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超,邢鳳梅,夏侯文秀,余林碩,唐惠艷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截至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為2.64億,占總人口比例為18.70%,其中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3.50%[1-2],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但健康老齡化水平偏低。有研究顯示,當前我國人口人均預期壽命為76.4歲,但平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將會有8年左右的時間與疾病相伴[4];同時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一直在增加[5]。因此,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成為我國21世紀面臨的重大問題。老化期望(Expectations Regarding Aging,ERA)指老年人預期達到和維持軀體及精神功能的水平,即老年人在老化的過程中對健康老齡化的期望程度或預期水平[6]。據研究表明,老化期望對老年人的身體活動[7]、尋求醫(yī)療保健的信念[8]、健康促進行為[9]具有重要影響。當老年人的老化預期過于悲觀時,這可能導致老年人決策不良[10]和死亡率增加[11]。因此,了解我國老年人老化期望現狀,分析影響因素,對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0年7~9月選取唐山市灤南縣學苑街社區(qū)、曙光仁和社區(qū)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精神疾病;②存在嚴重聽力、視力障礙。樣本量的計算:應用線性回歸分析影響因素時,樣本量一般為研究因素個數的5~10倍,考慮可能存在樣本脫落,故再預設20%的樣本脫落率。本研究納入18個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等一般資料項目(15個)、感知年齡歧視及家庭支持狀況。樣本量計算公式為17×(5~10)×1.2=102~204人,最終獲得有效資料者217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配偶、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經濟來源、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退休前職業(yè)、原工作單位性質、自評健康狀況、老年慢性病數量、鍛煉身體、愛好及子女探望情況。②老化期望-21(Expectations Regarding Aging-21,ERA-21)量表。應用課題組前期漢化修訂的老化期望-21量表[12],包含身體健康(7個條目)、精神健康(6個條目)、認知功能(4個條目)和功能獨立性(4個條目)4個維度共21個條目。量表采用4級計分法,1分=完全正確,2分=有點正確,3分=有點錯誤,4分=完全錯誤。總分21~84分,得分越高表明老化期望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4。③感知年齡歧視調查表(Perceived Ageism,PA)。采用葉博等[13]漢化的簡短感知年齡歧視調查表,該量表包含3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0分=從不,4分=總是;總分≥1分表明感知到年齡歧視,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感知年齡歧視越嚴重。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④家庭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 Scale,PSS-Fa)。采用張靜平等[14]漢化的家庭支持量表,共15個條目,采用二分類計分法,1分=是,0分=不是,得分越高代表家庭支持情況越好。得分≥10為高家庭支持水平,得分<10則為低家庭支持水平,該量表的信度Kuder-Rich-ardson 21值為0.75。
1.2.2資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對符合標準的老年人介紹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等,獲得同意后發(fā)放問卷,講明填寫方法與注意事項,由老年人獨立填寫,如有填寫困難者由研究者根據其選擇代為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共發(fā)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7份,有效回收率94.35%。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單因素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檢驗水準α=0.05。
2.1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得分 老化期望得分21~81(45.86±12.28)分,呈中等偏下水平。4個維度條目均分:身體健康為1.90±0.69,精神健康為2.68±0.66,認知功能為1.87±0.55,功能獨立性為2.26±0.74。
2.2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1。

表1 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單因素分析
2.3社區(qū)老年人感知年齡歧視、家庭支持得分 感知年齡歧視0.00(0.00,6.00)分,其中無感知年齡歧視121人,有感知年齡歧視96人。家庭支持10.00(9.00,13.00)分,其中低家庭支持101人,高家庭支持116人。

續(xù)表1 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單因素分析
2.4影響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化期望得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實測值)、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0,1000~元=1,2000~元=2,3000~元=3,4000~元=4,≥5000元=5)、自評健康狀況(非常差=0,差=1,一般=2,好=3,非常好=4)、老年慢性病數量(無=0,1種=1,2種=2,≥3種=3)、愛好(無=0,有=1)、感知年齡歧視(實測值)、家庭支持(實測值)7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可解釋老化期望總分變異的76.2%。見表2。

