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芳,黃冬堅,梁鳳嫻
(開平市中醫院麻醉手術科 廣東 開平 529300)
混合痔是肛腸科臨床最常見的疾病,當混合痔在藥物治療無效后常需手術治療,痔術后由于肛門疼痛,常會引起排尿障礙而造成尿潴留,因此,尿潴留及疼痛是痔術后的常見并發癥[1]。尿潴留,膀胱中的尿液不能自行排出,需要導尿治療,這不僅給患者增加痛苦,還給護理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如何減輕減少痔術后患者疼痛及尿潴留的發生,促進手術患者康復,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責任。我們采用中藥熱庵包熱敷痔術后患者下腹部膀胱區,可促進痔術后患者排尿,減少尿潴留的發生,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診斷為混合痔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 例。對照組中男53 例,女47 例,年齡23 ~63 歲,平均年齡(38.09±8.47)歲。觀察組中男56 例,女44 例,年齡22 ~64 歲,平均年齡(39.03±8.8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18 ~65 歲;②行混合痔手術治療;③具備良好的理解及自主活動能力;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配合完成治療。排除標準:①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女性處于妊娠期、月經期、哺乳期的患者;②合并泌尿系統或其他軀體器質性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障礙,不能理解表達或不能配合患者。
兩組患者均予局麻下行內痔注射、套扎,外痔切除術治療。對照組術后予常規護理:術后采用熱毛巾敷下腹部,聽水龍頭水滴聲誘導排尿等方法促進尿液排出;觀察組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藥熱庵包熱敷患者下腹部膀胱區及情志護理。本院采用的中藥熱庵包內中藥成分為:萊菔子60 g,白芥子60 g,蘇子60 g,吳茱萸30 g。具體操作方法:將中藥放人特制布袋中制成熱庵包,放入微波爐中加熱至溫度約為60 ~70 ℃,囑咐并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將藥溫適宜的熱庵包藥袋弄平覆蓋下腹部膀胱區域,直徑10 cm 以上,覆蓋氣海穴、關元穴和中極穴。評估患者受熱情況,每次熱敷30 min,術后1 h 起每隔2 小時1 次。首次予熱庵包施包治療過程中同時給予情志護理:心理護理。耐心安撫患者焦慮不安情緒,耐心介紹尿潴留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介紹過往成功案例,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患者自行排尿的信心。
西醫診斷參照《痔臨床診治指南版(2006 版)》對混合痔的規定[2];術后尿潴留診斷標準符合《痔病》[3]:(1)術后6 ~8 h 無自主排尿;(2)尿急,伴有窘迫感、下腹脹痛;(3)查體恥骨上緣隆起可觸及膨脹膀胱,伴叩擊痛;
療效判定: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排尿情況。判定標準:優,排尿通暢,無不良反應;良,排尿次數多,每次量少,但仍可排出;差,排尿不暢,甚至需要導尿治療。將差納入尿潴留。術口疼痛判定標準:術后每2 h 每天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SA)[4]評估兩組的疼痛評分。無疼痛:0 分;疼痛輕微,能忍受:1 ~3 分:中度疼痛并影響睡眠,尚可忍受:4 ~6 分;疼痛較強烈、難忍,影響食欲及睡眠:7 ~9 分;劇烈疼痛:10 分。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排尿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排尿情況比較[n(%)]
觀察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短于對照組、殘余尿量少于對照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排尿指標比較( ± s)

表2 兩組術后排尿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 首次排尿時間/h 殘余尿量/mL 術后尿潴留發生[n(%)]觀察組 100 2.43±1.34 20.50±10.66 4(4.00)對照組 100 3.48±1.68 41.00±18.53 15(15.00)t[χ2] 2.183 3.033 [7.04]P 0.035 0.007 <0.0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逐漸加劇,術后5 h 的VAS 評分達到高峰值,術后7 h 的VAS 評分開始下降,觀察組術后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術口疼痛VAS 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術口疼痛VAS 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第1 h 第3 h 第5 h觀察組 100 0.60±0.52 2.0±0.67 3.40±0.96對照組 100 1.40±0.97 3.40±0.84 5.10±1.37 t 2.309 4.118 3.206 P 0.033 0.001 0.005組別 例數 第7 h 第9 h 第11 h觀察組 100 2.40±0.96 1.60±0.84 0.90±0.74對照組 100 4.00±1.15 2.80±1.03 1.90±0.87 t 3.361 2.846 2.762 P 0.003 0.011 0.013
痔術后尿潴留發生的主要機制為以下四點[5]。(1)局麻影響:本院局麻藥中加入亞甲藍作為長效麻藥[6],它起作用時間約為3 ~10 h,導致患者在這時間內較疼痛及容易發生排尿困難。(2)手術、疼痛刺激:手術及疼痛的刺激,導致肛門括約肌痙攣,而支配肛門括約肌的神經與支配尿道、膀胱括約肌的神經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在當肛門括約肌痙攣收縮時,尿道和膀胱的括約肌也會跟著痙攣收縮,最終也可能造成排尿困難。(3)心理因素:患者因心里害怕手術、疼痛,導致思想緊張,也能反射性的導致排尿障礙。(4)環境因素:個別的患者對排尿環境的變化不適應,比如不習慣臥床排尿等。
本研究熱庵包熱敷下腹部膀胱區域,該區域有氣海穴、關元穴和中極穴。在取穴上符合疾病的病因病機并遵循循經選穴和局部選穴的原則。氣海穴是肓之原穴及任脈經穴,為人體宗氣所歸之穴,有行氣補氣、暢調氣機功效,刺激此穴對泌尿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治療具有較好療效。中極穴歸經任脈,是足太陽膀胱經之募穴,有利尿通淋、通利膀胱的功效,是治療淋證的要穴,刺激此穴能調理氣血,增強膀胱氣化功能,通利小便[7]。關元穴為任脈和足三陰之會穴,是小腸募穴,有固本培腎、調理沖任的功效。三穴并用,具溫腎補陽、固攝益氣功效,促進膀胱氣化,促進排尿。熱庵包產生的熱量近似紅外線,具有較高的穿透力,被人體吸收,可促進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中藥熱奄包不但發揮藥物本身的作用,還具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熱庵包中的萊菔子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作用,用于脘腹脹痛,積滯瀉痢。白芥子有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作用。蘇子有降氣,潤腸通便作用。吳茱萸有散寒止痛,用于用于脘腹脹痛,積滯瀉痢。它們都有促進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可促進膀胱收縮,促進小便排出。中藥熱奄包通過加熱,利用藥物外敷及溫熱刺激可調整局部氣血,解除膀胱痙攣也通過神經反射解除肛門括約肌痙攣,緩解疼痛。情志護理旨在應用心理護理開導患者,解除或減輕其不良情緒,增強自行排尿的信念[8]。潘建丹[9]等應用情志護理及艾灸氣海穴、關元穴和中極穴對促進混合痔患者術后排尿、降低尿潴留發生率、減輕術口疼痛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熱庵包利用中藥藥物和局部熱輻射刺激相關穴位,起到通陽利尿、溫經散寒功效,并增強膀胱氣化功能,解除肛門及尿道括約肌痙攣,減輕疼痛、促進排尿,從而減少痔術后尿潴留的發生及減輕術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