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屹松 王凱 朱其操



摘要:文章以烏蘭木倫河三號橋測量機器人的使用為例,介紹了鋼結構橋梁施工中溫度及變形監控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點選點、臨時墩制作、測量機器人使用、周期測量、變形數據分析等,并通過測量機器人的使用,重點對鋼結構溫度及變形進行監測,為施工現場提供準確數據。
關鍵詞:鋼結構橋梁;測量機器人;變形監控;溫度監控
中圖分類號:U441+5文獻標識碼:ADOI:10.13282/j.cnki.wccst.2021.01.008
文章編號:1673-4874(2021)01-0028-04
0引言
在鋼結構橋梁施工中難免由于溫差導致鋼板結構熱脹冷縮變形,給施工帶來不便[1-2]。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不僅需要保證施工體系的安全有效,還需要尋找出鋼板受溫度熱脹冷縮影響的變化量,為施工提供指導[3-4]。為此引入了測量機器人應用于橋梁施工的監控中。
徠卡TS60全站儀(測量機器人)是一種能夠代替人工進行自動搜索、跟蹤、辨識和精準照準目標并獲取角度、距離、三維坐標以及影像等信息的智能型全自動電子全站儀。它是在普通全站儀的基礎上集成馬達、CCD影像傳感器構成的視頻成像系統,并配置智能化控制及應用軟件發展而形成的。測量機器人的自動化測量,能夠相對減少人員配備,提高經濟效益,減少人為誤差,提高測量精度以及數據的可靠性,可以設置測量周期,為分析數據提供可靠依據[5-7]。
1工程概況
烏蘭木倫河3號橋是國內首座雙飛翼城市景觀特大橋梁,跨徑布置為(5+74+200+64+5)m,屬中承式復式鋼箱拱橋。鋼箱梁跨度為348m,橋面為1.68%的單向縱坡段,1.5%的雙向橫坡,高度為3.5m,變截面寬度為42~65m。主拱結構為飛翼式鋼箱拱,向道路中心線外傾17。,跨度為200m,截面高為3m,寬為4m,采用曲形曲做,面內矢高為75m。副拱結構為內傾式鋼箱拱,向道路中心線內傾45°,兩側副拱跨度分別為326m、330m,標準段尺寸高寬均為2.0m,變截面段尺寸高2.0~3.0m,寬2.0~3.0m,面內矢高為35m。
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河3號橋主副拱及鋼箱梁全部采用鋼結構制造,并采取支架法進行安裝。由于當地溫差大,鋼結構數量龐大,通過普通方法測量鋼板變形存在誤差大,測量周期不定,也不能完全達到要求,故測量機器人在鋼結構橋梁中的運用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控制點選點
在本橋南北岸、上下游共布設5個控制點,分別為G1、G2、G3、G4、G5(見圖1)??刂泣c選點需滿足以下需求:
(1)相鄰導線點通視;
(2)選點地質堅硬,穩定;
(3)地勢高便于加密控制點及施工測量放樣。
3控制墩制作
測量機器人屬于高精度儀器,不可使用三腳架直接擺放儀器進行測量,需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制作控制墩,保證測量機器人的穩定性??刂贫招璋凑諟y量一級控制點布設的原則,視野開闊,地勢較高,便于觀測。墩頂預埋強制對中盤,確保每次儀器架設在同一個坐標不變。
4監測棱鏡布設
在鋼管支架頂部布設棱鏡,24h監測變形情況,直至拱肋吊裝前。若支架無明顯變形,可進行拱肋吊裝作業;若支架變形量超過設計規范允許范圍,則需要重新加工支架,直至變形量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方可進行吊裝。
在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根據鋼箱梁及拱肋的節段、高度和特殊位置需布設小棱鏡。每節鋼箱梁及拱肋兩端、拱頂、拱肋錨管附近等位置也需布設,拱肋吊裝定位完成后需24h進行持續監測拱肋的變形量。
5記憶學習
測量機器人架設在觀測墩上,并在觀測墩頂面安裝強制對中盤,調平后,儀器穩固不易動,后視棱鏡也穩固地架設在另一個觀測墩上。儀器與電腦使用電纜線連接,通過電腦軟件進行四步定向后,便可進行自動化監測。
機器人測量之前需要進行第一輪手動觀測,使機器人記憶棱鏡位置,后設置觀測周期,每次觀測找到指定位置后再進行掃描觀測,節省測量時間,明確測量目標。
6周期測量
