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英 李雪梅 蔡君霞
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健康體檢科 250001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因為在卵泡發育過程中因退行性的改變導致未能正常排卵而造成的一種異常子宮出血疾病。臨床認為這種疾病是一種無排卵型的疾病,其多見于40 歲以上中年婦女人群[1]。現階段,米非司酮是治療該病的首選藥物,其作為一種孕激素拮抗藥物,不僅可以用于治療子宮肌瘤,也常被應用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中。但是目前對于米非司酮應用劑量并無相關標準,導致患者服用后出現惡心、頭痛等多種不良反應,因此本文通過探討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效果及其對患者血清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96 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 例。上述患者經影像學技術確診。研究組患者年齡范圍為42~56 歲,年齡(49.1±2.7)歲。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為43~55 歲,年齡(49.2±2.6)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通過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診斷性刮宮后第3天起進行治療。對照組給予高劑量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1)治療,溫水口服,12.50 mg/次,1 次/d,連續治療3 個月。研究組給予低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溫水口服,6.25 mg/次,1 次/d,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分析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經3 個月治療后,患者月經周期以及月經量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顯著減少;無效:經3 個月治療后,患者子宮出血情況未改善,甚至有加重跡象[2]。(2)觀察分析兩組血清指標。采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以3 000 r/min 的速度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置于低溫環境中以備檢測。應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測定黃體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以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3]。(3)觀察分析兩組不良反應,記錄惡心嘔吐、乏力及頭痛的發生例數,并計算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921,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FSH、LH、E2及P 水平均低(均P<0.05),見表2。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χ2=4.918,P<0.05),見表3。

表1 兩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血清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血清指標比較(± s)
注:對照組給予高劑量米非司酮(12.50 mg/次)治療,研究組給予低劑量米非司酮(6.25 mg/次)治療;FSH為卵泡刺激素,LH為黃體生成素,E2為雌二醇,P為孕酮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48 48 FSH(U/L)治療前4.27±0.62 4.24±0.61 1.123>0.05 LH(U/L)治療前6.43±1.12 6.45±1.21 1.967>0.05 E2(nmol/L)治療前372.5±48.55 372.4±48.56 1.568>0.05治療后3.45±0.12 3.12±0.09 11.854<0.05治療后6.06±1.05 5.12±1.88 12.853<0.05治療后228.73±31.04 217.34±30.33 17.331<0.05 P(pmol/L)治療前3.16±1.13 3.24±1.32 1.449>0.05治療后1.73±0.27 1.51±0.33 13.223<0.05

表3 兩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例(%)]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出血,且出血呈不規律性,其月經周期過長,具有月經失調情況,甚至出血量少時可以持續數月,若出血量較多時能夠引起貧血[4]。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引起許多負面情緒,影響其生活質量。
米非司酮存在抗糖皮質激素的作用,這種藥物和P 受體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是并不會影響P 活性,而且還存在非競爭性抗雌激素效果,可以加速子宮腺上皮細胞凋亡,有效抑制內膜腺上皮出現的異常增生情況,促進子宮內膜發生繼發性萎縮,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5]。同時這種藥物還可以有效延緩子宮內膜的發育,顯著減少患者子宮動脈血流量,提高血管阻力,進而減少子宮血供[6]。隨著對米非司酮的用藥劑量進行深入研究,致力于以小劑量達到預期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臨床療效較優(P<0.05),表示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具有更為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為米非司酮通過調節雌激素影響子宮內膜增生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臨床研究顯示,子宮內膜增生主要依賴于機體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性激素的水平[7]。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僅能夠作用在下丘腦抑制FSH 和LH 的分泌,還能直接作用在垂體中,進而降低FSH和LH水平,同時還能夠通過分泌大量卵巢抑制素,降低上述兩項指標水平。當FSH和LH水平降低能夠抑制卵泡的發育,控制其出血情況,而且這種藥物還能夠加速前列腺素E2的生成,促進子宮收縮,將子宮內膜進行快速剝脫,進而快速排除體外[8]。臨床研究表明,長期大劑量服用米非司酮會影響肝腎等臟器[9]。也有研究發現,米非司酮每天服用25 mg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不良反應較多[10]。本研究選取6.25 mg 和12.50 mg 的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FSH、LH、E2及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低劑量可以明顯降低血清FSH、LH、E2及P 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在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與高劑量米非司酮相比,應用低劑量效果更為顯著,在改善患者血清水平的同時,還可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