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涵,黃國芝
(1.北京交通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北京 100044;2.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藝術系,哈爾濱 150028)
在我國高速鐵路視覺功能和視覺文化的建設中,標準化和整體性是其設計原則和實踐目標。但在主題化的北京—張家口高速鐵路(簡稱:京張高鐵)車站視覺系統設計實踐中,在遵循一般性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還應將地域文化進行歸納性提取,使之融入到車站導視系統中,營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出行環境,以此來加強旅客對車站的感知。為此,本文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設計方案,旨在改善既有高鐵視覺同質化現象,讓高鐵車站融入地方生活,使高鐵文化進入城市文脈。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特定人群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總和”[1]。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沉淀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既體現在各地區不同的建筑、服裝、飲食等物質方面,也體現在風俗、禮儀、宗教等精神方面。方方面面的地域文化表征都可以作為高鐵車站視覺呈現系統的來源。
地域文化具有3 個基本性質。
(1)區位獨特性,即某種地域文化在區位空間上區別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屬性。在地理跨度較大的區位空間中會生發出不同結構、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質的地域文化。
(2)歷史獨特性。歷史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必要條件,每個地方誕生過的名人和發生過的大事構成了地域性的獨特歷史。
(3)文化獨特性。地域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和地域屬性的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內涵和表征上的獨特性。“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和繁榮,不僅是當地人生命存在力求保持和優化的要求,而且是共同文化體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和內在要求”[2]。
因此,地域文化既是一個地區有別于其他地區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的重要體現。
地方性知識和標志性文化是將地域文化轉化為可調用的視覺元素和審美資源的兩個重要的路徑入口。地方性知識意味著“一地方所獨享的知識文化體系,是由此地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發展過程中所自主生產、享用和傳遞的知識體系,與此地人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及其歷史密不可分”[3]。這就要求文化的研究者或挪用者進入地方性知識所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內部,在參與式觀察中理解地域文化的真相,并從中獲取當地文化的整體經驗。
標志性文化是地方性知識的實踐環節,主要是指“在地方民俗文化中,某些事象顯得特別重要和饒有深意,體現出當地民眾生存發展的適應與創造能力,也證實著當地民眾與外部世界交往的經歷,因而成為群體自我認同,并展示于外人的事象”[4]。標志性文化反映本地區獨特的歷史進程,體現本地區民眾的群體性格,影響本地區民眾的生活方式。它是眾多地域文化中最為突出的典型而具體的文化事象,通過對它的提取和轉化,能夠獲得更具說服力和文化認同感的視覺符號。
地方性知識是內涵基礎,標志性文化是符號表征,標志性文化與地方性知識形成了一種互證關系。在文化實踐中,地方性知識是標志性文化的內容基礎和認識基礎,標志性文化是地方性知識的集中呈現。標志性文化的提取,有利于信息的過濾和意義的凝聚,而地方性知識可以解釋并支撐標志性文化的內涵和合法性。在鐵路車站文化的營造中,準確提取和運用標志性文化,是車站特色視覺設計的關鍵要素。
京張高鐵是我國目前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鐵路,也是北京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簡稱:冬奧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按照鐵路導向標識系統的總體要求,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的標識采用圖形、中文、英文和箭頭相結合的形式來呈現。色彩方面,進站類標識圖底為藍色,出站類標識圖底為綠色,服務類標識圖底為白色。圖形符號方面,采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5]中規定的圖形符號。文字方面,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呈現,除了站房屋頂站名采用隸書之外,其他中文字體均采用漢儀中黑簡體,英文字體及數字采用Arial 字體,使整個導視系統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和標準性。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各界對京張高鐵車站的視覺呈現形式也有了新的期待。統一化和標準化的視覺應用固然是形象整體性的保障,但這種整體性在主題活動中就會顯得缺乏地方特色。因此,協調好視覺符號與城市文脈的關系,是解決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同質化現象的方法,也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車站導視系統設計的重點。可以借鑒西安地鐵4 號線對站名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文圖互釋,如圖1 所示[6]。其圖形內容與所在站點形象緊密聯系,字體則采用溫潤飽滿的顏體書法字體,取自西安碑林,在提高識別性的同時也突出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特點,向公眾展示了其獨特的地域文化。

