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娟



“金石之都、歐陽修、趙明誠、周亮工、陳介祺都是濰坊金石文化老字號,金字招牌,不能丟了,要不斷發揚光大。”8月3日,中共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在聽取陳介祺研究會會長陳新關于《建設中國“金石之都”建議方案》匯報后,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田慶盈在不同場合多次指示要高度重視濰坊的金石文化,去年9月第三屆陳介祺藝術節期間,時任濰坊市市長田慶盈就專程到“萬印樓”考察調研,強調要弘揚和傳承濰坊特有的陳介祺金石文化,不斷提升濰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以切實有力的行動,貫徹落實田慶盈書記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擦亮濰坊“金石之都”這塊金字招牌,讓濰坊金石文明之光閃耀九州。日前,記者奔赴位于濰坊市濰城區的陳介祺研究會,對陳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一一陳介祺研究會會長陳新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是2000年以來陳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請您談談濰坊金石文化的歷史淵源。
陳新:濰坊自古就是中國金石文化的發端地和重鎮。北宋歐陽修知青州,編輯了《集古錄》,記錄了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金石著作,在金石界有著崇高地位;宋代的趙明誠對考古、金石、書畫研究甚深,編撰了《金石錄》三十卷,記錄了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銘文款識和碑銘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考訂精核,獨具卓識;清代周亮工知濰縣,著有《賴古堂集》、《印人傳》、《尺牘新鈔》多部金石學著作。《印人傳》是中國第一部記錄印人的著作。他們的研究成果都對后世產生了及其重要影響。
特別是清代陳介祺(1831——1884),他將金石收藏和研究推向了高峰,至今仍被海內外學術界公推為19世紀以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代金石學宗師。咸豐四年他辭官歸里,在濰縣城內定居,將畢生精力傾注在金石收藏、鑒賞、考證、研究和創作之中,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藏有商周銅器248件、秦漢銅器97件、石刻119件、磚326件、瓦當923件、銅鏡200件、璽印7000余方、封泥458方、陶文5000件、泉鏡璇各式范1000件,編著各種研究著作70余部。今天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毛公鼎最早是被陳介祺發現并收藏于濰坊57年。因精選收藏秦漢古璽印7000余方,名其樓曰“萬印樓”,并編纂了被奉為篆刻藝術圭臬的曠世巨著《十鐘山房印舉》,至今仍是海內外廣大篆刻家的必讀書。
歐陽修、趙明誠、周亮工、陳介祺等濰坊歷史上的會石文化名人和他們的學術理論對國內外金石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極大的推動作用。
記者:近些年陳介祺研究會在挖掘和弘揚以陳介祺為代表的金石文化、打造濰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方面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讓陳介祺、金石文化再次生動鮮活在世人的心頭,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可否請您詳細談談期間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陳新:2014年以來,濰坊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濰城區委區政府都高度重視挖掘和弘揚以陳介祺金石文化為代表的濰坊金石文化資源,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開展了一系列在國內外頗具廣泛影響力的活動,將濰坊獨特的金石文化推向全國,推向世界,不斷擴大和提升了濰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以陳介祺研究會為具體籌辦班底,先后舉辦了三屆“陳介祺藝術節”,四屆“陳介祺金石文化周”。舉行了以“高山仰止一一一代金石宗師陳介祺藝術大展”和“陳介祺獎”萬印樓篆刻藝術大展暨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等國內外高端金石文化展覽40余場次;“致敬陳介祺”國際學術研討、交流和講座20多場次;中國書法家協會先后兩屆全國篆刻年會在濰坊召開。“陳介祺獎”萬印樓當代篆刻藝術大展和“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收藏工程,已經成為國內外金石篆刻界公認的知名品牌。截至目前,每年組織并參與濰坊金石文化活動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達到10個。
七年來,國內外投稿參加濰坊金石文化活動的作者已達40000余人次,有4000余名國內外人展、獲獎作者的個人藝術簡歷中都添加了“陳介祺獎”活動。去年舉辦的第三屆“陳介祺藝術節”雖然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但仍有9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金石篆刻藝術家和作者的作品參展,成為2020年全國唯一一個真正做成落地的國際金石文化交流項目。第三屆陳介祺藝術節還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十大優秀節會”。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西泠印社、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山東印社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權威金石篆刻藝術機構都與濰坊建立了良好的指導和合作關系,給予濰坊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嵐清同志得知濰坊打造“金石之都”十分高興,大加贊賞,特地為濰坊篆刻了“金石之都”和“文化濰坊”印章和親手制作的一件10米長卷印屏贈送給濰坊。全國政協第十一、十二屆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蘇士澍先生十分關心和扶持濰坊打造“金石之都”,7年間7次來濰坊出席指導活動;韓天衡、李剛出、童衍方、王丹、顧亞龍、駱芃芃、尾崎蒼石、權昌倫、黃嘗銘、蕭春源、林章松等國內外百余位金石篆刻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上千名世界各地的金石篆刻愛好者每年都前來濰坊出席指導“陳介祺藝術節”和“陳介祺金石文化周”活動。著名金石篆刻大家韓天衡先生說:“濰坊已經成為中國金石文化的風向標,國際金石文化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
隨著濰坊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引起了國內外廣大金石篆刻藝術機構和廣大金石篆刻家們的廣泛關注。近幾年,國內外有情懷的金石篆刻藝術家和收藏家們紛紛向“萬印樓”捐贈自己心愛的藏品和藝術作品。
日本著名旅華金石收藏家和田大卿先生,把自己在中國生活近30年收藏的509件文物級藏品全部捐贈給了“萬印樓”,他在給陳介祺研究會的委托書中寫到:“陳介祺偉大,萬印樓神圣。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中國留學開始,求學金石書法篆刻,曾多次和我日本的同道們到濰坊‘萬印樓拜謁陳介祺,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因此,我將我在中國收藏的509件文物藏品無償捐贈給陳介祺金石博物館,讓它們找到自己應有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