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廣
山東省聊城市傳染病醫院急診科 252000
甲狀腺良性腫瘤屬于常見頭頸部腫瘤,主要發病人群為女性。臨床上還未確定該疾病的具體病因,初步認為與體內碘含量不足、內分泌失調及頸部放射性治療有關[1]。甲狀腺良性腫瘤的疾病特點為生長緩慢、臨床癥狀無特異性、不具備轉移能力等。早期疾病表現為吞咽困難、局部腫痛等[2]。目前用于該疾病的術式較多,常用的包括經胸入路切除術等,該術式具有創傷大、美學效果差的缺點。Miccoli 手術用于甲狀腺良性腫瘤治療中的效果較佳,但是不同入路對預后的影響差異較大[3]。本文旨在探討Miccoli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最佳入路方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 例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聊城市傳染病醫院收治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隨機數字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單數組和雙數組,各50 例,并給予不同入路Miccoli 手術治療。單數組男17 例,女33 例;年齡(46.39±2.54)歲(24~65 歲);腫 瘤 長 徑(2.91±1.22)cm(1.10~5.20 cm)。雙數組男18 例,女32 例;年齡(45.98±1.97)歲(24~65歲);腫瘤長徑(2.87±1.25)cm(1.20~5.10 cm)。兩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及影像檢查確診為甲狀腺良性腫瘤;腫瘤長徑<6 cm;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妊娠;合并重要器官質變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精神障礙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本研究通過聊城市傳染病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LC2020-052)
1.2 方法 單數組行上外側入路Miccoli 手術:行頸從全身麻醉,以患者實際病灶為依據行腺體外切口,隨后進行逐步分離后對相關甲狀腺血管進行結扎,逐步將腺體外側邊緣以及上下級進行分離,游離順序為腺體背側-甲狀腺懸韌帶-腺葉,游離完成后確定切除范圍,使用超聲刀完成切除后置入引流管并逐層包扎。雙數組行峽部入路Miccoli手術:行頸從全身麻醉,將頸白線切開后牽開前肌群至兩側,隨后將甲狀腺外殼被膜切開并分離被膜與中間的疏松組織,待腺體峽部以及錐狀葉完全暴露后將峽部切斷,充分顯示氣管并將其牽至峽部斷口出,將甲狀腺懸韌帶切斷并延氣管方向向外分離,直至與外側韌帶氣管附著處重合,切斷外側韌帶后將甲狀腺游離至氣管外部,隨后游離甲狀腺內側。完成上述工作后牽拉腺體,凝閉甲狀腺血管并鈍性分離被膜間隙,決定切除范圍后使用超聲刀切除,最后置入引流管并逐層包扎。
1.3 觀察指標 圍術期指標: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切口長度及住院時間。甲狀腺激素水平:分別抽取術前術后患者空腹血液4 ml離心處理,采用酶免分析法對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及促甲狀腺素(TSH)進行檢測。術后并發癥:記錄術后低血鈣、喉返神經損傷、出血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指標 兩組切口長度及住院時間相近(均P>0.05),其余各指標雙數組均優于單數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比較(± s)
注:雙數組行峽部入路Miccoli手術,單數組行上外側入路Miccoli手術
組別雙數組單數組t值P值住院時間(d)5.31±0.74 5.42±0.68 0.774 0.441例數50 50手術時間(min)63.23±13.47 95.29±20.46 9.255<0.001術中出血量(ml)25.73±8.32 40.98±10.35 8.120<0.001術后引流量(ml)25.87±6.36 41.17±10.39 8.881<0.001切口長度(cm)2.22±0.53 2.31±0.37 0.985 0.327
2.2 甲狀腺激素水平 治療后雙數組FT3、FT4 水平較高,TSH水平較低(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s)
注:雙數組行峽部入路Miccoli 手術,單數組行上外側入路Miccoli 手術;FT3 為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4 為游離甲狀腺素,TSH 為促甲狀腺素
組別雙數組單數組t值P值例數50 50 FT3(pmol/L)治療前2.35±0.52 2.36±0.51 0.097 0.923治療后4.25±0.95 3.47±0.49 5.160<0.001 FT4(pmol/L)治療前16.37±2.95 16.43±3.04 0.100 0.920治療后15.39±3.27 13.29±2.17 3.784<0.001 TSH(mIU/L)治療前4.87±0.78 4.93±0.84 0.370 0.712治療后3.17±0.82 4.29±1.32 5.096<0.001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單數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雙數組(χ2=7.045,P<0.001),見表3。

表3 兩組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甲狀腺良性腫瘤較為常見,據不完全數據顯示該疾病的惡變率高達10%~25%,所以早診斷早治療仍是該疾病發展的重要控制手段[4]。雖然目前該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內分泌失調是重要誘因,因此該疾病高發人群為青中年女性[5]。傳統術式需經胸入路,一方面切口較大,器官暴露后感染危害較大,另一方面術后留疤較明顯,不滿足部分女性患者對美學度的要求,易誘發負性情緒影響其生活質量[6]。
Miccoli 手術于2002 年被引入中國,經過多年臨床實踐逐漸成熟并得到改良[7]。有學者研究認為Miccoli手術具有療效高、美容效果好的優點等,但是不同入路患者預后有較大差異[8]。本文結果顯示,雙數組患者行峽部入路Miccoli手術的圍術期指標較優,分析原因為:峽部屬于固定點,以它為手術標志位置容易確認,有利于手術時間的縮短[9]。同時峽部屬于甲狀腺的支撐點,將其切斷后有利于游離甲狀腺,同時可快速松動腺體,術中使用超聲刀進行操作,有利于切口凝閉,傷口被切開后可快速凝固,減少了縫合周圍血管的步驟,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10],與譚玲珍等[11]研究結果相符。同時本文結果顯示,雙數組患者甲狀腺水平及并發癥情況較優,分析原因為:經峽部入路會切斷峽部、腺體外側韌帶、腺體外側懸韌帶,進一步松動腺體后可對其背側進行更好的保護,從而提高甲狀腺安全程度,并且手術過程中腺體更容易拉扯,有利于術野的擴大[12],喉返神經等重要部分的暴露有利于術中對其進行保護,從而減少手術過程中對喉返神經與甲狀腺功能的影響。
綜上所述,Miccoli 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最佳入路為峽部入路,該入路下手術不僅可縮短手術時間,同時可減輕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影響,具有進一步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