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園,杜 鵑,楊 俊,劉壽娟(通訊作者)
(南京腦科醫院精神一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病程遷延,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精神衰退和精神殘疾[1]。通過護理干預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目前臨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規護理干預也開始關注患者心理健康,但其干預方式較為單一,效果不佳。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可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原則通過培養患者個人的適應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2],目前其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尚未完全明確。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干預,分析其干預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 擇2020 年6 月—12 月 我 院 收 治 的60 例 精 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觀察組30 例,均為女性患者。對照組年齡29 ~57 歲,平均年齡(43.68±2.03)歲;病程2~10年,平均(5.83±1.04)年。觀察組年齡28 ~57 歲,平均年齡(42.73±2.25)歲;病程2 ~11 年,平均(6.21±1.13)年。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精神分裂癥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3];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60 分者;③無自殺、自殘傾向、暴力傾向、攻擊傾向者等。排除標準:①合并腦器質性疾病并由此引起躁狂者;②精神發育遲滯者;③伴有嚴重或不穩定軀體疾病者等。本研究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遵照醫囑對患者用藥,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參與病區組織的看電視、讀書、棋牌類活動等娛樂活動;陪同治療醫師巡視病房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精神分裂癥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并根據患者得分情況制定詳細的積極心理學干預計劃,具體如下。(1)入院后1 ~2 周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我: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定時組織患者參加講座或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加強患者認知教育并疏導患者心理障礙,改善患者健康行為。(2)入院后3 ~4 周對患者進行感恩教育:定期(1 周2 ~3 次)組織患者閱讀感恩書籍或學習歌唱感恩類的歌曲,并鼓勵患者通過演講、寫作等方式敘述自己感恩的人或事,感謝親朋好友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懷。(3)入院后第5 ~6 周引導患者領悟人生:對患者進行團體心理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情緒管理調節能力;鼓勵患者通過書寫、演講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人生價值、意義、生活態度等方面的文章,引導患者正向領悟人生。(4)入院后7 ~8 周引導患者感受親情:組織患者觀看家庭親情倫理劇,后通過視頻、通話、寫信等方式促進患者與家人互動,獲得來自家屬的心理支持。(5)入院后第9 ~10 周引導患者重建希望:組織患者觀看勵志電影、電視劇及關于未來人生希望相關題材的文章,并正向引導患者抒發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幫助患者重新樹立信心和對未來的希望。兩組均干預10 周。
(1)心理狀況及病恥感 干預前后,采用SDS、SAS量表對患者抑郁、焦慮情況進行評價,兩者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抑郁、焦慮越嚴重,其中SAS 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777,重測信度為0.853,SDS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782,重測信度為0.826;采用病恥感量表對患者病恥感進行評價,總分50 分,得分越高患者病恥感越嚴重;采用自尊量表(SES)評分對患者自尊程度進行評價,總分25 分,得分越高患者自尊程度越高,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762,重測信度為0.822。(2)認知功能 干預前后,采用認知功能評價量表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價,包括社會認知、處理速度、語言學習、工作記憶、視覺學習,總分170 分,得分越高患者認知功能越好,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794,重測信度為0.823。(3)生活質量 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總分7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773,重測信度為0.810。
兩組干預前心理各項指標及病恥感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DS、SAS、病恥感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SES 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況及病恥感比較( ± s,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況及病恥感比較( ± s,分)
注:與干預前比,*P <0.05。
時間 組別 例數 SDS SAS干預前 觀察組 30 22.28±7.59 51.83±4.93對照組 30 22.59±7.73 50.84±5.63 t 0.157 0.725 P 0.876 0.472干預后 觀察組 30 13.70±3.38* 35.62±4.08*對照組 30 19.69±4.73* 46.37±4.77*t 5.643 9.380 P<0.001 <0.001時間 組別 例數 SES 病恥感干預前 觀察組 30 5.80±0.84 38.83±9.65對照組 30 5.59±0.89 38.34±9.58 t 0.940 0.338 P 0.351 0.737干預后 觀察組 30 17.28±3.24* 25.70±10.27*對照組 30 9.79±2.52* 32.58±12.38*t 9.995 15.732 P<0.001 <0.001
兩組干預前相比,認知功能各項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兩組社會認知、處理速度、語言學習、工作記憶、視覺學習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 s,分)

表2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 s,分)
注:與干預前比,*P <0.05。
時間 組別 例數 社會認知 處理速度 語言學習干預前 觀察組 30 5.63±1.83 40.37±5.73 10.83±2.73對照組 30 5.77±1.89 40.73±5.83 11.17±2.88 t 0.291 0.241 0.469 P 0.772 0.810 0.641干預后 觀察組 30 8.95±1.89* 61.79±7.33* 21.95±3.27*對照組 30 7.18±1.74* 48.38±5.94* 17.24±2.54*t 3.774 7.785 6.230 P<0.001 <0.001 <0.001時間 組別 例數 工作記憶 視覺學習干預前 觀察組 30 20.08±3.36 10.63±3.08對照組 30 19.87±3.85 10.75±3.12 t 0.225 0.150 P 0.823 0.881干預后 觀察組 30 30.97±4.44* 18.78±3.07*對照組 30 25.74±3.97* 14.96±2.47*t 4.810 5.310 P<0.001 <0.001
兩組干預前相比,生活質量各項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比較( ± 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比較( ± s,分)
注:與干預前比,*P <0.05。
時間 組別 例數 精神健康 精力 情感職能干預前 觀察組 30 54.38±5.39 76.48±9.84 66.63±6.37對照組 30 54.86±5.83 77.96±9.48 67.32±6.29 t 0.331 0.593 0.422 P 0.742 0.555 0.674干預后 觀察組 30 79.06±7.49* 89.84±9.53* 79.33±8.32*對照組 30 67.96±7.93* 81.46±8.48* 70.57±7.96*t 5.574 3.598 4.167 P<0.001 0.001 <0.001時間 組別 例數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干預前 觀察組 30 63.28±6.83 70.64±7.69 74.05±8.88對照組 30 64.28±7.11 70.54±7.28 73.28±8.57 t 0.556 0.052 0.342 P 0.581 0.959 0.734干預后 觀察組 30 80.57±9.05* 83.57±8.95* 89.67±9.36*對照組 30 69.48±6.38* 74.98±7.83* 81.84±8.83*t 5.486 3.957 3.333 P<0.001 <0.001 0.002
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伴隨情感交流障礙、認知功能缺陷以及意志行為異常,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發生障礙,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治療和家庭幸福產生嚴重影響[4]。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規護理干預在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患者的心理干預,但其干預方法系統性和科學性較差,在促進患者心理狀況正性改善方面效果不佳。
臨床研究[5]發現,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對促進患者心理狀態正向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重點在于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增強患者情感體驗,繼發患者潛能,糾正患者認知缺陷減輕患者絕望痛苦的感受,幫助患者樹立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促進患者健康意識和行為的提高[6]。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充分的關懷和尊重,嚴格遵照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原則,以激勵性、引導性的語言提高患者積極性與配合性,激發患者的內在動機和自我效能感,促進患者精神和心理健康康復,提高患者認知功能,而避免使用訓斥性或命令性的語言指導患者,傷害患者自尊,進一步促進患者心理健康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SDS、SAS、病恥感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SES、社會認知、處理速度、語言學習、工作記憶、視覺學習、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降低患者病恥感,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
綜上,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況,降低患者病恥感,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干預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