表2 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217)
3.1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現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總分為45.86±12.28,呈中等偏下水平。4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精神健康維度,達2.68 ±0.66,說明老年人在精神健康期望方面是最高的,與Meisner等[15]的結論一致。原因可能是居住在小城鎮(zhèn)的老年人鄰里互動頻繁,老年人的孤獨感較低;得分最低的是認知功能維度,僅為1.87±0.55,說明老年人對認知功能的期望是最低的,究其原因,老年人記憶力、反應等認知功能明顯下降,而這種變化是個人對衰老負面自我認知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16],因此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期望較低。提示需聚焦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期望,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3.2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影響因素分析
3.2.1感知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狹義上特指老年歧視[17]。研究結果顯示,感知年齡歧視對老化期望的影響最大。分析原因如下:①歧視知覺會給老年人帶來心理壓力,降低老年人對健康老齡化的期望;②年齡歧視來源于社會對老年人的陳舊觀念和偏見,社會可能會通過對年齡的負面形象以及負面的價值觀來塑造老化預期[18]。社會資本是降低感知年齡歧視與不良心理相關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社區(qū)工作者應提高老年人的社會資本,降低不良心理的發(fā)生,幫助老年人積極應對年齡歧視;國家應提高整個群體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識,減少年齡歧視,繼而減少低老化期望的發(fā)生。
3.2.2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老化期望的負向影響因素,與Sarkisian等[8]及Kim[9]的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部分老年人出現衰弱,且年齡越大,衰弱越重[19],而這些變化是形成老化預期的主要因素[20]。因此社區(qū)工作人員應關注中高齡老年人,加強對其健康老齡化知識的宣教,同時主動研判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老化期望差異,幫助老年人構建符合自身的老化期望。
3.2.3家庭支持 本研究中,家庭支持是老化期望的正向影響因素。良性的家庭關系有助于形成持久穩(wěn)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21],這是老年人在經歷由老齡化造成的身體衰退、消極情緒及社會適應不良時的堅強后盾。因此社區(qū)醫(yī)務人員在與老年人家庭接觸過程中,應強化親情關系,以提高老年人的老化期望水平。
3.2.4自評健康狀況 本研究中,自評健康狀況是老化期望的正向影響因素。與Janeckov等[22]的結論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對自身狀況評價持有樂觀的心態(tài),因此能夠積極地處理自身面臨的老齡化問題。醫(yī)護人員對健康自評過低的老年人要進行引導,使其對自身健康狀況有合理的評價。
3.2.5其他影響因素 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本研究中其是老化期望的正向影響因素,與Dogra等[23]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收入高的老年人個人生活保障較好,會有更多的自我實現的可能,同時較高收入會獲得更好的醫(yī)療服務,因此老化體驗更為積極。②愛好。愛好是老化期望的正向影響因素。原因可能為有愛好的老年人經常與志趣相投的人分享經驗心得,不僅能提升自己,獲得成就感、滿足感,還可以交流感情,排憂解難,消除負面情緒,使心理能量更積極地轉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老化期望會較高。③慢性病數量。老年人慢性病數量是老化期望的負向影響因素,這與Thorpe等[24]的觀點一致。原因主要是患有慢病的老年人遭受身體上的痛苦,易產生無用感、抑郁等消極情緒[25];同時老年人需服用更多的藥物及掌握較多的疾病知識,導致自我管理難度大[26],繼而老年人健康管理信心下降,因此老化期望水平較低。
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總體呈中等偏下水平。在認知功能方面最低,在精神健康方面最高。感知年齡歧視、年齡、家庭支持、自評健康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愛好、老年慢性病數量是社區(qū)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影響因素。感知年齡歧視、年齡越大、低家庭支持水平、自評健康狀況差、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無愛好、患有老年慢性病的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較低。提示醫(yī)護人員及社區(qū)工作者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探索制訂有效的干預策略,提高老年人老化期望水平,從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質量,推動我國健康老齡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