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 林業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綠色發展的支柱力量,是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的重要方向。為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大桂山林場在造林綠化、森林資源保護、林區基礎建設、森林旅游業發展、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示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分析了林場面臨的新問題(發展意識落后、人才隊伍老化、技術骨干培養不足、林業科技推廣不力、干部的科技素養有待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控能力弱、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現代化林業機械設備不足),提出了推進林場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應用信息化技術,積極推進森林資源數據管理和林業信息網絡建設;引用一些高科技、現代化林業機械設備。
關鍵詞 大桂山林場;高質量發展;舉措;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4
林業產業作為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綠色發展的支柱力量,是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經濟新舊動力切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增進民生福祉,必須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林業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推動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大桂山林場在造林綠化、森林資源保護、林區基礎建設、森林旅游業發展、林業科技成果推廣示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大桂山林場為林業高質量發展采取的措施
1.1? 依托科技力量,建設精品林
1.1.1? 加強與林業科研院所的合作,總結桉樹經營新技術
大桂山林場近年來加強與東門林場林科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廣西林科院等林業科研院校的合作,開展新品種區域試驗、桉樹多代林免煉山造林養分綜合管理栽培試驗,推廣新品種應用,探尋新的桉樹可持續經營栽培技術,目前試驗取得預期效果,相信將給桉樹的經營帶來積極影響。
1.1.2?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努力實現精準施肥
通過與廣西林科院合作,對全場林地、林分進行土壤養分、林木元素普查,將全場林地土壤肥力、養分情況進行分級,并根據林地土壤肥力結果及林場生產現狀,及時調整和優化肥料生產配方,配制適合林場林地條件、滿足林木生長所需養分且能促進林木生長的精準配方肥,通過科學、精準配方施肥,提高林地生產潛力及綜合生產力,最后達到培育精品林的目的,切實提高林地單產。
1.1.3? 開展高效緩釋肥試驗,總結新的施肥技術,降低營林成本
高效緩釋肥,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施肥人工,如果肥料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達到一樣的營林效果,將為林業發展帶來一場革命,將大大提高工效,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營林利潤空間。
1.1.4? 推廣無人機等先進技術應用,提高生產效率
從2018年開始,林場開始推廣使用無人機。應用無人機、photoscan軟件、arcgis軟件等組合技術對林地進行測繪核對,大大提高了林業調查、面積勾繪的效率和準確率。
1.2? 加強精細化管理,改進經營措施,提高營林質量
1.2.1? 加強制度化管理,改進經營措施,提高營林質量
林場結合商品林“雙千”基地建設目標,編制森林經營管理方案,制定森林質量提升指標、措施,用制度去指導、保障基地建設,同時實現森林經營的可持續。通過精準設計、不同立地條件、不同經營周期制定不同經營目標,制定實施不同撫育措施,如適當延長采伐年限、增加追肥撫育次數和施肥量、施用有機無機肥等經營措施,提高森林經營質量和效益。林場木材生產平均667 m2出材量從2016年的6.31 m3提高到2019年的7.64 m3?!笆奈濉逼陂g,林場力爭場內桉樹每667 m2產木材達12 m3以上,場外桉樹每667 m2產木材10 m3以上,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1.2.2? 推廣免煉山造林,創新造林模式
大桂山林場開展的桉樹免煉山項目可降低生產成本,其單位生產成本約1 300元/667 m2,普通桉樹造林模式單位生產成本達1 800元/667 m2,單位生產成本可節省500元左右;改變新造林的第一次傳統撫育(鏟帶+全劈),用噴除草劑代替,可節省部分人工成本,工人比較好找,解決工人難找的問題。
1.2.3? 加大低產林改造力度,年度蓄積穩步增長
林場2014年上一輪二類調查結果用材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為86.7 m3/hm2,2019年本輪二類調查結果用材林單位面積蓄積量97 m3/hm2,平均單位蓄積量增長了11.19%。近年來,林場加大對低產林的改造,對保存率低、長勢弱的林分進行分層改造,如以路為界、以沖溝為界、以山脊為界等方式,進行不同樹種的改造,做到適地適樹。
1.2.4?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林場森林培育保駕護航
林場加大森防工作的資金投入,購置防治設備和藥物,同時加強了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做好蟲情病情監測、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林場商品林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
1.2.5? 繼續調整樹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林區森林生態
選擇生態脆弱區域,如河流兩岸、森林公園、道路兩旁及造林地選擇不夠科學、生長量較低、生態功能低下的桉樹種植區域,通過小面積皆伐改種和套種補植珍貴鄉土樹種的方式,加快桉樹樹種結構調整,大力營造針闊和闊闊混交林、復層林,美化、亮化、貴化林分,提高森林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兼顧發揮經濟效益,打造金山銀山工程。
1.3? 轉變傳統思路,創新“雙千”基地建設模式
1.3.1? 在“雙千”基地建設中堅持效益優先為原則
因林場森林資源已達一定的體量,負債額也較大,林場在“雙千”基地建設中,不再一味追求數量,而是以經濟效益優先,收購樹種優、土質好、潛力大、無糾紛、交通條件好的優良林地,發展精品林,不參與林場間無序競爭,不隨意提高收購價格,嚴格按照“雙千”基地建設方案標準進行林地、林木流轉,切實保證林場收購林地、林木的最大效益。
1.3.2? 轉變思路,創新“雙千”基地建設模式
