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艾珍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童急診科 湖南 衡陽 421000)
骨折切開內固定術是骨折患兒最常見的手術,但患兒疼痛是術后最常見的伴隨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兒的康復[1-2]。臨床常使用非甾體止痛藥對患兒骨折術后疼痛進行止痛,但過多使用止痛藥會增加患兒的毒副作用。當前國內許多醫院開展“無痛病房”等多種方法來推動患兒疼痛管理,構建患兒無痛護理管理模式[3]。然而,關于非藥物方法來減輕骨折患兒術后疼痛的方法依然很少。本研究通過于我院構建小組式流程護理模式來管理并有效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現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9 月骨科兩個醫療小組骨折患兒100 例,第一醫療小組50 例需手術治療的骨折患兒為實驗組,同期收入第二醫療小組行手術治療的50 例骨折患兒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符合骨折診斷標準;②機體其他部位無損傷;③意識清醒;④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障礙;②合并系統性疾病。實驗組男37 例,女13 例,年齡7 ~14 歲,平均年齡(9.4±1.97)歲,鎖骨骨折8 例,上肢骨折38 例,股骨骨折4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17 例,年齡12 ~15 歲,平均年齡(9.9±1.74)歲,鎖骨骨折7 例,上肢骨折例40 例,股骨骨折3 例。兩組手術方式均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兩醫療小組護理人員組成結構相似,原有的護理措施相似。實驗組在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小組式流程護理方案。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護理及對癥處理。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骨科患兒常規護理。包括對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對患兒進行合理飲食指導、正確的康復訓練;使用抗凝藥物、觀察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等。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小組式聯合流程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2019 年我院骨科第一醫療小組成立小組式流程護理管理小組,挑選組長1 名,小組組長為有10 年以上護理經驗并且得到患者高度評價的護理工作人員,小組成員由1 名主治醫生,4 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簽署自愿同意書,并由組長根據成員專業特長分配工作;小組成員實施干預前進行相關知識培訓,經組長考核后開展工作,具體包括:(1)術前為患兒家屬發放《骨折患兒術后疼痛知識護理手冊》,通過通俗易懂的圖文講解向患兒家屬講解疼痛原因、處理以及注意事項。(2)鑒于患兒年齡較小對于手術心理非常敏感,容易產生哭鬧、緊張不安等情緒。因此術前小組成員與每位患兒及家屬進行一對一談話;評估患兒心理狀態,開展有針對性患兒及家屬的心理疏導,表揚或給予患兒物質獎勵。(3)術后體位護理。小組成員指導并協助患兒肢體的擺放與翻身。同時患兒麻醉消退后,由于骨折和手術切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小組成員需每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兒進行疼痛評估,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患兒評分低于5 分,小組成員指導家屬通過動畫片、玩具、聽歌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達到疏導患者負面情緒,減輕患兒疼痛;評分5 ~7 分,適當對切口進行熱敷或冷敷緩解患兒疼痛;大于7 分者,按照醫囑,給予患兒藥物鎮痛。(4)營養指導。小組成員通知營養科醫師,為患兒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并指導患兒家屬多做富含蛋白質食物,如骨頭湯、豆類,鼓勵患兒多吃新鮮蔬果。(5)并發癥預防。小組成員前三天需每2 h 觀察患兒,觀察患者體征變化情況、切口情況、患肢血運情況等。(6)每星期組長召開小組討論會,分析并修正當前現存問題,持續提升小組式聯合流程護理質量。
觀察兩組患兒術前、術后的收縮壓(SBP)、心率(HR)、氧飽和度(SPO2)等生理學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評價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評分為0 ~1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顯。
患兒躁動分級評分[5]分為有躁動和無躁動。評分標準:能夠安靜并且與醫護人員合作無躁動為1 分;患兒焦慮、激動,但能夠與醫護人員合作為2 分;患兒輕度躁動,哭鬧為3 分;患兒劇烈躁動,定向力障礙,無法與醫護人員合作為4 分。≤2分認為無躁動,≥3分認為有躁動。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收縮壓在24 h、48 h 時段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實驗組,對照組心率在12 h、24 h 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血氧飽和度在12 h 時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收縮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 ± s)

表1 兩組患兒收縮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比較( ± s)
類別 術前 6 h 12 h收縮壓/mmHg 實驗組 131.23±7.93 135.23±7.89 133.86±7.58對照組 133.56±8.12 137.45±8.23 134.98±8.34 P >0.05 >0.05 >0.05心率/(次?分-1)實驗組 83.98±7.32 115.34±9.45 96.23±9.23對照組 82.34±8.43 114.65±8.43 117.94±8.56 P >0.05 >0.05 <0.05血氧飽和度/% 實驗組 99.23±0.92 98.34±2.12 98.73±1.56對照組 99.42±0.98 97.73±2.56 95.23±2.16 P >0.05 >0.05 <0.05類別 24 h 48 h收縮壓/mmHg 實驗組 120.23±6.98 121.34±7.45對照組 132.67±7.45 129.98±8.45 P<0.05 <0.05心率/(次?分-1)實驗組 93.78±8.43 95.78±7.32對照組 113.32±9.73 103.32±8.43 P<0.05 >0.05血氧飽和度/% 實驗組 97.69±2.21 97.98±2.34對照組 97.48±1.76 98.23±1.87 P>0.05 >0.05
實驗組24 h 后躁動例數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術后12 h、24 h、48 h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躁動得分和視覺模擬得分比較
疼痛是骨折患兒術后伴隨癥狀之一,患兒過早地經歷疼痛會對其生理、心理、生長發育等產生不良影響。正確評估疼痛和有效干預,可有效地減少患兒疼痛,有助于醫護人員提高患者疼痛管理質量。
本文結果顯示,小組式流程護理能有效緩解和減輕骨折患兒疼痛,消除患兒的不安情緒。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對照組收縮壓在24 h、48 h 時段升高幅度高于觀察組,對照組心率在12 h、24 h 高于實驗組,說明通過小組式流程護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這可能是由于患兒疼痛時,我們積極給予患兒鼓勵和支持,給予物質獎勵,幫助患兒建立信心。
骨折患兒因疼痛會導致術后躁動,表現為不安、焦慮、躁動和定向力障礙并存。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躁動患兒例數整體上低于對照組,且在24 h、48 h 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組式流程護理逐漸產生作用,護理人員聚焦患兒的內心感受,使患兒身心得到放松,消除了心理緊張,從而減輕疼痛。
小組式流程護理模式對于患兒無痛苦、無不良反應,并能減輕患兒骨折術后疼痛;同時通過非藥物干預,減少了止痛藥所帶來的毒副反應。但本次研究由于條件限制,只在醫院范圍內開展此次研究,同時樣本量相對較小,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和推廣性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