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
本技術指導意見適用于聯合收割機、分段式割曬機的水稻收獲作業。在一定區域內,水稻品種及種植模式應盡量規范一致,作物生長及田塊條件適于機械化收獲。機手應提前檢查調試好機具,確定適宜收獲期,嚴格按照作業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減少收獲環節損失。
作業前要保持機具良好工作狀態,預防和減少作業故障,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
1.機具檢查作業季節開始前要依據產品使用說明書對聯合收割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與保養,確保機具在整個收獲期能正常工作。檢查清理散熱器,將散熱器上的草屑、灰塵清理干凈,防止散熱器堵塞,引起發動機過熱、水箱溫度過高,應在每個工作班次間隙及時清理。檢查空氣濾清器,每次作業前檢查空氣濾清器濾網堵塞情況,做必要清理。檢查割臺、輸送帶及傳動軸等運動及連接部分的緊固件和連接件,防止松動。檢查各潤滑油、冷卻液是否需要補充。檢查各運轉部件及升降系統是否工作正常。檢查和調整各傳動皮帶的張緊度,防止作業時皮帶過度張緊或過松打滑。檢查攪龍箱體、糧倉連接部、振動篩周邊等密封性,防止連接部間隙增大或密封條破損導致漏糧。檢查脫粒齒、凹板篩是否過度磨損。
2.試割正式開始作業前要進行試割。試割作業行進距離以30米左右為宜,根據作物、田塊的條件確定適合的作業速度,對照作業質量標準仔細檢測試割效果(損失率、含雜率和破碎率),并以此為依據對相應部件(如風機進風口開度、振動篩篩片角度、脫粒間隙、撥禾輪位置、半喂入式收割機的喂入深淺、全喂入式收割機的收割高度等)位置及參數進行調整。調整后再進行試割并檢測,直至達到質量標準為止。作物品種、田塊條件有變化時要重新試割和調試機具。
準確判斷確定適宜收獲期,防止過早或過遲收獲造成脫粒清選損失或割臺損失增加。
1.根據水稻生長特征判斷確定水稻的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較為適宜收獲,此時稻谷籽粒含水量15%~28%。一般認為,谷殼變黃、籽粒變硬、水分適宜、不易破碎時標志著水稻進入完熟期。水稻分段式割曬機作業一般適宜在蠟熟期進行。
2.根據稻穗外部形態判斷確定谷粒全部變硬,多數穗穎殼變黃,穗軸上干下黃,有70%的枝梗已干枯,水稻黃化完熟率95%以上,說明谷粒已經充實飽滿,此時應進行收獲。在易發生自然災害或復種指數較高的地區,為搶時間,可提前至九成熟時開始收獲。
3.根據生長時間判斷確定南方早秈稻適宜收獲期為齊穗后25~30天,中秈稻為齊穗后30~35天,晚秈稻為齊穗后35~40天,中晚粳稻為齊穗后40~45天;北方單季稻區齊穗后45~50天收獲。
水稻聯合收割機收作業時,應嚴格按表1中的作業質量標準執行。
表1 水稻聯合收割機作業質量標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