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銀,駱蘭花,吳慧萍
(廣州市增城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廣東 廣州 511300)
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患者有病情危重、起病急等特點,且多數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為了保證和提高患者呼吸系統正常工作,確保呼吸功能的順暢,在搶救過程中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保障呼吸,促進排痰,是關鍵性治療措施[1]。在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時,會出現呼吸道屏障功能障礙,也易誘發相關并發癥,進而加重病情[2]。在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干預措施,此次研究筆者對于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行不同護理方式,分析效果,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100 例,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對照組男31 例,女19 例;年齡區間在26 ~65 歲,平均年齡(40.12±2.02)歲;顱腦外傷患者10 例,腦出血患者40 例。觀察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齡區間在27 ~64 歲,平均年齡(41.03±2.11)歲;顱腦外傷患者11 例,腦出血患者3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癥監護室入住標準;②在治療過程中均建立人工氣道[3]。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精神疾病或者并發癥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常規檢查和診斷,并進行人工氣道檢查,避免出現脫落現象。在治療過程中進行清潔人工氣道,避免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觀察組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體位護理: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患者半坐臥位,由于仰臥位會造成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發生。同時對床頭和枕頭高度進行調整,防止胃反流發生,避免胃反流進而堵塞呼吸道。
(2)氣管護理和管理:在護理期間,檢查人工氣管固定情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插入的深度,防止導管發生移位現象。保證氣管切開處敷料的清潔和干燥,需要定期更換敷料,如紗布出現血液或者分泌物污染,應及時更換。清潔和消毒人工氣管,避免出現感染情況。患者在進行吸痰前,應給予必要的叩擊背部。如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情況,應給予體位引流,也可借助于霧化方式對痰液進行稀釋,通過0.45%氯化鈉溶液濕化氣道,稀釋痰液,預防治療肺部感染。同時及時進行痰培養,并依據相應的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3)口腔護理:及時觀察患者的口腔是否出現感染及黏膜破損的現象。為了避免口腔出現感染,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選擇殺菌效果良好的清洗液進行口腔護理,避免滋生口腔微生物和病菌;并進行必要的吸痰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時,給予吸痰治療,防止堵塞呼吸道。
(4)飲食管理:依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和營養狀況,制定相應的營養支持方案,可選擇鼻飼開展營養支持,可選擇高熱量、高蛋白質和易消化食物。在鼻飼前應給予患者吸痰處理,同時檢查胃內容物殘留率。如殘留量在150 mL 以上時,應停止腸內營養,并給予必要的加速胃動力藥物,避免出現胃潴留和誤吸性肺炎。在患者鼻飼后0.5 h 內,避免對患者進行吸痰和翻身操作。
(1)對比兩組ICU 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2)臨床指標[4]:主要包括血氧飽和度(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
(3)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感染、氣道損傷和呼吸梗阻。
(4)護理滿意度[5],采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問詢患者及家屬,從護理人員的態度、護理效果以及服務的專業程度等方面,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程度,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ICU 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 s, d)

表1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 s, d)
組別 例數 ICU 入住時間 機械通氣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50 8.52±1.02 4.51±1.25 15.52±5.07對照組 50 11.46±1.50 7.41±1.39 19.46±8.54 t 11.461 10.969 3.367 P 0.000 0.000 0.001
護理后,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 s, mmHg)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 s, mmHg)
組別 例數 PaO2 PaCO2觀察組 50 92.41±14.12 41.12±9.23對照組 50 83.06±13.42 47.51±10.82 t 3.394 3.177 P 0.001 0.002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患者在一定情況下會出現堵塞氣道等現象,臨床中一般通過建立人工氣道,輔助患者呼吸。人工氣道建立包括通過呼吸機輔助呼吸、氣管插管等,進行人工氣道指征有以下損傷氣道保護性機制、提攜通氣提供通道、上呼吸道梗阻和氣道分泌物進行清除等途徑[6]。因此,需要針對患者及時建立人工氣道,緩解患者癥狀,確保呼吸道通暢,進而可拯救患者的生命[7]。對于出現了氣道保護性機制損傷,應及時建立人工氣道,防止分泌物潴留和誤吸,出現氣道分泌物潴留,也會引起患者出現呼吸道梗阻和肺部感染。及時建立人工氣道,能夠有效清除患者的氣道分泌物,還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生惡心、腹脹、嘔吐和腸梗阻的時間[8]。人工氣道雖然可以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但也引起身體的排異反應,同時刺激到患者的氣道加溫和過濾功能、降低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和感染癥狀。
集束化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具體身體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科學有效且全面的護理手段,包括體位護理、氣管護理、口腔護理和飲食護理等,有助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9]。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ICU 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人工氣道患者行集束化護理效果顯著,可縮短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和通氣時間,恢復患者肺功能,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