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

摘 要 在最近幾年中,為進一步快速推動我國社會生產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實現環保型社會的構建,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可持續發展,我國建筑行業正在不斷深入研究裝配式建筑。在此背景下,我國建筑工程領域中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建筑模式,即裝配式建筑,因為裝配式建筑比傳統建筑工程具有很多優勢特點,有助于綠色環保型社會的構建,所以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得到越來越為廣泛的應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對裝配式建筑進行了簡單概述,然后對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裝配式建筑 結構施工 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0-0019-02
裝配式建筑是指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些所需的預制構件由專門的生產商加工完成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再利用專業的連接設備有效搭建PC構件(通用預制構件),從而建成功能齊全的結構性建筑。因預制構件是由專業工廠制作而成,運輸到現場組裝即可,因此針對構建生產、運輸及組裝方面的要求較為嚴格,應避免在以上各環節中出現損壞情況,導致精度不達標,影響施工質量。
1 裝配式建筑分類與特點
裝配式建筑主要包含了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三種類型。其中,裝配式鋼結構具有抗震性能強、機械化水平高、尺度精準、可回收等優勢,高層寫字樓、橋梁及大規模廠房是其應用的主要對象,研究與應用時間只有十多年;裝配式木結構具有強度高、質量輕、易加工等優勢,但防火性能耐久性亟待改善,當前我國這一類建筑日漸增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最為常見,原材料來源較廣,工業及民用建筑是其主要適用對象,如醫院、學校、保障性住房等。裝配式建筑“六化一體”的特征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和應用智能化:(1)設計標準化,對于建筑業而言,產業化實現的重點在于是否可達到工業化生產,其重點在于是否能夠標準化設計。在構建設計、模數設定方面,裝配式建筑考慮更加全面,可達到“規格少”但“組合多”的成效;(2)生產工廠化,相比于傳統現澆建筑而言,裝配式建筑最顯著的區別在于,現澆建筑采取現場澆筑的方式,裝配式建筑則是大量預制構件,并在工廠中批量制作這些預制構件,實現工業化生產,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預制構件,不僅優化了施工環境,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3)施工裝配化,裝配式建筑可有效減少現場濕作業及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組裝各種垂直、水平、承重及非承重等構件,就好像一個大規模組裝車間,這無疑提高了建筑建造效率;(4)裝修一體化,對于裝配式建筑而言,其典型特征主要表現為可把水電、消防、裝修、暖通等工序提前,例如提前預埋管線、提前貼外墻磚等,可避免現場施工后期出現交叉作業、隨意打鑿等問題,進而縮短施工時間,避免資源浪費;(5)管理信息化,裝配式建筑可采用信息化技術,如5D虛擬建造技術、云端技術、物聯網技術、BIM技術等,對整個施工進行可視化管理,進而提高建筑質量與安全;(6)應用智能化,智能化應用則是借助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同智能化建筑相融合,統一協調,如智能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能化裝配、智能化運維。
2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優勢
2.1 低碳節能與綠色環保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選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能夠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針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因為它具有多種優勢特點,如綠色環保與低碳節能,因此選用這種施工技術,可以對我國有限的環境資源起到有效保護與節約的作用,并且能夠有效減少施工現場作業量。在過去進行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常常會產生粉塵污染、噪音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而通過使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則可以對這些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能夠有效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整潔性,同時裝配式建筑施工在極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對其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環境造成的影響。由此可知,選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現場的環境質量,實現綠色施工的目的。
2.2 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優點
有助于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產業化的實現。在過去進行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精度不夠高,各種規劃空間尺寸非常容易產生較大的施工偏差,所以會對建筑物后期室內裝飾施工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通過使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則可以對以上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有助于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產業化的實現,裝配式建筑物構件具有自己的施工標準與施工要求,生產廠家應根據這些施工標準與要求來生產加工墻板、梁、柱子等裝配式建筑物構件,而且在對這些建筑構件進行生產加工過程中,應將水管、電線預先埋設在規定位置。在加工生產裝配式建筑構件過程中,生產廠家均是選用相對應的模具來進行加工的,所以在設計精度方面,裝配式建筑構件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有助于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產業化的實現。
3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3.1 模板的安裝
在對模板進行安裝過程中,一定要遵守的安裝原則為:先安裝水平構件后安裝豎向構件、先安裝模塊構件后安裝異性構件,以滿足建筑施工要求。針對新混凝土與舊混凝土之間表面的接觸位置,需要對其進行鑿毛處理,同時需要將斜模板安裝在規定高度的頂端位置,以促使新混凝土結構與舊混凝土結構之間能夠進行更好的融合,保證在模板頂端中能夠順利流入剩余浮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一定要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情況進行深入考慮,并以此為重要依據,選取相應合適的施工機械設施。在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得發生不良現象,如澆筑不均勻問題、冒泡問題等。在澆筑完成混凝土結構以后,一定要對混凝土進行及時振搗。其中,模板安裝現場如圖1所示。
3.2 墻體混凝土的澆筑
在對墻體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在墻體澆筑底層鋪灑3-5cm的減石子水泥砂漿,以避免出現漏漿問題。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必須要保證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得超過40cm,同時一定要在混凝土凝固之前澆筑完成。在澆筑墻體混凝土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分層澆筑,以避免墻體混凝土產生縫隙問題。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結束以后,應選用振動棒來分層振搗混凝土,與此同時,需要嚴格控制每層混凝土的厚度,宜控制在50cm左右。另外,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過程中,一定要對石子的下沉、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進行詳細觀察,如果發生這些現象,必須要立即停止振搗施工作業。在澆筑混凝土砂漿過程中,預埋件、模板、鋼筋之間不得發生互相碰撞現象。最后,在墻體混凝土澆筑結束之后,一定要找平處理鋼筋,保證墻體混凝土的澆筑滿足施工要求[1]。
3.3 預制裝配式結構點
不同構件之間的連接是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設計要點,為此設計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眼光與能力,保證裝配式建筑結構在設計的過程中,做好結構點與結構點之間的連接工作。當前很多建筑工程在節點連接方面的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為此建筑企業需要不斷對材料進行完善與創新,對節點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從而保證裝配式建筑結構節點設計的高質量[2]。
3.4 預制梁與預制承臺相關施工技術
在對預制承臺進行安裝時,一定要嚴格控制預制承臺的規格,一般情況下,預制承臺的壁厚應控制在10cm左右,并且需要設置三級鋼筋網片。根據預制承臺的安裝要求,需要預埋處理吊裝件[3]。此外,還需要嚴格控制預制梁的制作與安裝,將施工現場要求作為主要依據,進行相關制作與安裝,在預制梁的兩端應布設有型鋼連接件,保證連接件的T字形,在梁軸上方應布設通孔,以便于焊接鋼筋。在梁柱連接節點中通過運用工字鋼,能夠促使同軸線連接的順利實現,為提高預制梁的安裝質量,一定要深入分析受力桿件的承重性能、抗剪性能與抗彎性能[4]。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建筑行業領域中,裝配式建筑模式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通過選用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有助于建筑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能夠實現節能低碳、綠色環保,有效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裝配式建筑,熟悉與掌握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本文對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加深相關施工技術人員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 何瓊.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的關鍵點分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02):123.
[2] 王慶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與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07):112-113,122.
[3] 李葉.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江西建材,2020(08):186-187.
[4] 張作為.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7):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