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年
1949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20天后,甘肅省委的主要領導接到了來自周恩來總理的電話。誰知這個電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此揭開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這是關于古城綏來紅色經典的一個秘密。
而這個秘密卻被塵封了整整18年。
周總理的電話如此重要,那他都說了些什么呢?原來他是詢問原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甘肅省特支書記胡廷珍的下落。在周總理安排下,尋找胡廷珍的工作,18年后終于展開了,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叫作胡廷珍的英雄人物開始浮出水面,一個叫作綏來縣的古城,開始進入中央領導同志的視野。
當臨夏地委書記楊和亭帶領國務院一行人,敲開黃招娃家門的時候,這個驚天的秘密才終于呈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原來有個名叫胡廷珍的偉大革命先行者,曾經有過如此曲折的革命經歷,有過如此輝煌的革命歷史,但是,他卻在新疆綏來縣犧牲了,無數人不禁潸然淚下,為之扼腕嘆息。
聽到這個消息后,周恩來總理沉默了。
那時候,和周總理一起在黃埔軍校當教官的有葉劍英、聶榮臻、陳毅,還有很多優秀的學員陳賡、徐向前、許光達、羅瑞卿等,他們后來都成了赫赫有名的軍事家,而作為教官的胡廷珍,卻被秘密殺害在綏來縣。如果胡廷珍不死,他或許也會成為共和國大名鼎鼎的軍事家、政治家,一樣會成為萬眾敬仰的共和國脊梁。
這段紅色歷史,差點就此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但是18年后,這段英雄事跡終于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有一個人一直念茲在茲地思念著這個默默無聞的英雄。
誰能想到,揭開秘密的竟然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我們把時光拉回到1933年3月,綽號“尕司令”的馬仲英派部下馬全祿進攻綏來縣。比戰爭更可怕的,卻是國民黨金樹仁當局制造的白色恐怖。綏來城城破之日的前一天黃昏,在雪花飛舞的靖遠樓下,一名綏來駐軍的軍官對一個年輕帥氣的男人說,郵局那邊有人找你。當這個年輕人轉身的時候,槍聲突然在他腦后響起,劃破了古城綏來的上空,一個年輕的、偉大的身軀就此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就是古城綏來播種紅色思想的第一人——胡廷珍。
胡廷珍當時的身份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甘肅省特支書記,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省委書記。他是第一個在瑪納斯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的人,也是在瑪納斯犧牲的最高級別黨的領導人。他傳奇的一生,讓人看后唏噓不已、感慨萬千,激勵著每一個共產黨員奮勇前進。
胡廷珍17歲考入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蘭州大學前身),接觸到了先進的革命思想,因鬧學潮被開除學籍。倔強的胡廷珍轉而考上了朝陽大學。1922年秋天,胡廷珍參加了李大釗創辦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他非凡的膽識、積極的態度、淵博的知識,很快得到革命先驅李大釗的賞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在李大釗的影響下,胡廷珍很快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4年,在李大釗的介紹下,胡廷珍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1926年,震驚世界的“三一八”慘案發生后,組織活動的李大釗和胡廷珍也被特務盯上了,身份暴露后,隨時有生命危險。于是中共北方區委立即讓胡廷珍南下廣州,躲避反動軍警的追捕,安排他去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官。當時蔣介石擔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胡廷珍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官后,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秘密發展黨員,建立地下組織,兩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毛澤東在廣州舉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時,胡廷珍多次聆聽毛澤東講課和輔導,從此樹立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因此他回到甘肅,輾轉到新疆瑪納斯的時候,堅決主張武裝斗爭,在甘肅平涼、慶陽等地發動武裝暴動,在新疆瑪納斯計劃策反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馬仲英。
