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羽



摘要:文章研究級配對路面瀝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響,利用PFC軟件模擬測試瀝青混合料空隙率,在10m3瀝青混合料空間內加入相同體積瀝青和不同比例粗細集料,對混合料空隙率進行試驗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級配情況下,瀝青混合料空隙率有所差異,粗集料具有更高空隙率且排水性更好。
關鍵詞:級配;瀝青;混合料;空隙率
中圖分類號:U416.217文獻標識碼:ADOI:10.13282/j.cnki.wccst.2021.01.027
文章編號1673-4874(2021)01-0098-03
0引言
公路在建設中不僅要求其結構有著足夠的強度,同時其路用性能需要能夠提供較高的功能性[1]。道路建設中,原料以瀝青材料為主,瀝青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而且不溶于水,使用瀝青材料會受到空隙率等因素影響,導致路面產生低洼積水,還會因連續潮濕的陰雨天,在道路上形成水膜,導致路面摩擦系數變小從而引發交通事故[2]。同時,瀝青路面的致密結構降低了熱穩定性,由于其較小的表面結構深度使其抗滑性較差。此外,由于路面排水功能與路面性能間的矛盾不斷突出,需要在實際建造中通過不斷調整配料級配來調整瀝青空隙率[3]。瀝青路面的排水功能通過空隙結構中的大孔隙得以實現,因此路面性能也與其骨架結構有關[4]。因此,分析路面瀝青混合料空隙率結構,并研究級配對其空隙率的影響,才是解決瀝青混合料使用功能與路面性能矛盾的關鍵。
1試驗準備
1.1試驗對象
試驗以《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2019)、《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19)、《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2019)、《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為依據,使用PFC軟件與中心球擴散法相結合的形式,構建“clump”粗集料,利用構建的粗集料對瀝青顆粒進行三維空間描述[5]。將瀝青三維空間內形狀中心作為球心,以此作為擴散主體,根據瀝青粗集料形狀特征參數規定長軸、中軸和短軸的范圍,編寫不同尺寸大小的軸及生產方向,模擬瀝青形狀特性[6]。
試驗中,粗集料軸長參數如表1所示。
試驗按照各種粗集料生產方法篩選出不同體積顆粒,其體積如表2所示。
集料主要試驗技術指標如表3所示。
1.2試驗過程
由于空隙的形成是由集料相互接觸嵌擠而成,不同集料含量也會導致瀝青骨架結構不同,骨架內呈現出的空隙也會有所差異[7]。因此,將試驗中瀝青混合料尺寸空間設定為10m3,計算各參數如式(1)所示:
(1)
式中:VDi——第i檔集料所占體積分數;
PDi——當I檔集料質量為D的通過百分率;
PDi+1——當i+1檔集料質量為D的通過百分率;
V——測試試樣的空隙率;
a——測試試樣的石油比例;
Pc——該標準的集料密度;
Pi——測試試樣的瀝青密度。
根據式(1),其礦料級配參數如表4所示。
已知瀝青密度為1.03g/cm3,粗集料及細集料平均密度為1.03g/cm3,根據試驗中最佳瀝青用量為5.0%,得到各檔粗集料所占體積比例見表5。
在同一試驗體積瀝青中加入不同比例粗集料,分析對比各混合料空隙率[8]。
2試驗結論
根據試驗各檔粗集料體積分數結果,統計各斷面空隙數量與空隙面積,可得到平均單個空隙面積、平均斷面空隙個數、空隙等效直徑等空隙細觀參數。在瀝青混合料內部所形成空隙主要包括連通空隙、半連通空隙以及閉口空隙。閉口空隙與外界完全隔離,半連通空隙與外界一端相連,而只有連通空隙能夠順利完成排水過程。滲水系數受到空隙率影響,一般空隙率越大,排水能力越強,混合料的滲水系數也就越好。其試驗結果如下頁表6所示。
級配不同的混合料即使空隙率相同,也導致其內部結構不同。依據《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2019)中的規定,查驗滲水試驗要求,不同空隙率及空隙等效直徑與滲水系數的關系如圖1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粗型級配滲水系數最大,細型級配滲水系數最小,粗型細料嵌擠可形成較大空隙,有利于水分排出。粗型配料不僅增加了瀝青混合料結構內部空隙,水分進入后更容易連通通道且快速流出,增加了混合料的排水性,且其空隙率直徑與連通空隙率也大于細料瀝青混合料。
3結語
瀝青混合料路面水敏感性一直是路面工程界重視的問題。影響瀝青混合料路面水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性質、瀝青混合料性質、施工質量及交通與環境條件。但目前對于瀝青混合料路面滲透性無法做到有效控制設計,因此出現路面空隙率過大或過小導致早期破壞等多方面問題。為此,通過級配對路面瀝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響研究,得到級配對空隙率影響的規律,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亨庭,易軍艷,王東升,等.復合混凝土基體瀝青混合料空隙率設計方法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3(2):245-249,284.
[2]陳晨,仰建崗,蔣文源,等.不同RAP摻量下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空隙率優選分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9,15(5):85-88,98.
[3]何琛,仰建崗,周巍,等.級配對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影響分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9,15(5):89-92.
[4]高俊宏,宋輝.埃塞俄比亞瀝青路面AC13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性能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15(5):81-85.
[5]李翔,蔡旭,肖天佑.排水路面瀝青混合料的連通空隙影響分析[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2):186-191.
[6]劉春林.瀝青混凝土路面高溫穩定性影響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15(1):158-160.
[7]陳云耀,李睿,熱拌薄層AC-5瀝青混合料體積參數及礦料級配范圍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8(6):79-84.
[8]潘艷珠,陳景運.大空隙瀝青混合料空隙特征與滲透性評價[J].廣東公路交通,2019,45(6):1-5.