圖1 西安地鐵4 號線圖文結合站名示例
結合京張高鐵的實際情況,北京冬奧會期間,需要結合車站所在地,融入其地域文化,增強城市文脈與高鐵之間的聯結,實現導視系統對視覺文化的隱性傳達,從而加強人們對鐵路與城市文化聯結性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的設計還應該遵循功能性、審美性和文化性原則。
功能性是車站導視系統的第一要素。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根據功能屬性不同,其標識分為定位標識、引導標識、服務標識和管理標識。
(1)定位標識:主要用于幫助旅客在車站環境中辨別不同的場所、了解公共設施。
(2)引導標識:指具有指向功能的標識,通過易識別的視覺符號,引導旅客快速、準確到達目的地。
(3)服務標識:為旅客提供客運車站信息服務的標識,主要解決旅客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4)管理標識:一般情況下表示應當注意的項目,其可以規范旅客行為,使旅客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責任義務和個人安全等。
各類導視要素的整合與連接是發揮導視系統功能性作用的關鍵。
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設計應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從京張高鐵沿線已有的審美事象中尋找素材,提取標志性美學因子,用現代的設計手段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價值,讓傳統的審美基因在當代的高鐵設施中得到活化利用。在系統設計中,其色彩配置、圖案轉譯、字體設計等視覺元素都應與京張高鐵沿線文化緊密相連,從而形成兼具現代審美和文化底蘊的視覺藝術。
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文化性原則是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設計需要著力提升的關鍵點。在導視系統中,融入地域性關鍵文化,有助于高鐵文化與城市文化有機結合,有利于地方民眾對高鐵文化認同與地方文化自信的雙向增強。
國外一些國家在軌道交通文化導視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可借鑒之處。例如,日本愛知縣的磁浮鐵路,其為2005 年日本世博會的主要線路。在該線路中,設計師為每個站點都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圖形符號,如圖2 所示[7]。由于東部丘陵線沿線途徑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對戰的古戰場,因此,車站標識的圖形符號便以戰國武將的家徽圖形為創作原本,這種巧妙融入地方文化的圖形設計為來自不同地域的乘客傳遞了深具文化性的信息暗示,它不僅具有功能性和審美性,更是借助文化的挖掘,塑造出整條線路的軌道文化特色。

圖2 日本東部丘陵線沿線站點圖標
與東部丘陵線相映襯,在小田急線的登戶車站,其導視標識被設計為廣受人們喜愛的經典卡通人物哆啦A 夢(機器貓)的圖形特征。這是因為登戶站與哆啦A 夢主題博物館(藤子不二雄博物館)相連,通過這種文化借用的方式,從車站開始就將旅客引入到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提供了一種整體的站—城聯動的文化空間體驗,如圖3 所示[8]。

圖3 小田急線登戶車站站名標識牌
與日本的登戶站相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貝拉阿特(Bella Artes)地鐵站也是連接城市美術館的車站,設計師蘭斯·維曼(Lance Wyman)將其導視標識設計為抽象剪紙符號,既體現出地點信息,又彰顯了墨西哥的民間文化特色,如圖4 所示[9]。

圖4 Bella Artes 站美術館形象的符號
對于京張高鐵所屬地域而言,京張地區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通過對其標志性文化事象進行田野調查和系統化分析,提練出視覺文化要素,并進行現代圖形語言的視覺化轉譯,便能夠得出有特色的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方案。在后期的實踐過程中,合理利用聲、光、電效果和數字化呈現技術,將文化元素與高鐵車站的現代化設施進行結合,打造出符合新時代中國高鐵精神的軟性配套視覺設施。其不僅能夠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傳遞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學精神,也能夠在后冬奧時期為京張高鐵旅客提供持續性的文化體驗。
地域文化在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中的應用流程,如圖5 所示。

