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
摘 要:特色小鎮是近年來國家重點培育和支持的項目,根據國家政策打造特色小鎮,對提升漯河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和長遠的作用。本課題從分析國內外特色小鎮的研究現狀,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及困境,并提出了推進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的對策,希望能夠為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漯河市;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新時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打造特色產業載體的重要創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 “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并且特色小鎮是近年來國家重點培育和支持的項目,漯河市政府更應因地制宜,根據國家政策打造特色小鎮,對提升漯河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和長遠的作用。
一、特色小鎮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特色小鎮起源于國外,主要存在于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早,過度現代化、工業化造成的城市病等各類問題和危機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他們尋求分散城市功能、人口、產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方式,他們關于特色小鎮的研究,為我們國內特色小鎮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理論支撐。
1、法國格拉斯香水小鎮發展的現狀及經驗啟示
(1)發展現狀
格拉斯小鎮可謂聞名于世,小鎮起源于中世紀,位于法國的東南部,屬于海洋氣候,溫和濕潤,環境優美,非常宜居。也正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非常利于花卉種植和生長,格拉斯小鎮居民也有著上千年花卉種植的歷史,在此基礎上,產業延伸至香水生產,小鎮中逐漸產生了諸多風靡全球,排名前列的香水品牌,更是為法國這個浪漫聞名世界的國家又增加了“香水之國”的標簽。如今,格拉斯小鎮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將現代農業、香水制造產業和與香水相關聯的旅游產業融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2)經驗啟示
格拉斯小鎮只是國外已經發展十分成功的特色小鎮一個縮影,國外城鎮化時間早,程度高,也是通過長期摸索,改進而取得現有的成果,并非朝夕之間所能取得,但相關經驗值得我們吸收和學習。一是注重產業培育。歐洲國家特色小鎮建設特別注重特色小鎮的產業培育,為了發展特色小鎮,他們制定了包括技術政策、市場秩序政策、財政政策等一系列產業政策。格拉斯小鎮初期是以皮革生產為主要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大量生產必然導致環境的嚴重污染,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當地政府果斷的將產業培育重點由過去的皮革生產轉變為專項花卉種植業及香水工業,特色產業的培育正好趕上了當時的經濟復蘇,消費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也使得格拉斯的香水制造業突飛猛進。格拉斯小鎮目前有50 多家香水制造工廠,有200多名調香師,承擔了全國80%的香水生產,成為了法國香水的重要產地。二是注重配套項目建設。當地政府重視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注重為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搭建良好的平臺。政府充分考慮和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了完備的教育、醫療、文化、社區和娛樂等配套設施,這些完備的設施配套為特色小鎮的培育發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也留住了大量人才。同時,政府為小鎮配齊了酒店、公寓、旅館、度假村等一系統的配套設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滿足了不同類型外來游客的住宿需求。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路徑研究》文中指出,特色小鎮是文化小鎮,也是產業小鎮,更是社區小鎮,這是特色小鎮特有的功能。通過國內外關于特色小鎮的理論研究對比發現,國內“特色小鎮”區別于國外“城市化”的,其社會功能和基本國情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面臨不同的路徑,處理方法上也不盡相同。
1、浙江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發展的現狀及經驗啟示
(1)發展現狀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富有活力,尤其是制造業。浙江金華更是五金機電生產中心,凈化的汽車配件產業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奮斗和健康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和雄厚的資金、產業基礎,隨著近年來全球和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好勢頭,小鎮在已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空間基礎上,將產業發展的方向確定在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以及智能制造,初步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因為小鎮有著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較好的經濟基礎,充分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小鎮建設和發展,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已經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用于特色產業相關的投資就達到29.5億元,所占比例超過了90%。
(2)經驗啟示
