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輝 撫州市東鄉區城鎮發展服務中心
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具有復雜性、專業性及精細化特征,需工作人員對建筑工程有全面且細致地了解,從全過程入手,精準控制各個工序的質量,確保建筑工程施工成果符合建設要求。但在實際質量控制中,存在諸多通病,影響質量控制成效,使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建筑企業需做好防治工作。
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工作要求高、工作量大,易出現工作通病,降低控制效果,引發建筑質量缺陷,影響建筑安全使用,需提高重視,預先防治。細化來說,目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通病如下。
第一,質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考慮到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復雜性,建筑企業應根據各個工序的質量要求,制定相應的控制制度,明確質量控制目標,規范開展質量控制工作。但在實際工程中,部分建筑企業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認知不全面,使質量控制制度出現空白,在工序施工中遺留質量問題。例如,某工程并未明確鋼筋綁扎驗收時的位置要求,使鋼筋定位出現偏差,引發鋼筋銹蝕問題,影響結構穩定性,如圖1所示。

圖1 鋼筋綁扎質量問題示意圖
第二,質量控制內容不全面。在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方面,有建筑企業開展市場調研,分析業主的關注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業主對建筑基礎、防水、消防、裝飾工程施工質量的關注超過70%;對鋼筋混凝土、室內外給排水、墻體砌筑施工質量的關注超過50%;對回填、防雷施工質量的關注超過30%;對工程測量、土方開挖、屋面、門窗及電梯等工程的關注度低于30%。在此基礎上,部分建筑企業將質量控制重點放在基礎、混凝土等環節,忽略土方開挖等環節,控制內容不全面,引發質量風險[1]。
第三,質量控制人員不專業。建筑企業質量控制人員的部署及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質量控制效果有直接關聯。部分建筑企業的質量控制組織架構不合理,質量控制人員專業素養不滿足工作要求,不能及時發現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使質量控制流于形式。
第四,質量控制技術不先進。基于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復雜性與專業性特征,部分質量控制內容難以通過人為觀測獲取,需使用相關質量控制技術,評估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探究工序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部分建筑企業考慮到費用問題,在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中由控制人員實施人工質量檢查,質量控制技術不先進。
針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通病,本文借鑒某建筑工程控制經驗,總結質量控制防治對策,規范有序落實質量控制工作,為建筑企業優化質量控制提供有益探索。
針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制度的缺陷,建議建筑企業根據質量控制工作要求,構建完善制度。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建筑企業制定如下制度內容規范質量控制工作。
第一,責任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確參與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工作人員責任,督促其規范開展質量控制工作,提高不同人員間的協調性。以項目經理為例,要求其督促勞務班組長做好施工記錄,并定期監督檢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進度與質量狀況,如發現不符合制度的違規操作,立即停止施工,組織相關人員解決質量隱患。同時,要求項目經理每月到崗時間至少為24d,定期組織現場協調會,加強業主、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主體的交流,切實落實質量控制工作。
第二,材料設備管理制度。在材料管理中,針對材料采購、出廠、運輸、進場、倉儲等重要節點,明確質量檢驗、管理流程與要求,全面審核材料各項質檢資料,保障材料質量。例如,在材料倉儲環節,部分特殊材料有時限要求,建筑企業通過構建臺賬,記錄相關信息,確保在時限內使用材料。如高鋁水泥應在60d內使用完畢。
第三,施工監控制度。建筑企業制定質量檢查制度、施工現場巡視制度及質量例會制度,定期開展施工質量檢測、施工現場巡視工作,并每兩周召開1次質量例會制度,在例會中圍繞質量檢測與現場巡視結果,評估質量控制效果,探究質量問題解決方案,持續改進質量控制工作。
針對質量控制內容的缺陷,建議建筑企業全面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將質量控制覆蓋建筑工程的各個工序與建設全過程。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建筑企業圍繞質量控制內容要求,構建全面質量控制體系(如圖2所示),涵蓋質量控制理念、方法與內容等層面,有效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指導下,建筑企業在項目建設前,編制質量測量標準,明確各個分項工程應達到的質量要求,將分項工程質量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協同開展各項質量控制工作,以實現全面控制目標。

圖2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示意圖
質量控制隊伍是實施質量控制工作的關鍵,關系到質量控制成效。建議建筑企業加強控制隊伍建設,針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要求,合理構建質量控制組織,做好控制人員培訓,切實提升質量控制水平。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建筑企業構建的質量控制組織如圖3所示,針對不同施工工序,設置不同質量責任人,強化質量意識,規范實施質量控制工作。同時,在質量控制人員培訓中,建筑企業圍繞其質量控制責任,開展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工序質量標準要求、質量檢測方法、質量控制責任、應急訓練等,使質量控制人員學會控制、高效控制,應建筑工程施工出現的突發事件,規避其對建筑質量的影響。

圖3 質量控制組織示意圖
針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技術滯后問題,建議建筑企業引進BIM、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建筑企業在建筑質量全過程控制中應用BIM技術,憑借技術優勢強化控制效果。
在建筑施工前,根據建筑施工方案和圖紙信息,構建BIM模型,評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探究不同專業的施工圖紙是否存在碰撞、交叉、重疊等問題,避免施工期間出現質量問題,導致返工。在該建筑工程中,共發現超過30處碰撞部位,調整后各專業施工順序實施。同時,通過BIM軟件模擬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明確施工重難點,以此進行技術交底及施工培訓,實現高效事前質量控制[2]。
在建筑施工中,根據施工現場記錄數據,定期更新BIM模型,了解施工進度,評估施工質量,及時發現建筑工程的質量隱患。同時,在建筑材料管理中,質量控制人員根據BIM軟件的統計結果,隨時更新材料清單,了解各個環節的所需材料、已使用材料,實時掌握材料狀態,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也可預防材料浪費。
在建筑施工后,質量控制人員輸出各類BIM資料,包括施工流程、工序施工、材料設備等,為竣工后的質量檢查提供參考,實現全面質量檢查,避免遺留質量隱患。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通病體現在制度、內容、人員、技術四方面,建筑企業應構建完善質量控制制度,全面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加強控制隊伍建設,引進先進控制技術,詳細指導質量控制工作,有效防治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通病,更好地為建筑工程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