圖5 地域文化在京張高鐵導視系統中的應用流程
(1)利用多種渠道,采用多種方法,析取出利于擴展和使用的區域性標志性文化。
(2)從標志性文化中,分析得到色彩特征、形態特征、符號特征、材質特征和文化內涵。
(3)通過標志性文化特征,構建出與導視系統相關的設計因子體系。
(4)將這些設計因子體系根據導視系統的框架進行導入,從而構建出完整、具有地域特色的導視系統體系[10-11]。
廣泛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初步建立京張延線文化的資源庫框架。繼而結合文獻信息對京張高鐵沿線區域進行田野調查,對網絡信息進行搜集匯總,從中提取民俗事象中的地區標志性文化,即那些“包含豐富的細節,又象征地反映出特定地域和群體的整體生活秩序和精神世界的律動”[5]的重要文化遺產。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方式,探知這些標志性文化事象獲得地方民眾認同的程度,按照認同程度形成好感度排序表,將其作為文化應用依據。
基于好感度排序表和現代設計圖形可轉化性的綜合考量,在對搜集資料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選取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剪紙作為整套方案圖形美學的基礎參照事象,其美學特征如下。
(1)色彩特征:總體上用色大膽、對比強烈,主要用色包括品紅、品綠、嫩黃、黛粉和青蓮等。
(2)形態特征:表現為構圖飽滿、造型概括、細節豐富、輪廓明晰、轉折利落等。
(3)符號特征:采用平行紋、網狀紋、多邊形紋、回字紋、萬字紋等。
(4)材質特征:以紙張為主,且輕透易折曲,強調平面感。
(5)文化特征:蘊含當地民眾的傳統節令觀念、道德觀念、禮儀觀念、福禍觀念及審美情趣等,是當地民眾精神世界的投射。
對蔚縣剪紙的代表性特征進行提煉轉化,構建設計因子。
(1)色彩設計因子:包含石榴紅、銀朱、鵝黃、柳綠、碧藍、墨色、十樣錦等多種顏色,對應潘通色和印刷色。
(2)形態設計因子:概括為造型華約、邊緣簡括、轉折利落、細節適度。
(3)符號設計因子:多利用矩形、三角形、弧形等簡約圖形元素。
(4)材質設計因子:突出平面化氣質和剪紙疊層的層次。
(5)文化內涵因子:體現為趨吉納祥、平安和合等象征性寓意。
在系統設計過程中,需要獲取公眾對設計因子的評價,保證公眾對設計因子的正確認知,從而保證視覺傳達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基于蔚縣剪紙的設計因子提供了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設計的原型,對它的視覺化呈現和延展,形成了基于地域文化的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通過與京張沿線站房空間設計的融合,既營造出協調、統一、整體的鐵路文化系統景觀,又形成了獨特的站域空間文化,提升京張高鐵旅客出行的視覺體驗和文化體驗。
3.4.1 圖標設計
新的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結合蔚縣剪紙形態特征,采用線面結合的方式呈現,在保證其識別性的同時,將蔚縣剪紙造型華約、邊緣簡括、轉折利落、細節適度的特點融入其中,塑造出新的圖標形象,如圖6 所示。

圖6 基于蔚縣剪紙的京張高鐵導視系統圖標體系
3.4.2 色彩設計
蔚縣剪紙所提取的色彩設計因子,如圖7 所示。與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進行結合,使得整個色彩系統更加豐富,如圖8 所示。除了原導視系統包含的藍色、綠色、白色外,加入了蔚縣剪紙的色彩設計因子鵝黃、碧藍、柳綠、銀朱及墨色。其中,碧藍主要用于旅客進站流程導向系統標識裝飾色;柳綠主要用于旅客出站流程導向系統標識裝飾色;銀朱主要用于禁止類標識裝飾色及禁止類圖標顏色;鵝黃主要用于警示類標識及禁止類地貼式標識底色;墨色主要用于導視系統禁止類標識底色及警示類標識文字顏色。新的導視色彩打破了之前導視色彩只用于輔助識別的功能,在加強引導性的同時具備了裝飾功能,應用效果如圖9 所示。

圖7 蔚縣剪紙提取的色彩設計因子

圖8 基于蔚縣剪紙色彩因子的京張高鐵導視系統標準色彩體系

圖9 融合蔚縣剪紙色彩因子后的京張高鐵導視牌體
3.4.3 裝飾紋樣設計
從蔚縣剪紙戲劇人物服飾中提取紋樣后,與京張高鐵導視牌體進行融合,轉化成牌體紋理帶,在標識牌體中,紋理帶的形態變化可以作為方向引導的輔助功能,如圖10 所示。例如,紋理帶與水平線垂直的引導類牌體代表直線前行;紋理帶右側與水平線成30°角的引導類牌體代表向左前行,反之,則向右前行;向左和向右紋理帶組合相交,則代表核心流線引導標識,即進站口標識、綜合服務中心標識和檢票口標識。應用效果如圖11 所示。

圖10 蔚縣剪紙紋樣提取與轉化

圖11 蔚縣剪紙紋樣在京張高鐵導視牌體中的應用
基于地域文化設計的京張高鐵車站導視系統充分遵循功能、審美和文化相結合的原則,在改變車站視覺同質化的同時,能夠使旅客在導視設施使用的過程中感知并增強地方文化自信[12],提升北京冬奧會高鐵出行的視覺體驗和文化體驗。高鐵沿線的地域文化是高鐵車站對外展示的重要資源,它能夠加深鐵路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聯系,對外展示地區文化特色,對內增強本地區民眾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以及對家鄉的認同感,是文化與情感多元屬性的集中凝結[13]。對地域文化的充分挖掘與利用,勢必能夠在高鐵視覺文化建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