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君,楊新惠,高鴻亮,楊紅偉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 消化內科,新疆哈密839000;2.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結腸鏡檢查是消化科開展診療工作的重要基礎,既往研究[1]指出,結腸鏡檢查中到達盲腸率約為90.00%,但仍有部分受檢者會發生盲腸插管失敗。結腸鏡檢查中若無法在10 min內成功進鏡至盲腸,則被判定為困難結腸鏡操作[2]。近年來,鎮靜結腸鏡檢查在臨床有一定普及,可降低因疼痛而引起的盲腸插管失敗風險,但高性價比的非鎮靜結腸鏡檢查依舊是我國一部分地區肛腸疾病的主要篩檢手段[3]。非鎮靜結腸鏡檢查有一定的操作難度,檢查所引起的不適感和疼痛感是盲腸進鏡失敗的主要因素。有研究[4]指出,約有5%~8%的受檢者會因疼痛而無法順利完成全結腸檢查。目前,臨床關于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影響因素已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5]。但關于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排便習慣、腸道準備質量等因素對結腸鏡檢查中盲腸進鏡效果的影響尚存在爭議[6]。因此,本研究對此展開初步探討,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納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7例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分析。87 例患者中,男49 例,女38 例;年齡18~71 歲,平均(55.84±11.77)歲;進鏡長度57~136 cm,平均(92.96±9.26)cm。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均接受結腸鏡檢查;③首次行盲腸插管者;④結腸部分未手術切除者;⑤無腸腔梗阻或穿孔者;⑥既往無抗感染治療史;⑦無聽力障礙及精神疾病史者;⑧臨床數據完整。排除標準:①結直腸癌、回腸造口術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③炎癥性腸瘍、腸道憩室、腸梗阻者;④合并缺血性疾病者;⑤肝腎功能受損或異常者;⑥電解質代謝異常者;⑦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患者。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BMI、腸鏡史、腸道準備質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清腸藥物、排便習慣、慢性疾病、手術史、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析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采集研究對象體重、身高,計算BMI;采用SAS評分[7]研究對象焦慮情況,共20個條目,其中≥70分為重度焦慮,59~69分為中度焦慮,51~58分為輕度焦慮,≤50 分為無焦慮,量表Cronbach’s alpha 系數為0.920;采用VAS 量表[8]評價疼痛情況,分值范圍0~10分,分數越低,表示受檢者疼痛程度越輕。整個研究過程中,患者均行常規麻醉,結腸鏡檢查均為單人操作,且均為同一醫師操作,醫師工作年限≥3年。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組間行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法分析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7例接受結腸鏡檢查患者中,有14例(16.09%)盲鏡插管失敗,納為失敗組;其余73 例(83.91%)進鏡成功,納為成功組。
兩組患者性別、腸鏡史、清腸藥物、慢性疾病、手術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失敗組高齡、腸道準備質量較差、便秘、低BMI占比明顯高于成功組,VAS 評分、SAS 評分明顯高于成功組(P<0.05)。見表1。

表1 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單因素分析Table 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ffecting the rate of cecal intubation in colonoscopy
將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作為因變量,將上述存在差異的單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行量化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齡、便秘、腸道準備質量較差、高SAS評分、低BMI、高VAS評分是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量化賦值表Table 2 Quantitative assignment table

表3 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ffecting the rate of cecal intubation in colonoscopy
結腸鏡檢查被廣泛用于結直腸疾病的篩查、診療中,對疾病治療方案制定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鑒于結腸鏡屬于侵入性操作,有一定操作難度,約有10%的受檢者無法順利完成結腸鏡檢查,易引起盲腸插管失敗[9]。劉嫦欽等[10]研究顯示,結腸鏡檢查成功率為97.1%。本研究中,87 例接受結腸鏡檢查的受檢者中,盲腸插管失敗率16.09%,成功率83.91%,與上述報道[10]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研究所選樣本量大小、操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差異有關。既往有報道[11]指出,與結腸鏡盲腸插管率相關的臨床因素包括操作技能、受檢原因、儀器設備等,這些臨床因素與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具體關系已獲得諸多研究報道,但年齡、排便習慣、腸道準備質量、情緒、BMI、疼痛等對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影響還尚有爭議[12]。為此,本文針對此方面展開初步討論。
魏妮娜等[13]研究指出,高齡是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結腸鏡受檢者年齡越大,腸道準備效果越差,進鏡時間就會延長,檢查失敗風險相應提升。本研究發現,高齡是影響結腸鏡檢查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與上述報道[13]相符。分析原因,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形成冗長的大腸,阻礙盲腸部位進鏡,且易引起腹痛,增加失敗風險;同時受檢前需做清腸準備,高齡受檢者因大量飲水、來回行走而出現腹脹、惡心、疲乏、虛脫等癥狀,依從性較差,影響腸道準備質量,降低盲腸插管率。
國外有報道[14]發現,BMI與結腸鏡盲腸插管效果密切相關。國內也有報道[15]指出,BMI偏低會延長盲腸插管時間。本研究顯示,低BMI是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BMI較低的受檢者乙狀結腸成角較小,在檢查時需時刻調整結腸鏡角度,易引起腹痛;同時低BMI 受檢者腹腔內脂肪組織較少,會減弱固定作用,引起牽拉疼痛,降低盲腸插管率。
本研究顯示,便秘、腸道準備質量較差是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在NAGATA等[16]的研究中,近7 d 有便秘情況的受檢者,盲腸插管時間隨之延長,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因便秘所致盲腸插管失敗或與結腸冗長有關,結腸冗長會增加盲腸插管難度,引起腹腔疼痛,導致進鏡失敗;同時便秘多因胃腸動力較差所致,部分便秘受檢者有長期服用瀉藥促進排便的習慣,減弱了清腸藥物敏感度,腸道準備效果較差,導致盲腸插管率下降。
本研究顯示,高VAS評分、高SAS評分是影響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與賴雪瑩等[17]報道相似。國外有研究[18]發現,焦慮情緒嚴重的結腸鏡受檢者,盲腸插管失敗風險更高。部分結腸鏡受檢者會因檢查姿勢、操作對象等出現難堪、抵觸情緒,引起焦慮感,而隨著進鏡時間的延長,焦慮情緒會逐漸增加,受檢者配合度相應降低,增加進鏡失敗風險;此外,非鎮靜結腸鏡檢查會因為乙狀結腸角度等因素增加疼痛感,導致受檢者焦慮,影響進鏡效果。
綜上所述,結腸鏡檢查中盲腸插管率與年齡、BMI、腸道準備質量、疼痛感、焦慮感及排便情況相關,臨床上應注意。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選樣本量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在今后可擴大樣本量并開展多中心協作研究,為此領域提供客觀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