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茸
日前,位于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的蘇州貝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胚胎植入前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這一突破,拿到了2021年度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科技創新項目政策性資助首批市級資金300萬元的頂格資助。像貝康醫療一樣聚焦新藥創制、高端醫療器械和前沿生物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園區數不勝數。
作為蘇州“一號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從0到1,1再到100的這場蛻變中竭盡全力,打了一場漂亮的硬仗。蘇州工業園區是蘇州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核心區。伴隨著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提速,生物醫藥產業就像一顆生機勃發的種子,不斷蓄勢聚力成長,迅速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風起湖畔,勢如破竹的成長
比起歐美發達國家,或是國內先行地區,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起步不算早,但這位可以說是“零基礎”的晚輩起勢快,成長迅速。2006年3月,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2017年更名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破土動工,2007年6月舉行開園典禮;2007年底,該園成為“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的核心區域;2008年,名列全球十大研究學院榜首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向園區拋來了橄欖枝,將園區作為亞洲唯一的分會場;2020年,西交利物浦大學成立藥學院,為園區生物醫藥產業、不斷輸送著新銳力量。
瞄準國際一流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的目標,在園區一場又一場與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對話中,讓獨墅湖畔涌起一波又一波的智慧浪潮。十五年間,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知名生物科技領域專家學者、創新創業團隊,帶著理想和信念云集園區,并在生物科技領域深耕扎根。
從2008年園區僅有規模以上企業10家、產值31.2億元,到如今集聚18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15000多名高層次人才,生物醫藥總產值年內首超1000億元,不斷刷新著紀錄。
多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持續保持著20%以上增速。近三年來,園區生物醫藥創新型龍頭企業數量、創新型人才規模、獲批生物創新藥臨床批件數量等五項指標更是均占全國20%以上。2020年,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蟬聯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全國第一。這個原本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默默無聞的地方,在短短十五年里,攀登到了全國領軍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高度,成長之迅速,勢如破竹。
轉型在路上,從單純研發到全面開花
如今,隨著信迪利單抗、卡瑞利珠單抗、澤布替尼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磅新藥陸續推出,園區的創新藥研發正從大規模研發臨床進入大批量生產上市階段。迄今為止,園區累計18款新藥獲批上市銷售,66個項目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支持。園區已成為國內新藥研發的領跑者。
在全球生物制藥市場與研發中,單克隆抗體藥物是最重要的品類之一,因其具備特異性高、靶向性強和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受到了諸多國際藥企青睞。2020年10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受理了PD-1單克隆抗體達伯舒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用于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藥上市申請,這是由信達生物制藥集團和美國禮來制藥集團聯合開發的創新藥物。
這一聯手創新讓我們看到了園區在這條賽道上的驚人實力,目前全國4款國產治療癌癥的PD-1單抗中,就有3款在園區研發或生產。
十五年的風起云涌,潮起水漲。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形成了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業集群。在聚光燈下,我們看到園區的生物醫藥企業由單純研發,向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面商業化科技企業轉型。
前不久,百濟神州蘇州創新藥物產業化基地在園區開工建設。百濟神州創始人歐雷強表示:“在園區新建產業化基地,是百濟神州加速全球產業化布局、提升自主生產能力、構建穩定供應體系的重大舉措。日前,公司第三款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百匯澤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上市批準,預計到年底還將有12款藥物實現商業化。”
專業服務,為企業創新充滿電量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有個可愛的別名——“B村”,這是入駐企業給它的昵稱,由產業園英文名BioBAY演變而來。“B村”里有著一群專業的“店小二”,為其中成百上千的“客官”們服務著。
2007年,“B村”最早竣工了兩棟大樓,十幾家公司作為第一批“客官”進駐。到如今,“B村”以專注、聯合、創新的態度,將全球的資本、人才、科技等各方面的資源完美拼接在一起,努力構建起了全球最好的生物產業生態圈,吸引了1800多位“客官”的常住。
“園區從一開始由‘招商引資’轉變為‘招才引智’模式,選取一批瞄準細分領域前沿技術、具備較強自主創新實力的團隊進駐。”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說。園區要建設一個產業,就會緊盯這個產業前沿,提前謀劃相應的配套服務,做好一個專業的“店小二”。
企業創新是需要充電的,尤其是創業過程艱苦的生物醫藥企業。為此,“B村”的“店小二”們積極打造公共實驗室等服務平臺,減少企業前期投入,又持續推出人才、金融等政策的創新組合拳,全面營造創新“軟環境”。
任何一個產業要真正實現發展,一定要成行成市。今年5月27日,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三期A區正式開園,首批14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主要集中在創新藥研發、新一代疫苗與核酸藥物、細胞療法、高端醫療器械等當下熱門領域。
有集聚更能有創新。和同行攜手發展,有序競爭,行業發展才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而讓這一個個“活水源頭”充滿創新的電量,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則要踏準行業節拍,大力推進專業性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如今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鏈聯盟等創新平臺也紛紛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既為促進和承接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整體布局贏得了先機。
創新資源配置,讓生物醫藥持續“高光”表現
開放創新一直是園區的底色,以開放合作厚植新優勢。近年來,園區的藥企之間、藥企和大學、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顯著加強,新的合作方式層出不窮。
今年以來,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喜訊不斷。前不久,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的“中聯元聯-前海開源-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總規模達26.5億元,這是全國首單完成發行的生物醫藥產業園類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項目;而園區科技領軍人才企業蘇州同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推動同心醫療自主研發的心室輔助裝置(VAD)在國內的持續臨床研究和商業化,實現同心醫療在全球商業化戰略布局……
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和認可,得益于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多年來持續搭建和布局的完善資本平臺。從2012年起,產業園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股知名行業風投機構,總計投資額近10億元,投資項目超過300個。同時,產業園還參與發起了關注中早期創業項目的產業基金,已投資超過90個創新項目,為園內創新企業“雪中送炭”,共同推動蘇州當地及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現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已達17家,此外還有20家企業已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籌備上市。在融資方面,園區企業融資總額已超500億元人民幣。
如今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啟了服務型商務合作交易平臺的搭建,一方面能促進園內初創公司高效創新,另一方面能滿足大企業借助交易豐富產品線的需求。2020年8月底,江蘇自貿區落地園區,隨即蘇州自貿片區推出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有效解決生物醫藥企業研發過程中面臨的“無醫療器械注冊證進口難”問題,通過打通研發供應鏈,從“生命源頭”支持企業創新。在藥物研發領域,產業園內企業信達生物與亞盛醫藥就股權投資、產品管線等多個層面達成2.45億美元的戰略合作,此次合作開創了中國藥企攜手創藥惠民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在未來,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聚焦國際前沿領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為生物醫藥產業積極營造更優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全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