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巫燕輝
(梅州市豐順縣中醫院內二科 廣東 梅州 514300)
腹胃脘部靠近心窩處頻發發作的以疼痛為主癥的疾病類型,為胃脘痛,也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與西醫中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等癥相似[1]。在現代醫學治療中,多以控制胃酸為主,即質子泵抑制劑為主[2]。臨床患者治療判定中,多屬脾胃虛寒型,勞累或受涼后發作或加重,舌淡苔白或白滑,脈沉弱或遲。且疾病常反復發作,病程遷延,多伴有脘腹痞滿、胃痛隱隱,噯腐吞酸、遇寒痛甚,肢冷便溏,不思飲食、乏力等癥狀。由于脾胃虛弱致中氣不足,外受寒邪侵犯,胃失溫養所致,應以溫中健脾、散寒止痛為治療原則。在治療中,除了口服藥物以外,還可以配合其他的治療手段,針對本證型,常配合艾灸治療。
將我院近期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50 例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以隨機數字法分成兩組,其中25 例患者實施西藥治療為對照組,男14 例,女11 例,病程1.5 ~8.8 個月,平均(4.17±0.75)個月,年齡18 ~64 歲,平均年齡(32.95±4.81)歲。而另25 例患者則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研究組,男15 例,女10 歲,病程1.5 ~10.0 個月,平均(4.29±0.82)個月,年齡19 ~63 歲,平均年齡(34.15±4.73)歲。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3]:年齡①18 ~65 歲;②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診斷;③依從性較高;④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腹部皮膚炎癥或其他不適合艾灸;②合并潰瘍、胃癌、十二指腸炎無法準確判定療效;③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者。
對照組奧美拉唑注射液(武漢長聯來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78,規格40 mg)40 mg 溶于100 毫升0.9%氯化鈉注射液,1 次/d。
研究組在常規西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予艾灸中醫外治治療及護理。為了保障效果,以艾灸儀進行治療,穴位為中脘、神闕、天樞、關元、膈俞、脾俞、合谷、足三里等,每個穴位施灸時間相加不超過20 min,以患者耐受為宜,囑其不要追求強烈的熱感,以免灼傷,1 次/d,連續7 d。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并比較治療的效果。疼痛評分[4]:采取VAS 評定,分數為0 ~10 分,0 是代表沒有疼痛,10 代表最大的疼痛。治療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5]。以癥狀、體征及積分判定,治愈為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0%。好轉為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量≥70%。有效為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為除外以上。療效積分評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癥狀積分、疼痛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疼痛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疼痛評分比較( ± 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疼痛評分比較( ± s,分)
胃脘隱痛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2.41±0.22 0.73±0.11 34.151 0.000對照組 25 2.33±0.25 1.35±0.16 16.509 0.000 t 1.201 15.966 P 0.236 0.000組別 例數喜按喜暖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2.33±0.28 1.04±0.08 22.149 0.000對照組 25 2.21±0.31 1.87±0.11 5.168 0.000 t 1.436 30.511 P 0.157 0.000組別 例數食后脹滿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2.42±0.43 0.79±0.21 17.091 0.000對照組 25 2.34±0.41 1.33±0.35 9.368 0.000 t 0.673 6.615 P 0.504 0.000組別 例數納呆少食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1.92±0.18 0.79±0.22 19.877 0.000對照組 25 2.02±0.19 1.01±0.49 9.609 0.000 t 1.910 2.048 P 0.062 0.046組別 例數大便稀溏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2.31±0.12 0.53±0.12 52.444 0.000對照組 25 2.29±0.15 1.25±0.36 13.333 0.000 t 0.521 9.487 P 0.605 0.000組別 例數倦怠無力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2.33±0.28 1.04±0.08 22.149 0.000對照組 25 2.42±0.31 1.87±0.11 8.360 0.000 t 1.077 30.511 P 0.287 0.000組別 例數總分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12.53±0.43 4.86±0.25 77.102 0.000對照組 25 12.35±0.51 8.07±0.81 22.357 0.000 t 1.349 18.934 P 0.184 0.000組別 例數VA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25 5.15±0.77 1.15±0.43 22.678 0.000對照組 25 4.92±0.69 2.04±0.55 16.319 0.000 t 1.112 6.374 P 0.272 0.000組別 例數
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胃痛的年輕化趨勢明顯,考慮與經濟水平發展、飲食結構變化,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有關,這也與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不佳等有關,復發率高,目前尚無治療“金標準”,因此,藥物治療為首選治療手段[3-4]。奧美拉唑呈弱堿性易濃集于酸性環境中,為脂溶性的質子泵抑制藥,即H+-K+-ATP 酶抑制劑,分布在胃黏膜壁細胞的分泌管中,可發揮特異性的作用,降低壁細胞中H+-K+-ATP 酶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提高胃內pH值的目的[5]。因此本藥可以在高酸環境下轉化成活性物質,高效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屏障。而臨床發現,早期使用奧美拉唑單獨治療,但單獨使用治療效果欠佳。傳統醫學中,可選擇的治療手段也較多,如針灸、艾灸、中藥湯藥等進行治療。而胃脘痛最多的臨床辨癥為脾胃虛寒癥,因此治療重點在于虛與寒。在寒癥的治療中,以艾灸為首選治療手段,傳統艾灸在火的點燃下,而現代艾灸多選擇艾灸儀進行治療,雖無明火,但仍具強滲透力與廣灸療面以及火力猛等特點,可在灸療區域以紅外線輻射與熱力作用形成高濃藥區,熱力可以獲得持續繼發的藥效滲透的作用,最終達到深入滲透至病灶,可最大程度發揮藥效的同時溫通經絡、祛風散寒、補中益氣、活血止痛之功。本文中,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癥狀積分、疼痛評分相比,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疼痛評分相比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則更低,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療中,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明顯地降低患者證候積分,減輕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感,提升臨床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