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只是浙江特色小鎮大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它的經驗是,第一,政府注重規劃引領,注重服務保障。當地政府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做好頂層設計,把控整體方向,健全政策措施,做好制度保障,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上。第二,強調市場主體作用,激發社會力量的作用。當地政府始終強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特色小鎮形成和發展中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企業資金雄厚、市場容量大、產品服務范圍廣的特點,積極吸引各類企業入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充分激發社會力量在特色小鎮壯大、提升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帶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不同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鼓勵私人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特色小鎮建設及時補進資金缺口。第三,創建考核制度,實行退出機制。在特色小鎮的準入上,當地政府按照“寬進嚴定、分類分批”的原則,嚴格把控準入標準,嚴格控制選定數量,在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創建考核制度,實行退出機制。通過一季度一通報、一季度一現場會、一年度一考核及不定期約談的方式對特色小鎮的建設實行動態化的管理,監督其發展質量。如果培育的特色小鎮達不到培育要求,則獎罰分明,實行降格,真正做到了創建認定一批,示范引領一批的目標。
二、特色小鎮的概念及特征
(一)特色小鎮的概念
我國“特色小鎮”最早出現在浙江省,其概念同樣是最早由浙江省政府提出,并無官方法定概念,一般對于特色小鎮的概念可以概括為:特色小鎮是一種新型的空間發展平臺,這個平臺具有明確的產業定位、產業發達,具有明確的文化內涵、特色鮮明,具有休閑旅游和一定的社區功能、美麗宜居。2016年10月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特色?。ǔ牵╂偪煞譃樘厣℃偤托〕擎?。其中,特色小鎮是指立足于特色產業及新興產業,融合一系列發展要素,有別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
(二)特色小鎮的特征
特色小鎮的基本內涵要求是面積小、產業細、功能全,某種程度上是市場化運營的高端產業園區的升級版。所以特色小鎮的特征主要表現如下。
1、特色小鎮推進了特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特色小鎮的建設強調立足于某些自身較具優勢的產業,并緊扣這一產業上下游構建全供應鏈產業體系,進一步推動小鎮經濟不斷發展。
2、特色小鎮可實現城市功能及社區功能。作為現代化的新型城鎮化區域,特色小鎮在升級特色產業的基礎上,應當兼具城市功能和社區功能,即要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特色小鎮的公共服務水平,構建配套設施完善、居住條件良好、文化生活豐富的現代化城鎮社區,切實推進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的有機融合。
3、特色小鎮匯集不同技能人口。人口聚集是城鎮化發展的一大特征,同樣是特色小鎮發展水平評定的重要指標。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可促進各類就業人口的有效增長,有助于創造流動性旅游人口,進一步形成多元的消費結構,吸引一大批服務業就業人口。
(三)現階段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數量過多、名不副實”“概念不清、魚龍混雜”“質量不高、特色不顯”等問題。2017年、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兩份糾偏性文件,提出28條規范管理措施。2019年,在各類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中淘汰整改了錯用概念或質量不高的897個“問題小鎮”。2020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特色小鎮典型經驗和警示案例的通知》,持續推動典型示范和規范糾偏,進一步引導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
三、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
漯河市擁有四季分明的氣候,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區位交通,豐富的特色資源,具備開發特色小鎮的諸多因素。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起步晚,大部分都處于投資階段。
(一)漯河市建設特色小鎮的潛在優勢
1、生態環境友好。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7′--114°16′,北緯33°24′--33°59′,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是一個鐘靈毓秀、泛舟輕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并在市區交匯,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風景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閑長廊于一體的沿河美景盡顯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憑借親水融綠、環境秀美的獨特城市風貌,漯河先后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桂冠。
2、區位交通便利。
漯河城市啟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貿和水陸交通發達而享譽中原,在明朝永樂年間已是“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碼頭”之稱。今天的漯河更是位于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與武漢的中間地帶,地處中原城市群沿京廣發展主軸、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交匯處,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節點城市,又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漯河市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不足一小時車程,石武高鐵、京廣、漯寶(豐)、漯阜(陽)4 條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及5 條省道貫穿全境,構成河南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正在加快建設的沙河復航工程,將使漯河市的區位交通優勢更加凸顯。
