工業園區產業工程師(技師)協會理事、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產業教授、園區培訓管理中心藍鷹技能訓練營技能導師……雖有眾多閃耀的頭銜,顧星在接受采訪時卻一直強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
30年,助力企業生產轉型升級
顧星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1989年參加工作,先后在國企、私企和外企從事機械維修、機械制造、模具、裝備類開發和制造等工作。尤其是在樓氏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研發部的高要求下,練就了高超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唯有高超的技術能力,我們中國的技能人才能贏得世界的信任和尊重。”這是顧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顧星帶領團隊進行超粘性散熱片分離技術的研發工作,制造出完善的自動化分離設備,解決了超粘性散熱片的自動分離難題,分離合格率達到了99.8%,在生產成本控制上以及自動化生產設備研發提供了有力保障;他還帶領團隊進行三菱PLC分揀實訓工作臺的設計、制造和裝配,滿足了企業機電技能人才多方位技能訓練的需求。在對公司內部技能人員進行訓練、培訓的同時,還將該設備應用到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當中去,為社會培訓相關技能人才300余人次,達到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針對EC-010產品模具沖出的細微凸臺尺寸不穩定,備品備件消耗異常的情況,顧星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敢于對洋模具開刀,增添相應的模具零件運動終止機構,使產品的凸臺尺寸穩定,產品良品率也從50%提高到了99.8%,滿足了生產要求。
在公司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行產品生產裝備全面自動化革新,顧星帶領團隊為公司制造了9臺自動測試機,使原來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變成為自動化生產。每年為企業節約人力和制造成本近250000美元,保持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還獲得了公司最高獎項——總裁獎。
不只滿足于“熟能生巧”
顧星從鉗工做起,經歷多個一線技能崗位,成長為一名擁有多工種的技能多面手,但他不滿足于“熟能生巧”,還將技能技術轉化為發明成果,工作期間陸續總結發表多篇專業實用性技術文章,總結經驗并出版專業工夾器具應用實例參考書籍二冊,2019年來又陸續申請了15項專利。
依托國家級顧星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顧星經常主動匯集業內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多方位的技術交流、技術沙龍、技術討論等活動,主動把優秀的技能和經驗傳授給周邊的技工,并組織業內專技人才一起為地方企業排憂解難,助力企業生產研發。
如今的顧星投身到蘇州市職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從事科技研發、企業生產幫扶和一線技能教育、技術傳承、以師帶徒等方面的工作。在學校的倡導和支持下,他用自己在企業練就的技術和積累的經驗,幫助地方企業解決各種生產中的疑難雜癥;他收徒傳技,為企業技能人才成長發揮引領性作用,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新型技能人才。同時他緊密聯系技工學校和社會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參與到技能傳承工作中,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
不僅要埋頭苦干,更要學會抬頭創新
在顧星看來,當下許多企業都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需要更多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且具備綜合素質的勞動大軍,新時代的技能人才不僅要埋頭苦干,更要學會抬頭創新。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動城市發展的扎實底氣,也是托舉非凡園區的關鍵力量。
“從一片低洼地,到一座創新城,園區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使用和服務工作體系,讓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在這里集聚。企業要發展,就一定會走向自動化、智能化,這樣才能更有生命力。而自動化、智能化的廣泛應用也更依賴于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技能人才引領著產業人才需求方向,是勞動者的榜樣,支撐著地方產業的發展和成長。”
在園區的這么多年中,顧星獲得了耀眼的“成績單”,他愛園區,不僅僅因為這里是他的家鄉,還因為園區現代產業環境土壤的肥沃以及人才資源的可持續。
多年來,園區通過高技能人才培育、選拔、評價、使用和激勵,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培育體系、以競賽為主導的高技能人才選拔體系和以能力評價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成長體系。
“一個人的能力再高,相對行業和社會來說,只是滄海一粟。踏實工作,追求自我認知能力的不斷完善,方能體現工匠精神的初衷。我們所有的技能人才要一起努力,為園區的進一步發展,為蘇州的美好建設而努力。”顧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