1926年9月,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全面打響,當時蔣介石看上了胡廷珍的能力,但不知道他是地下共產黨員,就安排他在北伐軍總政治部擔任宣傳股長。不久,馮玉祥也在五原誓師,積極響應蔣介石,宣布參加北伐戰爭。為強化國民聯軍的政治工作,中央黨部將鄧小平等20多名共產黨員從莫斯科調回國內,同時從北伐軍中調一批共產黨員北上。于是,胡廷珍和鄧小平也成了同事,兩人同時在北伐軍中任職,鄧小平在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擔任政治處長,胡廷珍在西安政治部任宣傳股長。
1927年3月,國民黨蘭州黨部發生內亂,國民黨左派和右派在皖江會館公然鬧翻,影響惡劣,馮玉祥命令劉伯堅處理此事。劉伯堅立刻意識到,這是在甘肅發展地下黨的絕佳時機,馬上派胡廷珍等4名地下共產黨員到甘肅整頓國民黨黨務。這四人都是共產黨員,而他們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特派員,讓共產黨員去整頓國民黨黨務,可想而知,整頓的結果是什么。
到蘭州后,胡廷珍迅速將國民黨右派勢力統統清理掉,使國民黨黨部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親共的左派和地下共產黨手中,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順利地被共產黨控制了。在原中共甘肅特支的基礎上,胡廷珍又秘密建立了中共蘭州特支、導河特支、平涼特支等,使共產黨在甘肅的地下組織迅速壯大起來。為擴大影響,他還相繼創辦《婦女之聲》《工農之聲》《新隴民報》等報刊,在甘肅大力宣傳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動群眾投身大革命運動,點燃了甘肅農民運動的熊熊烈火,使甘肅成為西北革命運動快速發展的地區。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各地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紛紛遭到迫害,胡廷珍馬上回陜甘組織武裝暴動。在甘肅平涼、華亭、寧縣、長武、彬縣,青海保安縣等地策動了多次武裝暴動,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
1931年夏,馬仲英部退至新疆,為了盡快策反馬仲英的新編三十六師,在部隊中建立中共地下黨組織,胡廷珍隨后潛入新疆。此時靠政變上臺的新疆督辦金樹仁正大權在握,按理說胡廷珍是他的學生加老鄉,還沾親帶故的,應該好好照顧一下吧!因為胡廷珍是共產黨,金樹仁就把他發配到綏來縣,等于把他軟禁了起來。
來到綏來縣后,胡廷珍有兩個化名,一個叫何文,一個叫何義之,他給老婆黃招娃起了個化名叫黃玉芳,給兒子胡自立起了個化名叫何雄,給女兒胡佩云起了個化名叫何琴,在綏來縣東關開了一家雜貨鋪,掩蓋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
在綏來縣的日子里,胡廷珍隔三岔五地到迪化,以進貨的名義,四處聯絡,活動頻繁,和迪化的地下黨人過從甚密。他還和馬仲英新編三十六師的參謀長、地下共產黨員張雅韶等經常書信往來,同時和駐綏來縣的國民黨駐軍營長祁云交往密切,準備在綏來縣進行武裝暴動。據胡廷珍的長子胡自立回憶,當時為了保密,胡廷珍在綏來縣開展地下活動都是秘密進行的,所有往來信件都是白紙,只有涂上藥水才能顯示出字跡,看完就燒毀了,所以有些歷史片段都無法復原,沒有留下真實的憑據。
在綏來縣的這些日子里,胡廷珍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傳播了紅色思想,同時也在綏來縣生下了他的二兒子。由于出生在綏來縣,當時新疆的局勢非常混亂,綏來縣也不太平,胡廷珍的妻子黃招娃希望一家人在綏來縣能平平安安,所以就給小兒子起了個小名叫“綏安”,大名叫胡自強,希望他自強不息,為黨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時光過得飛快,由于胡廷珍在綏來縣頻繁活動,大力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發展黨的地下組織,引起了金樹仁的警覺和恐慌。為了防止胡廷珍跟馬仲英聯手,在綏來縣掀起更大的波浪,1933年3月,也就是馬仲英部隊進攻綏來縣的前夜,金樹仁派軍官在綏來縣東關靖遠樓下,將他秘密殺害,時年胡廷珍剛剛31歲。一顆紅色的新星就此在綏來縣隕滅,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從此倒在了瑪納斯大地上,我們黨從此損失了一個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胡廷珍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胡廷珍烈士用熱血和激情撐起了瑪納斯的一片藍天。
在張雅韶的主持下,在綏來縣居住的鄰居也來幫忙,辦完胡廷珍的喪事后,黃招娃帶著三個孩子離開了令她傷心欲絕的綏來縣,回到了甘肅河州的老家,從此隱居下來,一過就是18年。
在新疆綏來縣的往事,18年來,黃招娃絕口不提。
1963年、1982年,胡廷珍的戰友田志仁,先后兩次來到瑪納斯縣,只為了悼念、緬懷胡廷珍烈士。回憶和胡廷珍一起革命的艱苦歲月,田先生老淚縱橫、感慨萬千,在瑪納斯為胡廷珍烈士賦詩一首,表達自己深切的懷念之情:
赤心耿耿為革命,艱險累家志未更。
血染黃沙無反顧,忠魂笑迎曙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