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0)
對“幾何直觀”的理解
對它的認識:“直觀”就是當人們接觸事物時,借助于觀察、經(jīng)驗、想象等所產(chǎn)生的對事物及其關(guān)系直接的感知與認識。而幾何直觀則是借助于見到的或想到的幾何圖形的形象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對事物的性質(zhì)或數(shù)量關(guān)系的直接感知與認識,幾何直觀是一種運用圖形認識事物的能力。標準指出:“幾何直觀”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jié)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接地理解數(shù)學,在整個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它的意義:20 世紀最偉大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在名著《幾何直觀》一書中談到:
第一層意思,圖形可以幫助刻畫和描述問題。一旦用圖形把一個問題描述清楚,就有可能使這個問題變得直觀、簡單。
第二層意思,圖形可以幫助發(fā)現(xiàn)、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第三層意思,圖形可以幫助表述一些結(jié)果,可以幫助記憶一些結(jié)果。
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幾何直觀
第一 要充分的發(fā)揮圖形帶來的好處。
第二 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畫圖的好習慣。
第三 重視變換,讓圖形動起來,把握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guān)系。
第四 要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住些圖形(比如基本圖形)。
無論是在“圖形與幾何”領(lǐng)域的學習還是在其他領(lǐng)域的學習中,都應(yīng)重視幾何直觀的培養(yǎng)。
在中考中有許多試題是根據(jù)基本圖形來巧妙設(shè)置的,這樣既考查學生提煉圖形和運用圖形的能力,更是對“幾何直觀”的一種培養(yǎng)。基本圖形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根植于基本圖形的試題屢見不鮮。挖掘基本圖形,有助于更好的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我們通過展示一些案例跟大家談?wù)勗诘诙啅土曋刑釤捇緢D形的方法。
案例1.如圖,AB ⊥BD 于點B,CD ⊥BD 于點D,P 是BD上一點,AP ⊥PC,且AP=PC. 你能得到什么結(jié)論?

這時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得出結(jié)論:有兩個全等三角形,有對應(yīng)邊相等,這個基本圖形,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K 字型。如果把條件AP=PC 去掉,那么就能得出兩個三角形相似。接下來用K 字型圖可以比較快的解決下面的幾個習題。
變式1.如圖,已知AB ⊥BD,CD ⊥BD,AP ⊥PC,且P為BD 中點,AB=2,BD=6,那么CD=_______直線l2過點B(0,2)且與x軸平行,直線l1與直線l2相交于點P。點E為直線l2上一點,反比例函數(shù)

案例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l1過點A(1,0)且與y軸平行,的圖像過點E 與直線l1相交于點F。
1.若點E 與點P 重合,求k的值;
2.連接OE、OF、EF。若k>2,且△OEF 的面積為△PEF 的面積的2 倍,求E 點的坐標;
3.是否存在點E及y軸上的點M,使得以點M、E、F為頂點的三角形與△PEF 全等?若存在,求E 點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變式1:如圖,直線L1 過點A(1,0)且與y軸平行,直線L2過點B(0,2)且與x軸平行,直線L1與直線L2相交于點P.點E為直線L2上一點,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過點E 與直線L1相交于點F,存在點E及y軸上的點M,使得以M、E、F為頂點,且以EF為直角邊的三角形與△PEF 相似,則點E 的坐標____▲___.
案例2.若直線QE ∥y 軸,將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圖所示放置,你能夠得出什么結(jié)論?

現(xiàn)在老師已經(jīng)添了兩條輔助性,這對解決本題就不會顯得有多大難度了,可以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但是其實這也是前面K 字型圖的變形,也可以用K 字型圖來解答。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道2011年紹興的中考題24 題,這是一道很典型的以基本圖形中K 字變形圖作為解題的突破口,就可以輕松拿下了。
對中考第二輪復習教學來說,我們尤其要重視基本圖形的提煉和挖掘,如果把一道綜合題比喻成一座房子的話,那么具體的知識點就好比磚頭、鋼筋、水泥等,而基本題、基本圖形就好比一堵墻、一個房間。墻與墻之間、房子與房子之間如何搭建,就是解題的思路了。在考場上,面對每一道題目,都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解題思路作出選擇和判斷,如果熟悉一些基本圖形,無疑能提高他們探索解題思路的速度。當基本圖形直接看不出時,就能想到去構(gòu)造基本圖形。如果把這個K 字型圖的直角加以變形,我們可以把這三個角變?yōu)橄嗟龋旤c不同,但都在一條線上,構(gòu)成兩個三角形(或三個)其中兩邊上的兩個是相似,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來運用的“一線三等角”這一基本圖形。其實也是一個K字型的變形。

案例1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OABC 是等腰梯形,BC ∥OA,OA=7,AB=4,∠COA=60°,點P為x 軸上一個動點,(點P 不與O、A 重合),連接CP,過點P 作PD 交AB 于點D.
1.求點B 的坐標;
2.當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OCP為等腰三角形,求此時點P的坐標;
這一問題的解答是:填上常用輔助性過點B 作BE 垂直O(jiān)A,根據(jù)已知條件就可以把點B 的坐標得出,第2 小題要用到分類思想,不過在讀題目是要注意條件“x 軸上”,所以考慮的范圍要擴大到x 軸的負半軸,第3小題如果能發(fā)現(xiàn)在同一條線段上又不同頂點的三個角相等,就顯得很容易了,用“一線三等角”這個基本圖形,存在相似三角形,所以就可以通過OP×PA=OC×AD,從而求得結(jié)果。
案例2 .如圖.直角梯形OABC 的直角頂點O 是坐標原點,邊OA,OC分別在x 軸、y 軸的正半軸上.OA ∥BC,D 在BC上,,AB=3,∠OAB=45°,D 是BC上一點,CD=.E、F 分別是線段OA、AB上的兩動點,且始終保持∠DEF=45°,設(shè)OE=x,AF=y.

1.證明△ODE ∽△AEF,并確定y 與x 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
2.當△AEF 是等腰三角形時,將△AEF 沿EF 折疊,得到△A′EF,
求△A′EF 與五邊形OEFBC 重疊部分的面積.
解決本題也是跟上面一樣的思路,不過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可以做了吧,證明相似,用的是一線三等角這個基本圖形,關(guān)鍵是第2 小題,更能體現(xiàn)這個基本圖形的優(yōu)勢,因為△AEF 是等腰三角形,其中的點E、F 都是動點,但是如果能想到只要滿足△ODE 是等腰了,那么△AEF 自然也一定是等腰三角形,這就容易多了,因為△ODE 中只有一個點E 是動點,研究起來就比較方便,現(xiàn)在我們就只要分三類情況來討論解決,畫出每一種狀態(tài)圖,請同學們試試吧。相信自己肯定行!
總而言之,利用基本圖形及其結(jié)論,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并可以防止解題中無關(guān)信息的干擾,提高我們的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