林場轉變傳統的場外租地造林和林地收購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區直林場有資金有技術、市縣鎮小型林場有地的優勢,合作建設“雙千”基地,探索“區直林場+市縣區林場基地”等利益聯結機制,建設高質量商品林。
1.4? 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林場積極爭取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資金支持,擴大政策性信貸資金支持“雙千”基地建設。例如將部分林地轉交給廣西國控公司,利用其融資優勢,提升林場融資發展能力,為“雙千”基地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1.5? 明確獎懲,激發動力
為了調動有收購任務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凡是收購租賃(合作)信息屬營林單位收集到、參與林地調查,并最終完成收購(合作)的給予相應單位一次性經費獎勵,費用由各單位自主支配。林場紀委、監察部門全程把好廉政關、安全關,堅持以“重在提醒、重在預防”為出發點,突出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同時啟動糾錯容錯機制,關心和保護動機純正、敢于干事的干部職工,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2? 存在問題
2.1? 觀念陳舊,發展意識落后,內部機制改革步伐遲緩
雖然林場實行的是定崗定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方案,但是有部分職工論資排輩,認為年輕人與他們的工資酬勞相差不大,而他們對林場的貢獻大,積累的經驗豐富,所以有時候對年輕人的想法不認同,導致年輕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2.2? 人才隊伍老化,技術骨干培養不足
根據林場人教科提供的數據,林場管理崗位的職工年齡大多為40~60歲,而30~40歲的職工在管理崗位的偏少,后備人員儲備不足。從文化程度上看,林場職工有58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14人),擁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有272人,占比46.58%。雖這兩年引進了不少年輕人,但整體文化程度不高,需要培養的時間長。林場的森林資源面積不斷增加,但其地處偏遠及政策問題納入編制的人數少,導致高水平的人才難以引進,特別是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缺口較大。林場對培養全能型、一專多能型人才投入不足,整個林場未形成你爭我敢的工作氛圍。
2.3? 林業科技推廣不力,干部的科技素養有待提升
林業科技推廣不力,干部的科技素養有待提升。林場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較少,未認識到科技投入會給興林富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廣效果不明顯。
2.4? 森林病蟲害防控能力弱
由于林場人才儲備、防治經費不足,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未配備相關實驗儀器,無法及時開展病蟲害的監測、預防、控制,在病蟲害發生時,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置,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5? 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森林資源調查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這幾年林場森林資源規劃調查報告都是外包,因森林資源調查是一項任務重、時間緊的工程,所以森林資源調查的有些數據未進行詳細核實,會出現不準確的情況,進而導致管理的信息化、可視化、精細化程度不高,不能直觀反映林地小班經營投資及生長現狀。尤其是場外森林資源沒有及時更新,林場調查隊每年都只做場內森林資源“一張圖”更新工作,導致場外森林資源信息不完善,增加了場外林地的經營風險。
2.6? 現代化林業機械設備不足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林業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加上林草機械購買政策扶持少,導致林場在病蟲害防治器械、森林防火監測設備、營造林、采運機械裝備都是設備單一,現代化水平不高。例如,病蟲害防治采用的是普通的便攜式小型噴霧器、高射程噴霧機,未采用飛機、無人機等空中噴灑新設備進行防治。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
林場應該多招一些高學歷、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儲備后續力量,對這些人才進行全方面的培養,鼓勵年輕人大膽主持和參與林業項目。在職稱評聘方面,因林場處于艱苦邊遠地區,林場可向上級申請適當提高林場林業技能崗位結構比例,放寬專業技術職位評聘條件。
3.2?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調整林業產業結構
國有林場應重視科技進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造良好的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要圍繞現代林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多功能森林經營開展科研,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搞好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推廣,大力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和產業產品結構。要優化第一產業,依托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加強示范基地建設,把林場建設成各具特色的林業長期科研和示范基地。
3.3? 應用信息化技術,積極推進森林資源數據管理和林業信息網絡建設
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全場所經營的林地進行森林資源信息化管理,建立林地小班跟蹤管理信息系統,對小班的造林時間、苗木種源、撫育措施、施肥品牌及施肥量、年生長量、生產成本等指標進行全程記錄監控,為實現精細化經營管理提供依據。
3.4? 引用一些高科技、現代化林業機械設備
采用新型設備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節約人力,減少安全隱患,而且可降低林業生產成本,提高林業生產效率。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林場全體職工共同努力,把林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去不斷落實,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從而推進林場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