當觀測時間較短時,機器人可以設置不間斷觀測,從而得出完整數據,分析目標實時變化情況;當觀測時間較長時,采取不間斷觀測導致數據過多,使得數據處理不便,占用內存空間過大,故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以及觀測時間長短設置觀測周期,一般不宜超過3h/次。
7數據分析
測量機器人觀測配套軟件可生成觀測目標三向位移變量,可以直觀地看出目標點的變形,同樣可以導出數據,結合觀測的環境溫度、鋼板溫度等對其變形進行分析。分析數據過程時需考慮環境溫度、鋼板溫度、箱梁荷載、現場吊裝等對其的影響,綜合判斷,及時給出預偏值,從而更加精確地控制吊裝精度。
7.1溫度測量
測量環境溫度以及鋼板溫度,分析鋼板溫度隨環境溫度變化規律(排除光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通過鋼板溫度分析拱肋變形位移,從而得出最佳調節拱肋軸線以及標高的時間和拱肋合龍時間(見表1)。
以右幅主拱S1節段鋼箱拱為例,通過對同一時間段的右幅主拱S1節段鋼箱拱順橋向變形以及鋼結構表面溫度變量分析,將監測數據導入SPSS統計分析軟件,如圖2所示,通過散點圖可知,其關系成線性關系,通過線性擬合,得到結果:
Y=0.57X-9.333(1)
式中:Y——鋼箱拱順橋變形,mm;
X——鋼結構表面溫度,℃。
對分析結果進行復核,代入右幅主拱S1節段所有監測數據,最大誤差為3.57mm,最小誤差為0.01mm,平均誤差為1.077mm。利用此方法,可得出鋼箱拱節段變形量與鋼結構表面溫度的線性關系。
7.2變形測量
由拱肋各個節段受溫度影響變化數據分析可知:
(1)鋼結構表面溫度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鋼結構表面溫度白天最高可達63℃,拱肋變形量也達到最大值。
(2)當鋼結構溫度恢復到常溫時,拱肋的變化量又恢復到初始值,下午5:00至次日早上6:00幾乎無變形,為最佳合龍時間段。
(3)右幅主拱S1節段吊裝完成后連續6d監測點隨溫度變化歷程曲線見圖3。主拱S1節段是拱腳節段,順橋方向、橫橋方向、豎直方向的變化量基本上不變,受溫度影響很小。
(4)右幅主拱S13節段吊裝完成后連續6d監測點隨溫度變化歷程曲線見圖4。受溫度影響,拱肋S13節段是拱頂節段,其變化量最大,橫橋方向最大變化量為4cm,順橋方向最大變化量為2cm,豎直方向變化量基本不變,拱肋變形受支架變形影響很小,可忽略不計。
(5)拱肋順橋向變化量有在5mm內的非彈性變形,超過矩陣支架變化量也有在8mm內的非彈性變形。
根據SPSS統計分析軟件線性關系式,計算出在不同環境溫度和鋼結構表面溫度下的拱肋變形量,根據計算得到拱肋吊裝的預偏值,從而更加精確地控制吊裝精度。
8結語
本文以烏蘭木倫河3號橋測量機器人的使用為例,詳細介紹了鋼結構橋梁施工中溫度監控的方法,包括控制點選點、測量控制墩制作、棱鏡布置、儀器設置、記憶學習、環境、鋼板溫度測量、周期測量以及分析變形數據等。
對環境溫度、鋼結構表面溫度與拱肋變形位移量進行分析,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計算歸納總結溫度與拱肋變形位移量的線性關系,可為拱肋在不同溫度下吊裝和拱肋合龍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胡忠日,劉朝,黎明.鋼結構構件熱響應的研究現狀[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6(6):739-743.
[2]趙中偉,陳志華,王小盾,等.大跨度復雜鋼結構溫度效應及合攏溫度研究[J].空間結構,2015(2):40-45.
[3]胡毅連續鋼構橋梁施工與溫度應力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9(7):229-230.
[4]毛峻燁.鋼-STC輕型組合結構橋面施工技術及工藝的研發與應用[J].公路,2017,62(8):147-150.
[5]陳彥江,王力波,李勇.鋼-混凝土組合梁橋溫度場及溫度效應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31(11):85-91.
[6]梅文勝,張正祿.測量機器人控制網觀測與數據處理自動化研究[J].測繪地理信息,2003,28(5):37-38.
[7]胡佳寧.徠卡MS60測量機器人在橋梁BIM施工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17(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