3、特色資源豐富。
漯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古代先民就在這里定居生息。賈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留物、將中國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漯河的巖鹽主要分布于舞陽縣的孟寨和姜店兩個鄉,面積為80平方公里,儲量約400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鹽的品位為98.53%,達到國家食用標準。
(二)漯河市建設特色小鎮的規劃
2020年4月漯河市推出重大招商項目——特色小鎮。
1、舞陽縣航空小鎮建設
該小鎮主要建設宜居優美的安置小區,建設跑道和功能建筑物、航空俱樂部飛行服務配套設施、飛機機庫和租賃區、維修維護設施、航空培訓中心、航空配件加工、裝配、維護、專業倉儲、物流區、航空4S區等,同時建設奧特萊斯精品商業街區、以航空為主體的游樂園、養老養生社區。
2、孟寨鎮鹽泉康養特色小鎮
該小鎮是以鹽鹵資源為基礎,以鹽文化為靈魂,以中原水鎮為生態特色,以“旅游+產業”為發展模式,發展以“鹽鹵康養+田園休閑”旅游產業為主導,延展“鹽產品精細加工業”和“特色鹽鹵養殖業”,打造“三產聯動,四位一體,五生融合”發展的,中原地區唯一的鹽鹵產業主題特色小鎮。該項目的建設所帶來的效益是多元化的,除了在經濟上為企業、為政府增加了各項經濟收入,還在產業發展上,整合了舞陽縣各方特色資源,使得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聯動,優化了三產結構外,還創建了特色的多元化產業體系;提升和帶動了舞陽縣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至少3000個就業崗位,為區域提升了就業率,打造了“鹽”“養生”為主的多個品牌,打造了一張城市新名片。
3、龍城鎮民俗文化特色小鎮
該小鎮是漯河市郾城區打造的生態休閑旅游路線,以孔沈鄧文化民俗村為節點。充分挖掘鎮域村莊歷史、村落文脈、儒家文化、民俗民風等特色,著力打造以沿郾襄路為中心的興國寺、民俗文化園、休閑觀光采摘帶、生態園林景觀帶。深入發掘白馬崗遺址、府君廟、將軍墳、娘娘井、東大廟、千年古松、民國建筑等文化沉淀,打造仿古一條街,進一步豐富旅游文化內涵。以自然景觀、鄉村采摘、民俗文化為基礎,建設民俗文化特色小鎮。
(三)漯河市建設特色小鎮面臨的發展困境
通過對漯河市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考察,與發達地市相比,存在著諸多不足和問題,需要我們正視。
1、盲目追求速度。
有的特色小鎮只完成了整體規劃(功能分區),沒有相應的控制性規劃、詳細性規劃,規劃內容缺少相應的措施和政策,導致規劃操作性不足。地方政府和工作人員為特色小鎮的創立和發展做出大量工作,確實表現出了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但也存在盲目追求速度和數字,未能從特色小鎮內涵入手的情況。有些地方政府將上級特色小鎮建設理解為上級布置的任務和政績,為了達到入選標準和建設標準,
不惜一切手段,短期內采用填鴨的快速建設,僅從小鎮形象、環境、衛生、產業、文旅的表面發展,追求項目數量和數值,導致雖然數字很好看,但距離特色小鎮小而優的要求相去甚遠,競爭力和吸引力十分有限。
2、人才、資金等要素缺乏。
漯河市的特色小鎮建設在鄉鎮,人才匱乏資金短缺問題尤為突出。
四、推進漯河市特色小鎮建設的對策
(一)科學規劃,彰顯產業特色。
市政府要按照上級關于加快特色小鎮發展的文件精神,結合漯河市實際,制定特色小鎮規劃意見。第一要利用各種資源,幫助基層政府做好前期規劃,并給予適當的規劃費用和資金扶持。規劃要與土地利用規劃、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規劃充分對接,形成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統籌謀劃未來發展。第二要將規劃納入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系,確保土地、建筑的布局與我市總體規劃相適應,同時應當與本市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相結合,突出本土特色,避免因為規劃問題,導致后期項目投資落地存在困難,或即落地也難以運營,防止同質化和虎頭蛇尾。第三,在設計過程中,既要依托高水平的設計機構,也不能全部任由設計機構決定,應該有當地人大政協、群眾代表,文藝文化學者,民俗專家的參與。
產業是特色小鎮的起源。特色小鎮的產業選擇在符合當地的產業規劃的基礎上,最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具有文化傳承和廣闊市場的經典產業。
(二)引進人才,拓寬融資渠道。
第一,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籌建公共服務平臺,讓特色小鎮享受便利的公共服務。第二,通過頒布相關優惠政策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對于一些新興產業型小鎮而言,迫切需要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對與高層次人才,在落戶政策、社保政策上,特色小鎮享受與市區同等待遇。第三,加大政府投入,并在此基礎上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搞好銀企合作。
(三)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力度。
市政府應抓住國家對于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扶持機會,制定更符合當地特色小鎮建設的有關政策文件,為特色小鎮申請土地、財政、金融等各類政策提供扶持,幫助特色小鎮的企業建立健全各項手續。并且加大社會招商力度,為招商企業提供各類政策扶持。
(四)強化政府監督管理。
第一,市政府應在財政、發改、工商、交通、國土等有關部門抽取相關人員建立特色小鎮監督管理小組,制定相關政策,對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服務、監督與管理。第二,根據國家對特色小鎮的糾偏性要求,借鑒國內外特色小鎮的經驗,對特色小鎮進行不定期的考核,實行退出機制。
參考文獻:
[1]柯善北.特色小鎮:驅動經濟發展新引擎[J].中華建設,2017
[2]陳炎兵.特色小鎮建設與城鄉發展一體化[J].中國經貿導刊,2016(19).
[3]周曉虹.產業轉型與文化再造:特色小鎮的創建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7(04):12-16.
[4]張群,秦川.國內外小城鎮建設理論與實踐分析[J].小城鎮建設,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