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產后癱瘓是指母牛在分娩期突然發生以體溫下降、昏迷、低血鈣、四肢麻痹和肌肉松弛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嚴重的代謝紊亂性疾病,是奶牛養殖過程中多發、常見的產科疾病。近年來,奶牛規模化養殖不斷發展壯大,產后癱瘓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如果不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患病奶牛會被迫淘汰,給養牛場(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當確診奶?;加挟a后癱瘓后必須立即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奶牛局部肌肉發生缺血性壞死,50%~60%的奶牛將會在12~48小時內死亡,因此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1.補鈣療法
補鈣療法是治療奶牛產后癱瘓的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臨床上一般用5%氯化鈣溶液500毫升、10%葡萄糖酸鈣溶液1000毫升、2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混合后靜脈注射。根據病情可連續注射3~5天。注射時速度不宜過快,要注意患病奶牛的全身反應,隨時監聽心臟跳動情況,出現心臟跳動加快或心律不齊時應酌情減少用藥量,否則會引起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誘發急性死亡。在采用補鈣療法時可以配合使用香丹注射液,以避免心律不齊和心跳加快等副作用的出現。
2.乳房送風
乳房送風療法是治療奶牛癱瘓最簡便和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使用鈣劑療法效果不佳的病例更有效。其原理是使乳房膨脹,增高其內壓,促進乳房血液循環、減少泌乳量,降低鈣磷隨乳液的排出量,使奶牛體內血鈣含量增加。用乳房送風器通過奶牛的4個乳頭輕柔注入空氣到乳房中。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注入的空氣不足則沒有治療效果,充氣過量又容易導致乳房腺泡破裂。因此,注入的空氣量要以乳房皮膚膨脹緊張、皺紋展開、輕輕按壓感覺有彈性為標準。充氣后用紗布條輕輕綁住乳頭,防止注入的空氣泄漏。3小時后解除紗布放出空氣,一般注入空氣后25分鐘左右癥狀即可明顯減輕。如果治療效果不好,隔5小時后再重復乳房送風一次。乳房送風與鈣劑療法配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奶牛產后癱瘓的治療效果。
3.注乳療法
注乳原理與乳房送風是一樣的,將消毒過的新鮮牛奶用注射針管注入4個乳房內,注入量以乳房脹滿和乳頭管有奶流出為止。這種方法也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4.中藥療法
取黃芪45克,益母草、杜仲、山藥、黨參、茯苓、川芎、當歸、續斷、白術、熟地各30克,黃連、柴胡、升麻、黃柏、黃芩、陳皮、大黃、紅花各20克,甘草15克,全部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后加入適量開水沖調后給病牛灌服。每天服用1劑,連續服用3~5天。體型較小的患病奶??蛇m當減量。
5.輔助治療
為盡快使患病奶?;謴腕w能和增強體質,可用維生素C溶液30~40毫升、輔酶A10支、三磷酸腺苷20~30毫升溶入10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注射。對伴有低鎂血癥和低磷血癥的病牛,可用15%硫酸鎂溶液250毫升和15%碳酸二氫鈉溶液300毫升,靜脈注射。
1.補充鈣磷
在產前,對有產后癱瘓病史、老齡和高產奶牛適時補充鈣、磷,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梢造o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1000毫升、25%葡萄糖溶液1000~1500毫升、5%磷酸二氫鈉溶液200~500毫升、5%碳酸氫鈉溶液500毫升。1天注射1次,連用3天。
2.預防措施
工作人員助產時要嚴格消毒,按照規程進行操作,不要用力過猛,防止損傷奶牛神經和產道,導致產后癱瘓。產后不要馬上擠初乳,對有產后癱瘓病史、瘦弱、老齡和新產奶牛,開始每天擠奶2.0~2.5公斤,少量多次擠奶,以后逐天增加擠奶量,到第七天左右時才可以正常擠奶。奶牛出現癱瘓癥狀時應立即停止擠初乳,以保證乳房內維持一定的壓力。
3.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
改善圈舍養殖環境,圈舍要求每天及時清掃,做到嚴格消毒。奶牛應每天到寬敞的運動場進行適量運動,增加光照時間,特別是在冬季,光照能夠有效促進奶牛體內鈣、維生素的合成、吸收和利用,提高奶牛機體的抗病能力。盡可能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奶牛的刺激。
4.加強飼養管理
在干奶期給奶牛飼喂優質的粗飼料,防止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在干奶后期飼喂低鈣高磷飼料,減少豆餅和豆科植物的飼喂量,增加谷物精料數量,停止飼喂含鈣高的苜蓿,使奶牛處于“缺鈣”的狀態,促使奶牛自身啟動鈣的調節機制,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分娩后如果缺鈣,奶牛能夠快速“動用”骨骼中的鈣,腎對尿鈣的重吸收能力和腸道吸收鈣的能力都將會大大增強,從而使血鈣含量能夠穩定在正常水平。奶牛生產后,要立即飼喂高鈣飼料,以保證鈣代謝的平衡。產前低鈣和產后高鈣的飼養模式,可以激發奶牛在產后快速從日糧中吸收鈣質和“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平衡,防止奶牛產后癱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